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并引起世界各国重视.当气候变化加剧时,水文水资源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通过介绍影响评价方法、气候变化的情境生成技术、水文模拟技术三种水文水资源影响分析方法,阐释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提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旱灾害、强化需水管理、完善法律政策等应对气候变化、提升水资源适应性的对策,以实现保护水文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奖励》2008,(2):35-35
1、立项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评价工作以来,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以及生态环境状况和下垫面条件改变,我国水资源情势发生了显著变化,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水资源问题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水资源问题将更加突出,对水资源安全保障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3.
一、利用曲线统计图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人类面临的几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即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 其中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在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做过相应介绍, 但在必修一中侧重介绍的是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分别从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两方面来介绍, 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原因尤其是对当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没有提及.  相似文献   

4.
1.水资源紧缺现状水既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又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水资源危机”。据有关专家预测,本世纪水资源危机将位居世界各类资源危机之首。近几年,随着工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各种用水量亦随之增长。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这部分资源是有限的,而这有限的资源还在不断地受到人类肆意开采及污染。这就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愈来愈突出,造成了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即将面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标 通过本专题活动,引导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关心人类生存的质量,关心类未来的资源,作好关心水资源的作文.做关爱人类美好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6.
【常考考点】*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短缺和能源安全问题【知识梳理】{{陆地资源分类可非再可生再:生水:资矿源产、资土源地资源、生物资源共性数量——有限性利用——发展性分布——规律性{关系——联系性能源资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要点归纳】表一比较各陆地资源的利用和分布类型组成利用我国的分布水资源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发电、灌溉、运输、工业和生活用水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草地、滩涂、沼泽、建筑用地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居民用地、其他用途耕地:东部季风…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一切经济活动、社会活动都极大地依赖着水资源的供应质量和数量。 随着中国人口增长和城市系统的不断扩大,华北、西北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正日趋尖锐。 水——人类社会发展和一切生命不可缺少的最宝贵资源之一。可是,造物主对中国人似乎并不那么偏爱。  相似文献   

8.
【考点分析】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淡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由于水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淡水资源日益短缺,这更加要求人类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说,水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的随意破坏,使可用水资源越来越少——黄河断流、罗布泊干涸,众多大江大河被污染……许多事实告诉我们。环境遭到破坏带来了严重后果。对于我们身边的水污染,水浪费的情况,请你拟一个综合活动策划方案吗。  相似文献   

10.
海洋资源主要包括海水化学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空间资源等。海洋资源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后备资源宝库,是人类今后在地球上生存和发展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1.
金煜 《宁夏教育》2010,(1):41-4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2.
一、方案提出的主要内容(一)方案提出背景。水是地球的生命之源,没有了水,人类和自然界的动物都无法生存。我们也不会拥有现在如此繁荣的大家园,地球被称为水球,但我们都知道,看似源源不断的水流中,真正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却少得可怜。特别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在利用水的同时,也给水资源带来了污染和浪费,而水资源的一再短缺也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人类必须合理有效的保护水资源。中学生对水的认识仅限于水的用处很大,他们却很少了解淡水资源的紧缺与水污染的严重性。在中学阶段更应开展节约水和保护水的环保活动,培养青少年保护水资源与保护环境的意识。将节水变为自己自觉的行为并走向社会,这一活动主题的开展也具有长远利益,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素质,造福人类,把绿色带进21世纪。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大气候变化,气温不断升高,对水资源的可利用数量和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对承德市1956年至2005年这段时间年际气温、降水、地表径流变化规律的分析,充分说明可利用水资源减少与气温、降水、地表径流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气温升高降水量不断减少,地表径流不断减少,地下水减少,可利用水资源量不断减少。认清可利用水资影响因素,对可利用水资源调查、评价、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实现人类、水资源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玉 《地理教育》2013,(Z1):53-54
<正>当今世界,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口激增、发展失衡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尖锐,人地关系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研究作为主线,重点研究地球表层系统作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动态的作用。随着科技进步以及人类探索领域的逐渐加深,地球表层与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新的认识领域也不断出现。地理学以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综合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并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15.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具有实践性强、专业问题复杂、专业理论不确定性大的特点。特别是当前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更加剧了水文、水资源问题的复杂性与紧迫性,给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本专业学生具备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与管理经验,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从教学管理、制度保障、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四个重要支撑角度出发,建立了"一核心四支撑"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架构,就培养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水文专业毕业生提出一些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已经造成了全球不少地区的极端天气和气候。近年来,关于热浪、强降水、干旱和热带气旋等极端天气变化的证据,特别是将其归因于人类活动影响的证据越来越多。“气候变化关系到我们所有人,而教育是解决它的关键,共同努力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唯一途径。”这是欧盟对气候教育的认识,并在认可其重要性的基础上选择了“现在就行动”的欧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奖励》2005,(1):16-17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干旱加剧、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荒漠化加重--臭氧层耗损;大气成分变化--生态系统退化--流行性疾病传播,人类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威胁,中国人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一切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没有水和水资源就没有人类。水和水资源在自然物质概念上是不同的,水资源不等于水,水资源只占地球系统中水的十万分之三,可见水资源是很有限的,它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城市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的急剧增加,整体水环境不断恶化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对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和利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水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水作为资源也同样存在合理分配和利用的问题。人类的生活、生产必须依靠水,而能被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口众多,水的人均量却只有世界人均量的2.5%,居世界第88位,水资源不足已成为普遍现象。所以,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分配已经成为今天人类急需解决的矛盾。处理好发展经济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关系,是一项非常严肃与科学  相似文献   

20.
<正>全球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引起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不仅仅是科学问题,也成为事关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热点政治问题。如今,全球各地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冰川消融、多年冻土层融化……人类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求生存,并探知气候变化背后的机理。在长期从事大气科学、气候预测等方面研究的王澄海看来,寒、旱区气候变化更为引人注目,也时刻提醒着人们要尽快深入认识到气候变化背后的机理。多年来,作为我国寒、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和数值天气预报研究领域的学术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