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填海追日五十年──袁珂先生生平及学术成就四川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刘茂才袁珂先生,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1916年7月12日生于四川新繁县(今新都县新繁镇)。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主席、国际知名学者,是当代中国神话学...  相似文献   

2.
四川社科界举行庆贺袁珂先生80寿辰暨神话研究50周年大会《四川社科界庆贺袁珂先生80寿辰暨神话研究50周年大会》,于10月4、5日在四川省社科院学术讲演厅隆重召开。与会代表共150多人。省人大副主任康振黄、副省长徐世群、全国政协常委冯元蔚亲临讲话,省...  相似文献   

3.
学习袁珂先生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全国政协常委、原四川省委副书记冯元蔚今天社会科学界的同志们隆重聚会,庆贺袁珂先生80寿辰及从事神话研究50周年。我谨向袁先生表示诚挚的祝贺,祝袁先生健康长寿!并向社会科学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出席会议的...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神话与寓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神话与寓言袁珂一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大师,出其余绪以研究神话,竟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中国神话的开山祖。他在1929年出版的《神话杂论》和《中国神话研究ABC》(现均收人1981年百花文艺社出版的《神话研究》中,后者更名为《中国神话研...  相似文献   

5.
中华学人     
袁珂研究员简况  袁珂 ,1916年 7月生 ,四川省新都县人。 194 1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 ,曾从许寿裳先生受“小说史”及“传记研究”课。 194 6年随许先生到台湾 ,在省编译馆任编辑、编审 ,开始研究中国神话。 50后代初 ,在重庆西南人民艺术学院任教。后调作协四川分会任创作员。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91年起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中国神话研究 ,著述甚丰。主要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传说》、《中国神话》、《神话故事新编》、《中国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6.
悼袁珂先生     
夜雨淅沥云不舒 ,讣告收时魂已哭① ;八十年代见师容 ,四十年前读君书② 。手抚山海经校注 ,时时刻刻细解读 ③ ;中国神话大词典 ,洋洋洒洒茂文图 ④ 。神话传说作学问 ,远古信息岂可无⑤ ?帝禹山河图画就 ,病榻之躯写祝福⑥ !先生学问深似海 ,褒奖后学不设箍 ;未能专心神话学 ,乐观其成多鼓舞 ⑦ 。敢愧先师语如露 ,撰得著作卅余部 ;或可告慰先师德 ,蜀道虽高心相濡⑧ 。悼袁珂先生@王红旗$北京山海文化企划苑①突然收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办公室函,心头一紧,已经猜到袁珂先生作古了。果然是讣告,袁珂先生2001年7月14日在成都逝世,享年85岁,…  相似文献   

7.
在从十年动乱的噩梦中醒过来后,约1978年冬或翌年春,我开始与闻名而不曾谋面的袁珂先生通信,几近20年未曾中断。通信内容“神话”二字而已。1983年1月我收到了他的第一本赠书,他的著作《神话论文集》序言第一句是:“从开始研究神话到现在,光阴如驶,匆匆...  相似文献   

8.
致袁珂同志的信谭洛非袁珂同志:10月4日是四川省社科界庆祝你80诞辰及从事神话研究50周年的大喜日子,我因生病住院正值检查时期,不能到会祝贺,心中非常抱歉,特写这封信表达我的心情。袁珂同志,我认识你是较早的。那是1956年夏天在四川大学,谢文炳副校长...  相似文献   

9.
我在神话研究方面做的工作袁珂我很荣幸今天来参加这个四川省社科界为我举办的神话研究50周年大会,一方面感到高兴,另方面也感到惭愧,因为我所作出的成绩实在不足与此隆重的会议相称。我研究神话,半个世纪以来,走过了许多崎岖艰苦的道路,终于取得这一点微薄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孔子与神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与神话袁珂一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领域,孔子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我国文化业绩多方面的缔造者:如象所传他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作《春秋》,等等。作为文化领域中重要源头之一的神话,过去曾经有过一种误解,仿佛孔子出世...  相似文献   

