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的能力体现在采访和写作上.优秀的记者面对复杂或棘手的信息,往往能别出心裁,做出有独特角度的文章,这样的记者我称之为具有突破力的记者. 突破力与敏感性交织在一起 记者的新闻敏感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记者的基本功,既能"大中看小",又能"小中见大",为记者随时突破做好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所谓"公民记者"的时代,我们为什么写新闻?新闻若只是传递信息,那么,记者与一个同样可以传递信息的非记者何异?又与一部足以全息摄像的机器何异?人不是机器,因而,新闻也应该充满人的思考、人的温度.名记者郭玲春特别强调新闻写作中的那个"我",甚至于"常常不加掩饰地表露自己的倾向.有时按捺不住,会直白地呼叫、张扬我的观点."①今天,很多新闻难以打动人、震撼人,原因无他,就是来自记者作为认知主体的"我"不够强大、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3.
文摘     
新闻不能排斥想象沈世纬文认为,新闻不能排斥想象。记者的职业特点是探求地平线上冒出的新事物,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见解。记者的思维方式的本质特点就是创造性,而创造性思维是离不开想象的,因为几乎所有的发现、创见与创造性活动都伴随着想象。把想象引入新闻领域,首先是对作为思维方式的想象不能作偏狭的理解。想象并非文艺家独占的“私产”。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都离不开想象。想  相似文献   

4.
应金泉 《新闻实践》2003,(12):20-21
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冲击并改变了原有传统媒介的生态环境,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方式也在相应改变。"最新最快看网上",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面对新媒介环境,报纸如何扬长避短,不断调整自己的功能和特点,抢占媒体领域的制高点,展示自身魅力,这是网络时代事关报纸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网络冲击使报纸遭遇尴尬新闻姓新。抢时效是记者的职业追求。当世间的万事万物刚在地平线上露头的时候,媒体记者以敏锐的目光随时注视着它。一旦发现新鲜事物,记者凭着职业敏感,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启动新闻"快门"。报纸的新闻时效以日为计。记者追求时效性,标着电头的新闻,历来以"今天"为荣。然而,在网络时代,"今天"  相似文献   

5.
仅仅在路上     
2009年,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作为一名青年编辑记者,我时常庆幸自己能够一毕业就加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辈们常说:"工作的起点就像人生的指向标,它可以决定一个人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 能够加入最重要的广播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我的幸运,同时也令我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成为一名好记者,新闻工作是严谨的、对待工作自己不能有半点马虎."工作三年来,我常常意识到,作为记者,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这不仅是在从事新闻采、编、播工作初期阶段,而是将会贯穿整个新闻的职业生涯中.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想象被视为新闻的“禁区”。似乎想象一引入新闻领域,新闻就难以做到真实,想象和新闻的真实性似乎是冰炭不相容的。其实,这是一种传统的偏见。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探求地平线上冒出的新事物,在生生不息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见解。记者思维方式的本质特点就是创造性,这是一种具有探索未知、勇于提出新问题的进取性思维,它  相似文献   

7.
陈锐  高卫红 《传媒观察》2020,(4):98-104
新闻巨子范长江历经"自由记者"、"新闻战士"到"人民勤务员"的职业求索,逐步突破其早期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和"战时新闻学"思想的桎梏,发展至中共党报思想,进而完成从一名民主主义自由记者转变成共产主义新闻战士的光荣与梦想。这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是其在救亡图存、挽救国运的核心目标指引下,在新闻领域为实现救国救民志愿的积极探索,是其走向中共步履中的自我认知革新,更是以其为代表的一代新闻人投身民族解放新闻事业的筚路蓝缕和精神发育史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8.
随钱其琛外长访问苏联期间,向记者吹风是我的主要业务,了解记者们的工作是自找的副业。我想写写我这次在副业方面的收获,一是觉得写一点对“双向交流”也许有些意思;二是也以此了却一笔文债。1988年年初在参加全国人大新闻中心工作时,我经不住《中国记者》杂志的年轻编辑陆小华的谆谆善诱,答应写一篇谈新闻工作的短文,但久久未能兑现。这篇札记就算是抵债了。  相似文献   

