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蒙旗复员活动,是一些持不同政治立场的蒙古族人士为维护蒙旗的权益而进行的一次尝试。国民党出于统治内蒙古的需要,曾加以利用。在内战局势急剧变化的形势下,蒙旗复员活动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2.
《蒙旗旬刊》是一部由东北政务委员会蒙旗处主办,“以牖启蒙民知识、促进蒙旗文化为宗旨”的期刊,曾“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较有影响”.通过分析该刊创办的时代背景、发行模式、发行对象、经费来源、刊载内容等问题,探讨其对社会史、经济史和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晚明吴越风俗与戏剧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吴越地区的戏剧演出与戏曲创作一样 ,都因文人的参与而呈现出繁盛景象。这一地区的市民文人 ,在民俗节日的娱乐活动中展开戏剧传播 ,扩大了戏剧的影响。他们面向民众组织戏剧演出 ,展示艺术才情 ,影响戏曲的创作、表演和欣赏 ,进而使文人戏剧成为风俗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清代青海蒙旗人口与经济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青海蒙旗人口与经济问题探析杜常顺清代青海的蒙旗是雍正初年清政府平定罗布藏丹津叛乱后建立起来的,计有29个札萨克旗和1个刺嘛旗,“或远或近,环海之四面联络住牧”。①同其它地区的蒙旗一样,青海的蒙旗也具有双重性质:既是清朝封建国家体制内蒙古地区的军事...  相似文献   

5.
《法宝联璧序》中保存的《法宝联璧》编者名单,其排列的原则是萧梁十八班制。通过对这一名单的分析,可以发现十八班制在萧梁官场的具体运用中的若干规律。名单中所见“前”的概念,尤可体现十八班制作为一种任官资格序列的品位化特点。十八班制在萧梁官场上运转自如,并逐渐取代了九品官品,成为官僚们衡量身份高低的一种新标准。时人对各种官阶序列的接受和重视程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不同时代官僚制度发展的特点和脉络。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蒙古族教育的发展比同时期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发达,并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一时期蒙古族师范教育的发展在蒙古族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民国时期东北地区蒙古族师范教育的楷模——黑龙江蒙旗私立师范学校和奉天东北蒙旗师范学校的创建过程、办学宗旨、教学计划与学制、教学管理体制、办学特点等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在山东等地爆发以“扶清灭洋”为目的的义和团运动。这一运动很快自内地传入关外.于是1900年,在内蒙古西部蒙旗爆发了一场焚毁教堂,攻击教民的仇教事件。在这次事件中,作为主要被攻击目标的外籍神父.或负隅顽抗或纷纷出逃。据史料记载.当时比利时圣母圣心会十多住外籍神父为躲避义和团拳民和蒙旗官兵的围剿,从部尔多斯等地逃往阿拉善旗三盛公教堂,并在阿拉善旗王公的协助下经库伦返回比利时。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西文献对此事的记载却不尽相同。这反映出蒙旗与教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庚子年蒙旗仇教事件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李俊慧 《文教资料》2012,(11):11-13,22
王林是抗战时期的冀中文学中的中坚人物,他紧密联系时代要求,进行戏剧创作和演出实践,逐渐形成了把戏剧作为宣传手段、贯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充满地方色彩的戏剧观。他的创作和演出促进了抗战时期冀中村剧团的发展,壮大了冀中文学队伍,推动了冀中抗战戏剧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客家三脚采茶戏自大陆江西赣南传入至台湾后,随时代演进与观众品味,逐渐发展为客家改良戏与客家大戏,放眼台湾客家剧团当今的发展,唯有荣兴客家采茶剧团一枝独秀,而其它的客家戏团仍旧以宗教活动的演出为主,对于客家戏曲的演出仍然是以传统戏目与在外台的戏剧演出的模式为基本。本文以台湾大竹堑地区为研究区域,选择荣兴客家采茶剧团的客家大戏舞台剧演出《乙未丹心─吴汤兴》作为研究对象,从客家戏曲在台湾的演进、仪式与戏剧的关系、与此剧团的表演,来探讨客家戏团今日的发展,剧本意涵分析,以及表演方式、角色诠释、音乐与舞台设计。申论在当今全球化与资本主义旅游表演兴盛的21世纪前10年,为求生存,这个剧团加入现代剧场表演形式与元素,呈现台湾戏剧由简朴逐渐发展到精致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鄂尔多斯蒙旗现代教育经历了蒙旗地方政府倡导和中央政府倡导两个阶段.在蒙旗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民国时期鄂尔多斯现代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公立学校成为其现代教育的主体,同时教学内容也实现了现代化.但是由于起点低、基础薄弱以及内涵建设不足等,从而使鄂尔多斯蒙旗现代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北宋时期,伴随商品经济的繁荣,戏剧也迅速发展。试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为主要考察对象,根据书中对汴京社会场景的记载,分析北宋戏剧的历史地位、演出场所、演出情景等。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绥远地区的新式学校教育相对落后,蒙旗师资缺乏是其中重要原因。国民政府教育部和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在培养绥远地区民族师资方面先后制定了一些计划政策,并曾付诸实施。尤其是国立绥远蒙旗师范学校的设置,在当时造成相当声势。但是由于战事迅速恶化,政府的努力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戏剧演出中除演员以外的一切造型因素的总称,包括舞台布景、灯光、服装、化妆、绘景、道具等.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美术设计.舞美设计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和结果.最早出现于演出中的是和演员直接有关的化妆、服装和随身小道具,后来才逐渐有了布景.演出进入室内后又逐渐有了灯光照明.在很长的历史时间,它主要是在演出中发挥"实用"性功能.随着各种演出技术条件的日趋完善,艺术造型手段逐渐增多,它的艺术作用也逐渐加强,艺术创作的价值和品位也愈来愈高,遂成为戏剧综合艺术中重要的有机成分.  相似文献   

