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张小莉 《教师》2010,(20):120-120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孩子慢慢地长大,而“天性”却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点地被侵染,在流失。“天性”中的童真童趣慢慢消逝后,“诗性”也就随之荡然无存。而我们伟大的诗人李白却不失本色,永远保持着天真烂漫的童心,保持着心灵的自由和人格精神的张扬。李白以坦荡磊落的胸怀、独立不羁的个性和天真质朴的浪漫形象成就了古今诗坛上华彩流溢的永恒。  相似文献   

2.
作文要求:以你最崇拜的名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字数不限。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白居易在他那个时代就是偶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阅读》2007,(9):19-21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瑰丽绚烂的色彩,把自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5.
李白一生写过三首以大鹏为题材的诗。《临终歌》表白的是他的死亡哲学,即钟爱坦率、乐观、超脱的死亡态度。诗歌显示了他对终极现象的思考高度。《上李邕》则表现了诗人作为交游高手的特有的心态,反映了青年李白优良的心理承受能力,展示了诗人积极的生存活力,也是李白情商学和交际学方面行为能力高强的佐证。《大鹏赋》是李白的少年之作,本赋不仅是李白少年意志的折射,也充分阐释了他高超的判断力和勇于扩张生存地域的非凡气质。大赋突现了李白的基本的性格,是诗人卓越胆商的象征。李白在中国诗史上的巨大成就当然是其优越智商的产物,而其超绝的胆商和情商也占据了他诗歌创作过程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地位。正是李白高超的判断力,勇敢的探险精神,高蹈天下、纵横四海的生存方式,为他高水平的诗歌创作奠定了重要的生活基础。三种大鹏,不仅表述了李白智商学、情商学与胆商学三方面的精神维度,其现代性也值得今人探究。  相似文献   

6.
7.
唐代大诗人李白往往被人们誉为"天才","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於天才得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洁"。这类赞美之辞,在历代诗话中常常可以见到。今天,当我们读到"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些"掷地作金石声",字字吟来尤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时,同样会拍案叫绝,情不自禁地赞叹:非李白莫能为。这里值得注意的就是  相似文献   

8.
亚木 《现代语文》2005,(10):7-7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蜀绵州 昌隆(今四川江 油市)人,生活于唐朝开元、天宝 年间。青少年时代在家饱览群 书,还曾习剑。25岁出蜀,游历 半边江山后于天宝元年进京,经 人推荐,被玄宗召为待诏翰林, 一举而至卿相。后被谗遭疏,不 得不离开宫廷,开始平生的第二 次漫游,其间盘桓梁宋、往返东 鲁;南游吴越、北至燕赵。安史 之乱爆发后,加入永王李璘幕 府,卷入皇室内部权力之争,后 以从璘罪被判长流夜郎,后因大 赦而获释。晚年以61岁的老迈之 身前往李光弼率领的大军请缨,无 奈半道病还,第二年就死于宣州。  相似文献   

9.
母爱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惬意,母爱像夏天的冰淇淋清凉爽口,母爱像秋天的果实吃到嘴里甜在心里,母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深深暖在我心窝。——献给我的朋友妈妈这是活泼的女儿在母亲节那天送给我的“打油诗”,外加一束美丽的康乃馨。那天我很激动,女儿把我当做朋友是对做母亲的最大奖赏。于是女儿成长的镜头在我脑海中回放:  相似文献   

10.
夏玉桥 《辽宁教育》2013,(9X):85-85
<正>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没经过任何人暗示,也能够辨清他人的喜怒哀乐。因为上天早已赋予他敏锐的感觉,那是孩子带到人世间的一笔财富。孩子的感觉是最为宝贵的东西,它自由无拘束,因而离科学很近。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每个儿童都是一个诗人。为什么成年后的诗人这么少?是因为父母把诗人扼杀在了童年时代。童年的世界是丰富多彩,快乐而美好的,充满着天真的幻想和美丽的愿望。然而,为什么现在儿童感到压抑、苦闷,而家长都疲惫、焦虑而又无助?  相似文献   

12.
诗人和孩子     
他们通过各自的窗看见同一片原野同样的飞鸟落进他们的眼睛如果从空中降下黑色雨点伤害他们迎风寻找的手势他们的疼痛将来自同一根手指孩子端坐在童年的积木中想像着无边广厦诗人则沉睡其中不愿醒来童年的歌声姿势优美余音绕梁他们的虔诚感动了无花的早春他们始终可以追逐玻璃瓶中封存的童话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二十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相似文献   

14.
贝金铸 《现代语文》2006,(11):14-15
王令(1032—1059),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亲失养,寄食于游宦广陵之叔祖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王令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他一生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为业,往来于瓜洲、天长、高邮、江阴等地。王安石对他极为赏识,认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王逢原墓志铭》)(1),誉之曰“窃以谓可畏惮而有望其助我,莫逾此君”(《与崔伯易书》)(2)。正因为才高命蹇,加上他无心仕进,其理想抱负一寓于诗歌之中,自有一股回肠荡气之风,其千古名作《暑旱苦热》就足以孤篇横亘全宋: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二十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二十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相似文献   

17.
诗人李白对战争的态度杨海波李白所生活的开元、天宝年代,戍边、开边战争不断,标志唐代由极盛而至衰落的安史之乱也在这个时期。这就使诗人经常处在战争的氛围之中。诗人对这些内外战争并没有采取冷漠旁观的态度,而是站在维护国家统一、关心人民安居乐业的立场上,对戍...  相似文献   

18.
李白终其一生都在践行宛如预言般的"谪仙"使命,希企能够像道教始祖老子一样"为圣者作师",佐君致太平,而后复返仙界,无死无忧。从少年游历、遍访神仙到中年求取"功名"、辅弼"天皇",再到拜受道箓、入道烧炼服食,其间虽亦有或来自儒家之用世观念,或源于诗人自身强烈欲望的思想元素,但总体上说,将治国治身信仰兼于一体的道教堪谓其一以贯之的思想底色。鉴于李白始终如一的深厚道教信仰,以及剑在道教中的重要地位和丰富内涵,我们有理由说作为道教徒的诗人李白,他对剑的钟情虽有其粗犷豪放之性格与尚侠之文人心态的原因,但道教法剑的信仰内核在其心态之塑造以及思想之流露、作品之构思方面,同样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李白的崇道旨趣,从早、中期到晚期有一个由"托形剑化"而至神仙服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享有长盛不衰声誉的大诗人,他给中国古代诗坛留下了一颗颗硕大璀璨的明珠.取得了辉煌的诗歌成就,然而,他却因为自身诗必斗酒的生活习性、恃才放浪的行为方式、政治敏锐性的迟钝或缺失酿成了自己的人生挫折和政治悲剧.他的人生际遇可以为后世之人提供一些有益的思索。  相似文献   

20.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21世纪已经向我们匆匆走来。怎样迎接这个非同寻常的新世纪?怎样把孩子思养成才?成了广大父母和教师最关切的问题之一。人们痛苦地发现,虽然,孩子们没日没黑地赶作业,甚至没了快乐自由的星期天,成方的希望似乎更渺茫了。许多家长悬切而又无奈地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