9.
新闻思维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记者、编辑自身占有观点的多少。曾听到有不少同行说,做新闻,其实只要有初中学历的人就足以担当了,让大学生来做新闻是浪费。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说,新闻写作是一项"含金量"不高的脑力劳动操作,是一项简易的工作。做新闻是否真的很简单?从记者到编辑,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到:要让新闻稿充满抓人的"魔力",仅靠知道新闻写作5个W,仅靠知道新闻怎么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个"魔力"需要记者有"剥茧抽丝"的思维能力,有清醒的、理性的、独特的、有远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大师犹如一座大山,更像一座灯塔,引领和照亮科学前进的方向.在新闻采写实践中我体会到,科学大师是新闻"富矿",值得深入挖掘,更是良师益友,对成就记者的新闻事业也有很大帮助,给记者良多感悟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两会",参加报道的中外记者达到3000多人,其中港澳台和海外记者有730多名,比去年增加60余人;据新华社报道,代表委员人数与记者人数之比是二比一.面对如此集中的新闻资源、新闻富矿,怎么找新闻线索,怎么与采访对象沟通,怎么给受众留下印象深刻的报道,这是记者们殚精竭虑所要做的事,也是新闻专业期刊关注的.  相似文献   

12.
体验式报道是近年来媒体中比较流行的报道形式,体验式报道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亲身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强调记者的"参与"和"体验",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颇受受众喜爱,  相似文献   

13.
<正>正当传统媒体记者因新媒体的出现而面临丢饭碗之际,又冒出个"机器人记者"来与记者抢饭碗。"机器人记者"不仅可以坐在电视主播台上播新闻念稿子,还可以"写"稿子与记者抢新闻,在不远的将来竟然还可以当编辑选新闻并指示记者做新闻,这令做了几十年记者的"老记"及"老编"们情何以堪?  相似文献   

14.
当越来越多的读者说"我要的新闻你没有,你做的新闻我不要",当越来越多的新闻人追问读者"你到底想要什么",那就毫无疑问,出问题了. 读者永远都是对的,群众永远都是老师,问题出在媒体和记者身上,该创新了.  相似文献   

15.
黄中朝 《新闻前哨》2005,(11):11-12
本人当了多年记者,走南闯北,也见识过不少人。但不久前采访中遇到的两件事。让人久久难以释怀。一次是记者参加某企业的庆典活动,午间吃饭,总经理来敬酒,同桌人向企业老总介绍了身边一位中央某新闻单位记者,没想到总经理突然冒出一句:“中央新闻媒体,我想请教你,你们  相似文献   

16.
丁芳 《编辑学刊》2006,(1):20-21
我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990新闻频率的记者.今天站在这里,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少资格去谈什么"自己的新闻体会",今天站在这里,我愿意以一位年轻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再一次认真地解读老一辈新闻人的新闻之路,再一次认真地审视自己.  相似文献   

17.
目前,基层记者在新闻采编中普遍存在着抓不准新闻焦点、缺乏新闻敏感度,缺乏真正走基层、缺失新闻真实性,一味追求高关注、忽视百姓真需求,采编传统又守旧、缺乏创新和突破等问题。鉴于此,笔者对如何提高基层记者新闻采编能力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深入基层,提升新闻采编敏感度;坚持"民本",坚定新闻采编价值观;寻求创新,突破新闻采编旧形式等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为基层记者提高新闻采编能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遥记在学校的时候,一位新闻前辈讲公开课,有一句话我始终不忘.他说:“记者谈新闻的作用,常用‘探寻事实真相’描述.但如果我们仔细对照一些报道,就会警醒——事实不等于真相”.等到自己成为传媒人,这句话又隐隐浮现脑海.2009年,济南一媒体报道“七旬老人拾荒孝母”的新闻,大致是说一位外地到济南的七旬老人,靠拾荒养活自己的母亲.  相似文献   

19.
《记者摇篮》2014,(3):3
对于记者来说,最常用的是正面表述角度,如"某年某月某日某单位举办了什么活动",往往是站在活动组织者或线索提供者的角度去报道。更多的情况属于"规定动作",不允许超规越矩,记者在同一新闻事件或事实面前,如何突破常规,求新求变,独辟蹊径,以独特的视角去挖掘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20.
崔文斐 《青年记者》2007,(12):27-27
2007年第一期《新闻记者》盘点了2006年十大假新闻,新闻的真实性的问题又摆到了所有记者的面前。 再谈新闻的真实性,确是老生常谈。但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应该是记者心中必须时刻绷紧的弦。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丰富,中国的新闻市场也越来越活跃,新闻报道的内容渐趋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