14.
曹明 《文教资料》2001,(4):61-66
80年代以来,华文戏剧的交流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对增进相互了解促使文化繁荣,起了良好的作用。在新的世纪来临之际,我们这里试对华文戏剧的交流,作一简要的回顾与展望,认清华文戏剧交流的发展过程,以及未来走向。 华文戏剧是指,凡是以华文(华语)演出的戏剧(主要指话剧,不包括戏曲),都可以称之为华文戏剧。主要范围包括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世界其它地域的华语演出。华文戏剧的概念是近二十年才正式提出的,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结束了长期与外界隔阂的情况下产生的。首先是中国大陆与台湾戏剧的交流,1982年,…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戏剧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亲自领导过革命根据地的戏剧创作、演出和出版活动;他也翻译、介绍过不少外国戏剧作品和外国戏剧研究论著;更为重要的是,他还为我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发展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主张和理论。本文想就其“大众戏剧”的理论与实践作概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6.
元代是我国古代戏剧繁荣的重要时期,曾涌现过许多杰出的作家,创作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剧本,在城乡各地有过频繁的演出。但是,由于史料的缺乏,对元代特别是元初戏剧演出的情况,至今还未十分了解,其中若干问题一直引起戏剧史研究者的争论。最近我们在山西新绛县吴岭庄卫家墓中发现一批元代初期的戏雕、舞雕、乐雕和壁画,内容丰富,保存完好,为了解元初戏剧演出情况和研究我国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戏剧实践,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戏剧艺术发展的肥沃土壤。高校戏剧演出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对戏剧艺术的热爱、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远的人生境界,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艺术价值和伦理价值,对戏剧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禺的第一部剧作发表至今已六十年了。六十年来,曹禺剧作演出不衰,其价值愈来愈引起中国和世界的重视。本文从中国现代戏剧史的角度、从戏剧文学的要求、从舞台演出、从中外学者对曹剧的评价四个方面论述了曹禺在中国和世界戏剧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为曹禺是把中国话剧文学引向成熟的作家,是把话剧艺术推向高峰的作家,也是中国话剧的奠基者之一;曹禺对世界戏剧亦有着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的文化产业振兴政策带动了戏剧艺术行业的发展,省内多所高校也随之积极发展校园戏剧,陆续在非表演专业开展戏剧教育课程.戏剧教育可令学生以全身心参与的方式体验传统文化、领略时代精神、感受民族魄力,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广东财经大学通过原创戏剧《桃花涧》的排练和演出活动,将戏剧表演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帮...  相似文献   

20.
从最初戏剧演出活动的出现发展到现在,舞台上材料的运用也在不断的扩展。开始的演出活动人们只是借助于现成的自然物或者是自然环境作为演出的环境,发展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剧场也只是局限在木、石、布这类材料上,整个的演出也就侧重于对观众精神上的娱乐而相对减弱了环境造型对观众视觉的冲击。西元前338年左右,希腊人在雅典城南山坡上建造的就是一座石造剧场,这座巨型的露天剧场有一万五千个座位供观众观看演出,演出是半圆的扇形,各种竞赛演出都在这种形式的剧场里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