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低效"的课堂教学也是非常有效的。有效达成了结果,而过程呢?优效则显得弥为珍贵。因此,有效且优效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从有效走向优效,亟需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开放的和个性化的。这无疑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科学捍卫"文本"原有的价值取向,又要对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的体验予以关注、呵护和有效引导,实现"文本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的"水乳交融"、"生""本"相长。  相似文献   

3.
<正>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在大部分小学生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在课堂上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课后靠记忆、反复的机械练习来巩固知识,缺乏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的精神。所以在科学课上教师应重视小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正在学习心理学研究的进程中,行为主义的倡导者斯金纳曾经控制"斯金纳箱"得出了一系列的实验结论。其中最简单实验就是,被试者(例如白鼠或者鸽子)一旦按杠杆或啄键盘,就会获得食物,如此反复训练后,被试者就能学会如何获得食物,这种学习是可靠的、长远的。其实,被试者是在尝试中发现了"窍门",从而不断在肯定中获得了正向强化,因此学会了"技术"。虽然行为主义只是诸多学习心理学流派中的一个,但是对于教学来  相似文献   

5.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真诚的、一视同仁的,每个孩子都在老师的爱的教育下成长,尤其是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和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喜欢优秀的学生是为师者都最愿意做的事,但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教师的考验,向"问题"学生撒播爱的阳光,这也正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爱"字道出了教育的全部智慧。为人师者都知道关爱学生,然而不少老师却走入"以罚代爱"的误区,正在遭遇着或遭遇过不少尴尬。如何走出这个误区?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认为:为人师者不仅对学生要有爱,更要有爱的智慧——爱不可"以罚代爱",爱不可"拔苗助长",爱是尽职,爱是尊重,爱是心灵与心灵最微妙的接触,爱是师与生都能感受得到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正受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会偏离常态,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职业要求,学生有了缺点和错误,老师应当予以批评指正,甚至予以必要的惩戒,以便使学生及时转化,健康成长。有的老师批评教育学生,坚持科学方法,学生心悦诚服,知错就改,人生因此而发生了改变;而有的老师批评教育学生方法不当,学生不当一回事,不理解,不服气,逆反对抗,甚至还会记恨终生。不同的批评教育效果不同,体现着不同  相似文献   

7.
英国夏山学校以“让学校适应学生”为宗旨,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自由教育及学生自治的实验,在世界教育实验史留下了精彩的篇章。本文试图对这一独特的教育实验进行梳理,并阐述其对当代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英国夏山学校以“让学校适应学生”为宗旨,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自由教育及学生自治的实验,在世界教育实验史留下了精彩的篇章。本文试图对这一独特的教育实验进行梳理,并阐述其对当代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为了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一生,我校科学教研组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种植植物的实践活动。学生对这项活动兴趣很高,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在花钵里种上自己喜欢的植物的种子,可是过不了几天,就会有学生向老师报告,老师,我的种子被人挖出来了,老师,我的芽被弄断了。不管科学老师怎么强调、班主任如何重视,每年都有类似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李蓉 《宁夏教育》2010,(7):57-58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每个新学年,都会遇到班级换教师的事情,诸如,六年级毕业班的教师要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教学;在一个班级任教过三年的教师也要进行班级或年级的调整等。新接手一个班级,每位教师都会有所期待,因为这是一次"重新归零"的起点,师生之间也都有着共同的期冀——希望新接班的教师、新接手的学生能有一种惊奇感,能让自己拥有创造新成就的机会。但是,由于教师经验、智慧、阅历等的不同,同样接一个新班,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丁道勇 《辅导员》2014,(10):19-22
2004年出版的《好教师:在教学和教师教育中的一些主流话语(The good teacher:Dominant discourses i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一书中,作者摩尔(Alex Moore)概括出三种关于"好教师"的表达,分别是魅力型教师(charismatic subject)、效率型教师(competent craftsperson)和反思型教师(reflective practitioner)。  相似文献   

13.
王俊 《学子》2014,(9):8
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崇尚人文关怀,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是小学品德课程的目标。研究表明在品德学科中情感具有巨大的动力功能和调节功能,要让学生在品德课堂中乐于学习、主动探究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的热情激发学生"学"的热情。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进而达到知、行、情统一。那么教师该如何"添油加醋",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活跃起来?随着课堂的进程,我们可以由浅入深地分为三个不同阶段进行。一、"添油加醋"于情感启动时小学生的认知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时伴随着情绪和兴趣。当课  相似文献   

14.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创造。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成为创造的有力支撑点。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搞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关键在培养学生的悟性。什么是悟性?怎样培养悟性?文中提出“自求自得”、“运用新兴科学”、“静观体验”等方法,作为一家之谈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一堂智慧的课堂,需要教师有效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如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去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如何更深一步地激发学生的活动潜能?如何按照学生的思维去跟学生解释、释疑?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二年级"加减法竖式"的两次课堂设计作为比较,谈谈自己对本次教学实践的过程与思考。1.第一次教学活动。【教学片段】不进位加法。(1)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  相似文献   

17.
从“案例研究”到“问题研究”,属实践研究之列。研究过程的重点是把各个案例的研究上升为一般教育问题的研究。根据理论构建与实践体验,学会关心学生,应是要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学会尊重学生,学会理解学生,学会因势利导,学会让学生当家,学会解读特殊学生,学会理解班干部,学会关心家长。  相似文献   

18.
伍阳斌 《班主任》2004,(4):36-37
我们十几个班主任同在一个办公室.说实话,与其他办公室相比,似乎只有我们这个办公室整天最"繁忙"、最"热闹"、最"紧张"、最具"火药味".每天总会有班主任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来处理问题,或耐心细致地谈心,或声色俱厉地批评,或苦口婆心地劝说、教育.看到这种场面,我心理挺难受,既替学生难受,也为班主任老师难受.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开展实验过程中,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实验。以"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为例,通过对教材实验的拓展设计,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通过拓展实验的再操作,强化学生的实证意识,助力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基础教育。当前,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作为教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应结合本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细化到各个章节的教学目标之中。笔者结合多年科学课堂教学实践,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