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地学才能起作用。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想参与、能参与,把他们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如果教师的“教”不是落实到学生的“学”上,就谈不上任何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既要研究“教”,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更要研究“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地发展.教师教得如何,归根到底是看学生学得怎样.学生智力的发展,不能靠教师的“灌输”,只有在他们自己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组织教学内容,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指导他们怎样思考,怎样学习.  相似文献   

3.
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生动活泼地发展。只有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自由争辩的气氛下,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的思想活动中发展思维。这时,教师不是居高临下地在“教”学生,而是以自己的心和学生的心碰撞,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和谐活动。  相似文献   

4.
1.让心灵纯净、柔软、细腻而美好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尤其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流泪的阅读。当阅读进入生命中去时,写作作为阅读的副产品一定会水到渠成的。2.要引领孩子们进入诗歌的殿堂,让他们读诗、赏诗、写诗,即使他们不打算成为诗人。3.敢于向教材的某些选篇说“不”,敢于向教参的某些说法说“不”,敢于向上级领导或权威的某些做法说“不”,这对于每一个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4.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教师决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教师,真正的好教师一定会教学生一些永远也不考但确实有用而且必定会受惠终生的东西。追逐分数的教学可…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会提问是多么重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引领下,在构建“两个有效”课堂的背景下,我认为,让学生学会提问,是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教会学生生疑、质疑、解疑,而不是由教师越俎代庖,把由教师提出的问题逐渐变为让学生来提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使老师由“教”过渡到“不教”。  相似文献   

6.
周琼 《中学教学参考》2010,(17):32-32,75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这些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7.
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源自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教师只有用自己诚挚的爱心、信心、宽容心去拥抱学生,才能真正感化学生,才有可能细致观察,正确评价,发掘闪光点.因为学困生心里脆弱,自尊心较强.所以一但他们有所进步,应该多加表扬,让他们增强自信心,而不是用冷言冷语去批评他们.爱心是促进学生的进步基础和情感前提,信心是激发学生的无穷潜力,宽容心是播撒美好的种子.缺少“三心”,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它的人性本质.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另一方面是教师教给学生求得这些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逐渐摆脱教师的搀扶,自己走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新课改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构建一个有生机、有活力的开放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讲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意思是通过“教”,使学生在智力、能力、素质等方面逐渐提高,具备自学能力,以达到“不需要教”.多年来,我努力探索,力求将叶老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我每教一个班,都在第一节课就把“教是为了不教”的指导思想告诉学生,要求他们把自己当成教学活动中能动的实践者和认识者,不要充当储藏知识的仓库,让他们认识到,如果最终不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缺少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的分数再高也不算成功。要想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就  相似文献   

10.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在“扬”与“弃”的选择中,考试命题这根实际存在的“指挥棒”,最能从根本上动摇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反对应试教育“考什么,教什么,教为考服务”的做法,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健康、主动、和谐地发展。为此,我们就应该调整“指挥棒”,使考试命题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符合《大纲》要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做到“考为教学服务”,真正使考试成为一种手段和方法,而不是最终教育目的。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对小学语文、数学考试命题进行了尝试性…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材是展开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和载体。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师的教材观也逐步达成共识,那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的根本性变革在于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那么教师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对教材的研读,使教材真正为学生的学所用,为实现学生的真实发展服务呢?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 ,不能只把眼光盯着有希望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少数学生 ,而应尽心尽职地教育培养好每一个学生 ,尤其是被“应试教育”排斥在外的那些升学无望的“后进生”。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好面向“后进生”的问题。研究和转化“后进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那么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 ?笔者认为应做到“四心”。一、赋予爱心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因此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必然成为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搞“应试教…  相似文献   

13.
班级管理是一种集体教育形式.班主任要关心全体学生的发展.真正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这一教育目标。当然,关心全体学生的发展并不是实行教育平均主义.给予每一个学生完全相同的教育.让他们成为标准化的“零件”。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学生的某些突出问题.班主任要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相似文献   

14.
罗玉凤 《广西教育》2012,(29):70+78-70,78
“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对语文有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感情、求知欲,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然而产生的,是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地、耐心地、细致地启发、诱导、培养形成的。”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探求动机,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就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魏述和 《考试周刊》2011,(62):90-91
数学方法学习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方法指导问题是数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教师善教,学生才能乐学。反之学生会视学习为苦差,甚至产生消极、对立、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学生已不再无条件地信赖、服从教师,他们希望从老师那里获得更多的尊重和信赖.只有当教师用自己的“心之语”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顺利推开孩子虚掩着的心门.用教师真挚的爱和暗含的期待去感召学生,诱发他们积极向上的信念与激情.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过 :“凡为教 ,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意思是通过“教” ,使学生在智力、素质等方面逐步提高 ,具备自学能力 ,以达到“不需要教。”多年来 ,我努力探索 ,力求将叶老这一思想 ,贯彻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  每教一个班 ,我都在第一节课就把“教是为了不教”的指导思想告诉学生 ,要求他们把自己当成教学活动中能动的实践者。让他们认识到 ,如果最终不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缺少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的分数再高也不算成功。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正…  相似文献   

18.
周兵 《科学课》2009,(4):12-13
传统的教材观是教师只依赖于课本进行教学,书上写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书上没写的,教师就不敢教;书上写了的,教师不敢不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越来越深人人心。老师们也认识到,教材只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教材观是教师只依赖于课本进行教学,书上写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书上没写的,教师就不敢教;书上写了的,教师不敢不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越来越深人人心。老师们也认识到,教材只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相似文献   

20.
杨其友 《现代语文》2006,(11):50-51
语教学容易犯一个错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忙个不停地记,甚至一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根本就无动于衷,“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谁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角呢?应该是学生。我们不应当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是为“学”服务,“学”又是为“用”服务。因此,我们应该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教学中的真正主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