11.
“人日”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董勋《问礼俗》:“正月一日为鸡, 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 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太平御览》卷30引《谈薮》注:“按一说云: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作人也。”叶舒宪先生《人日之谜:中国上古创世神话发掘》一文认为:上述所记载的新年礼俗,隐藏著中国上古“以七天为结构顺序的创世神话”,与《旧约·创世纪》的上帝七日创世神话类似。其实,相似的说法已有不少人提出过。如叶文列举了袁珂先生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徐中舒先生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中国古代史和巴蜀文化史研究。基于1949年以后巴蜀地区的考古新发现,徐先生运用新的史学观,于1959年和1960年发表了《巴蜀文化初论》和《巴蜀文化续论》。在"两论"中,徐先生论述了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紧密关系,梳理了巴蜀民族、部族之间杂居迁徙与相互融合的历史轨迹,进而得出中华各族"原来就是一家","中国"是因文化而立国的结论。徐中舒先生的"两论"与同期蒙文通、缪钺、冯汉骥、任乃强、邓少琴等先生关于巴蜀文化的研究争鸣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巴蜀文化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13.
巴蜀道教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巴蜀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天师道由此地而传播全国,传承近两千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而巨大。然而长期以来因基础研究薄弱,尚无一部系统全面的四川道教史著问世。有鉴于此,四川师范学院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龙显昭、黄海德、蔡东洲、杨超、查中林诸先生于1994年起致力于巴蜀道教碑文研究,并获准为四川省教委重点科研项目。经过几年的辛苦耕耘,汇聚而成的《巴蜀道教碑文集成》新近问世了。笔者因某种关系,得以先睹,故不揣浅陋,简为评介。《巴蜀道教碑文集成》由四川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4.
羌文化──中华文化的又一根编者按:已故著名老一辈史学家、民族学家、考古学家徐中舒、蒙文通、顾颉刚、任乃强、冯汉骥、胡鉴民、邓少琴、邓子琴、缪钺等先生,对巴蜀文化与中华文化具有精深独到研究。本刊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呜"方针,特将诸先生的有关论述加以摘...  相似文献   

15.
廖永祥先生编纂的《蜀诗总集》近期由天地出版社出版。是书共分十二卷,辑录自先秦至清末蜀中诗人二千三百余家、诗作近万首。乃先生穷十年之力,参阅史料献四百三十余种,精心结撰而成。近年来巴蜀乡邦献之整理、是书堪称巨。笔有幸先读,以为是书虽未能尽善,然发凡起例,甚有功于学术。  相似文献   

16.
一般的中国学者都主张古代的中国文明不是从西方传入的,而是由中国自己发展出来的。根据新的考古资料,作者怀疑此说法,认为在中国西部发现的考古资料在时间上及特征上都拥有过渡性。井从巴蜀文化中的昆仑山神话研究,说明早期西方域外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巴蜀学史稿》系四川省巴蜀化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巴蜀化研究中心、四川人民出版社组织编纂出版的2001—2005国家重点出版计划的“巴蜀化系列丛书”十种之一。《史稿》是巴蜀第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地方学史,对巴蜀学史的研究具有开创之功。全书论述范围广泛,挖掘深刻,主线分明,评议确当精到,新论迭出,对巴  相似文献   

18.
巴蜀地区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经济化中心,巴蜀化在中华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长江上游开发史和西部经济化发展史上影响十分深刻而巨大,长盛而不衰。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巴蜀化,对于继承发扬巴蜀化优良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现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蜀化研究中心制订的《巴蜀化研究课题规划》(讨论稿)发表,诚请海内外有志有识之士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开创巴蜀化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巴蜀文化系列丛书编撰方案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四川人民出版社在灿烂的中华文化群星中,巴蜀文化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巴蜀文化,是指四川省地域内,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主体,包括省内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由古至今的多元复合文化的总汇。巴蜀文化以其悠久的...  相似文献   

20.
广汉的古代文化遗存,自1929年发现以来,迄今已有70余年。当其发现之初即受到了学术界的特别关注。遂于1934年对月亮湾遗址进行试掘,出土了很有价值的科学资料,这大概是我省考古工作采用科学发掘的“开宗明义第一章”吧。抗战初期,大批外地著名专家学者人川避难,得以看到成都白马寺附近出土的战国青铜器,由于其地方特征较浓而疑为古代巴蜀时期之物,卫聚贤先生并据此提出了“巴蜀文化”的概念,这为我国考古学园地增加了新的文化内涵;旋又在其主编之《说文月刊》上,编辑一期“巴蜀文化专号”。后来华西大学教授郑德坤著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