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的数学课堂缺乏生命意义,具体表现:一是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结论讲给学生听,学生的任务就是在课堂上识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导致课堂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成了与学生日常生活隔绝的一个专门领域:二是教学中“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的“三唯”现象极大限制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使其无法感受到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所赋有的个体生命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胡红 《考试周刊》2013,(80):49-49
写作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并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境遇。教师要教提高学生作文等级:第一步学生自我升格,第二步典型作文示范升格.第三步学生参照示范互评互改,提出升格建议,第四步学生参照升格建议再次自主修改并重作,第五步对重作中的问题作文进行个别辅导。面批升格。  相似文献   

3.
郑洁 《教育探索》2011,(11):24-25
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中的学生沉默经历了从“沉默的大多数”到“沉默的非合法化”的钟摆运动.学生的沉默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教育者应从个体生命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沉默的性质;建立交往式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交往氛围;理性分析学生沉默的原因,善于介入,相机撤出.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为什么不能给我们不同的生活呢?原因是我们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  相似文献   

5.
课堂如云     
课堂像一片云,“云聚云散”“云卷云舒”“云蒸霞蔚”。课堂如云,因为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趣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课堂上,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努力构建"大语文环境",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生活作文"教改实验,就是基于这一种认识,"生活作文"教学改革实验,以立足学生发展为出发  相似文献   

7.
8.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离开了生活,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针对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动辙古人的现状。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把时下最流行的微博这样一种文字呈现方式引进作文教学的课堂,为作文寻找源头活水,极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养成思考的习惯,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又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9.
焦宏琴 《广西教育》2007,(5A):33-33
“作文难,作文难,听说作文就心烦”,从这一挂在学生嘴边的顺口溜可以看出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而作文,又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它的重要性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得出一些办法。它不仅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还大大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作文教学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作为生命的个体存在着,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冀东鹏 《成才之路》2010,(19):43-43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终结性评价尺度。但在教师的作文教学和学生的作文实践中还有诸多不如意之处,比如,(1)教师的理论指导和学生的作文实践脱节;(2)学生的作文实践和教师的作文讲评脱节;(3)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东拼西凑;(4)学生作文不能表达生活感受,消极作文;(5)学生不会修改作文,不懂什么是好文章等。  相似文献   

12.
完美的课堂是我们教师不渝的追求,在探寻完美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擦亮火花,点燃精彩。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舞台,课堂上有笑声,有思索,有收获,而要取得这样的效果就要求教师通过展现历史细节,层层剥开历史的面纱,活跃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码课码书这一新型的微课应用形式以其便捷实用、无需下载的特点在翻转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梳理了小学作文翻转课堂中码书码课的特点,分析了基于码课码书的小学作文翻转课堂可行性,从设计原则、内容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四个方面阐述了基于码课码书的小学作文翻转课堂的设计方案,并据此开展了码课码书在小学作文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案例教学实践,以期为教师在小学作文翻转课堂中利用码书码课提供理论依据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在学生作文后,总是觉得不尽人意而大发感慨。反过来,学生对作文兴趣索然,甚至讨厌害怕。究其原因,我认为重要的是教师没有打开学生的生活空间与思维天地  相似文献   

15.
龚露 《生活教育》2011,(24):18-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是教师讲得累、批得累,学生想得累、练得累,双方均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但是,实际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改变目前这种高耗低效的局面呢?我认为,应取陶行知思想之精华,让教师在"做中教",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作文:个体精神世界自觉建构之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生活是个体精神生成的原始境域,"人"正是在生活世界中被发现和创造的。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有待反思和重构的体验世界。日常生活作文本质上是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自觉反思与重构活动,这意味着日常生活作文是"人"自觉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日常生活作文能促进学生自觉建构知觉世界、情感世界与文化心理世界,它是个体精神自觉建构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极为重要。尤其,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只有鼓励学生创新,才能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习作。否则,只能墨守陈规,千篇一律,叫人读来味同嚼蜡。如何使学生创新呢?  相似文献   

18.
曾记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有这样一段台词:“我们做生意的人,要想把生意做大,心里就要装着天下人的需要,我们不能只想着把我们有的东西卖给别人,而是要知道别人到底想要什么。”回眸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扫视课堂,我们教师总是习惯于程式化完成教学内容,满足于把知识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却无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需要,课堂缺少灵气,教学缺少激情,学生生命意识难以在课堂上得到诗性张扬。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唤醒学生的生命灵性呢?  相似文献   

19.
说到作文,大多学生谈之色变,有的苦恼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有人概括当今学生作文“三乏”,即学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累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20.
描写类小作文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对人或者景物进行各种各样的描写、描述、描绘、描摹等,或者对想象中的景象作出描绘等。具体包括:人物描写(心理、肖像、动作、语言对话)、景物描写(想象联想描写、场景画面描写)和综合性的描写(含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