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不朽之生     
记得小时候——或许连“死”这个字眼都未真正懂得的时候,曾大哭着问妈妈:我们为什么活着?只那么几十年的时光,随时可能夏然而止。所拥有的一切都不能带走,连此刻的“惶恐”的感情都无法保留。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还要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呢?  相似文献   

2.
成长的烦恼     
“小小少年,没有烦恼……”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总是在想,我们的童年为什么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呢?其实,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笑过、哭过,烦恼并不少。大人们总是不理解我们,他们总是说,当小孩子多好啊,无忧无虑的。  相似文献   

3.
张萍 《师道》2009,(7):107-108
晚饭后,儿子写作业,一边写一边玩,很不认真。我忍不住说了他几句。儿子顶撞起来:“为什么你们大人不用写作业?为什么你们大人吃过饭就可以安稳地看电视、玩电脑,而我们小孩子不可以?真羡慕你们大人!为什么吃苦的都是我们孩子?”如此这样一番谬论,儿子已经不止一次向我“质问”过了。  相似文献   

4.
“大人”是什么样的人? 小时候的我,一心羡慕妈妈的高跟鞋和爸爸的大西装,老想着自己什么时候才能长大?长大变成大人该是什么样?在我看来,长得人高马大就是大人,凡是长辈都是大人,过了18岁就是大人……但这些回答,似乎并不能给“大人”一个圆满的定义。  相似文献   

5.
韦清 《中学教育》2005,(12):17-18
尊重学生的课堂权益之所以在媒体上引起大家长时间的激烈争论,就是说在以往和现有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不尊重学生的越权、侵权行为,而教师又往往习以为常无法自察。最近,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带着课堂教学的素材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与当地的专家教授共同研究开发教师教育的模型。观看教学录像时,听到中国教师说“很好,坐下”这句话,课堂专家David先生就立即提出质疑:“学生回答了问题,还不知道坐下吗?为什么还要老师说一句‘很好,坐下’呢?……这不是在扼杀小孩子的自主能力吗?”  相似文献   

6.
常常听到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对大人说的话总是置若罔闻,或者只是随便敷衍,采取“忽视”的态度。不能和孩子顺畅的沟通,成为令很多家长苦恼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孩子重视父母的话呢?  相似文献   

7.
能过暑假对大人们来说非常快乐,可对我这个小学生来说真是苦不堪言呀!为什么呢?原因如下: 暑假的第一天——好不容易熬到了暑假,当然要多睡一会儿了。谁知,刚七点,一阵河东狮吼在我耳边响起:“起床了!”我张开双眼,“才七点,再睡一会儿也不迟嘛!”  相似文献   

8.
QQ 《中学生电脑》2006,(1):32-33
同学们,当你做了一件傻事儿的时候,你的父母是否无奈地对你说:“真是一个小傻瓜!”而你是否也戏称过别人为“傻瓜”呢?为什么会称傻的人为“傻瓜”?据考,“傻瓜”一词的来历与古代的族名有关。  相似文献   

9.
曾这样问过学生:“一般情况下,看一场足球,欣赏一部大片,你们是选择彩色的还是黑白的电视机呢?”学生奇怪地回答:“彩色电视机啊!”我说:“嗯,那你们写作文,为什么就一点颜色的字词都不用,‘残忍’地要我们阅卷老师只看‘黑白电视’,呢?”  相似文献   

10.
[问题的提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进步。然而也衍生了许多新问题:是重教还是重养?是重智还是重德?为什么家长常常抱怨“家长很难管教.不听父母的话”?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是否存在“代沟”?如何与孩子沟通,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微笑。给学生什么样的感受?对学生的将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说实话。我从未思考过。只是出于习惯,出于礼貌,我常常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偶尔一次在和学生谈话时问道:你们喜欢老师带着什么样的表情来上课?同学们唧唧喳喳议论开了.听到最多的词就是“微笑”。为什么呢?“因为看到老师的笑,我们会觉得很开心,心想这堂课肯定会过得很愉快。”  相似文献   

12.
“我和父母交流有代沟”这样一句话,在当今中学高年级学生中时常可以听到。“代沟”,是当今年轻人和父辈们都很熟悉的一个词。五月、六月,分别有母亲节和父亲节,子女与父母之间能够有良好的沟通,比送多少康乃馨和别致的礼物都实在。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2005,(6):F0002-F0002,3
一年一度的“六一”节又到了,如何让孩子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儿童节,是大人过节还是孩子过节?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农民工”,随之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学生”,他们和父母长期分离,与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等隔辈人生活在一起,由于年龄相差大,两代人之间存在较严重的代沟,使留守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某,学习多自觉啊!”“我同事的女儿今年考上重点中学了,你怎么就没人家这么争气呢!”……您小时候是否经常听到父母唠叨这些熟悉的话语,您现在是否也常对孩子这样说呢?最近,一篇名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在网上“走红”,网友们纷纷响应“别人家的孩子”是自己的“宿敌”,因为自己一路就是被父母“比”着长大的。上...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听到学生反映这样的情况:自己基础知识掌握得很不错。做题时也是根据自己“正确”的直觉来判断,但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为什么自己的“感觉”会失灵呢?  相似文献   

17.
一天,女儿从幼儿园回来,好奇地问我: “妈妈,为什么男孩子都长着小鸡鸡?我为什么没有?” 类似的问题,相信年轻的父母们都遇到过。我们小时候不也是对“那事儿”好奇不已吗?可是,当我们问及我们的长辈时,得到的几乎都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或者是一番训斥:“小孩子问这个干什么,不害臊!”好像是多么丢人的事。因为缺乏必要的性教育,我们这些“从路边捡来的”或“从胳肢窝掉下来的”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多少不必要的困惑和苦恼呀! 如今,我们自己做了父母,再不能  相似文献   

18.
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同时,也时常听到学生埋怨自己的老师“不懂他们的心”。这说明师生之间难以沟通,有隔阂,用时髦的话来说,那就是有“代沟”。代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且撇开学生的方面不谈,单从教师这方面去找原因,主要是教师教育观念没有更新,教学水平不高,工作方法陈旧所造成的。那如何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四解”。一、了解。好的教师无不注重了解学生,“了解”是师生相互沟通、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诊治“代沟”病症必不可少的一环。要了解学生,了解什…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一般把人的模范行为、榜样作用、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之为“楷模”。那么,为什么“楷模”两个字都有“木”子旁呢? 原来,“楷模”一词来源于两种树木,《广群芳谱》和《西阳杂俎续集》都曾记述过这两种树。  相似文献   

20.
“东西”这是我们使用极为频繁的一个词,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唐代,《遂雅·称谓》一书中记载:“称物曰‘东西’也。”可是,你想过没有,人们为什么用“东”和“西”这两个方位词组合起来指代物品呢?这里有不少有趣的解释。[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