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语文有效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已经步入实施阶段,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形成科学的共识,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教学效益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所谓教学效益,用钟启泉先生的话说,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课堂出现了不少令人欣喜的变化。语文教学正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学生发展本位转变。然而不少教师对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认识仍很模糊,尽管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运用,但“语言学习”与“精神培育”裂开的现状仍很严重,或一味地强调“感悟”,得“意”记“言”;或一味地注意“实践”,只见“语言”不见“精神”,甚至因为过度地追求“丰富的人文性”而丢失文本,空谈精神和思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下,单元整体教学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创新理念,同时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素养本位课程观为透视点,从学、教、评三环节来审视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设计与实施,要做到以下四点:课堂目标的制订要凸显学生主体,课堂结构的设计要立足素养本位,课堂教学的实施要探索科学路径,课堂评价的优化要力求高效多元。这样,能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传统语文教学一直沿用“以教为主、学次之”的模式,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发展,因而语文教学往往毫无生气。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落实“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创设生态语文课堂,凸显语文教学的魅力,以实现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要求课堂主体要由“教的主体”变为“学的主体”,以求“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最终目的。作为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教育与指导下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陶冶思想情操的过程。只有优化教学策略,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教什么?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教语文。但是,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内容,许多已经大大超出了“语文”的范畴,科学的、政治的、思想道德的、文化生活的甚至天文地理等都在语文课堂演绎着,以致语文教学被泛化为人文教育,最可怕的是有些人还标榜此为“新课程”旗帜下的新探索并乐此不疲,没有“语文”或者不是“语文”的语文课频频占据着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实施的根本理念是“以人为本”,真正地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这种“生本位”理念是对传统的教学“师本位”观念的彻底扭转。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如何来体现“生本”理念呢?我觉得得重新审视课堂预设和关注课堂生成。以下是我对此问题具体思考的一己之得。  相似文献   

8.
“生成的课堂”是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语文教师响应新课程实施创新教学的基本能力。那么,怎样实现、践行“生成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9.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费时低效,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尴尬现实。范红和王家伦两位老师撰文认为,当前“语文越来越难教”,“其主要原因是语文教学脱离本位,烦琐浮华的倾向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表现在教学‘套路’的华而不实”,主张语文教学要“回归学科本位”。[范红,王家伦.语文教学:请回归学科本位[J].中国教师,2012j(5).]我个人认为,这两位老师还没有直抵问题的核心,“语文越来越难教”,不是“语文教学脱离本位”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立场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孟拥军 《物理教师》2007,28(9):13-14,16
新课程实施近两年以来,许多教师教学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针对这一现状,由我县教育局教研究室组织,在我校研讨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指派我开设物理公开课“光的偏振”.本次研讨形成一个共识:物理教学是再现科学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学要有助于学生建构物理知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要改变传统物理课堂“重理论、轻实践,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园地异常“繁富”,但在“繁富”当中,却也存在着真伪莫辨的现象。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过于“标新立异”、常规教学中违背语文教学基本常识等问题,笔者指出语文学科的“伪教学”这一现象,并初步归纳为以下表现:  相似文献   

12.
叶敬华 《学周刊C版》2010,(11):101-101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过程中,“低效”的课堂现象不断消除,“有效”教学愈来愈引起广大教者的关注。而如何让“有效教学”向“高效”课堂迈进,更成为当前课改中的热点。目前,在语文高效课堂的这块天地里,专家们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崭新的理念,摸索出一些非常符合学生、语文教学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成功实施过程是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教师角色与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变革过程。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同时课堂也是新课程与传统教材交融碰撞最激烈的地方,因为传统教学几乎在课堂中完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经过实践,本人有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刘俊艳 《双语学习》2007,(12M):145-145
语文是母语教育教学。一直以来被放在重要学科的位置上,倍受关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语文创新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呢?我想,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讲台上的磨砺和新课程理念的洗礼,促使我把语文教学的追求索定在这八个字上“着眼目标,求真务实”。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书本知识为本位,重间接经验的传授、轻直接经验的获得;以“小课堂”为本位,重“小课堂”的“教数学”,轻“大课堂”的“做数学”;以“纯数学”知识为本位,重数学知识的分化系统,轻数学知识的整合,远离生活、远离人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论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新型的师生关系,语文新课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教师必须努力适应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并在教学中付予创新。语文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对话,语文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新课程的各种特征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南,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是一种过程。为此,在课程实施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但新课程更是一种行动,这就需要我们正视在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问题一:教师的教学理念应是“教材本位”还是“学生本位”? 对策——任课教师应具有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教学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很苦。而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师别无选择地将目光聚焦课堂。因此,如何使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提高40分钟,45分钟教学效率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逢径,也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教师备课时的必然思考,但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首先,部分教师重视“怎么教”忽视“教什么”,致使课堂形式新颖但内容庞杂零碎,语文知识与能力并没有在学生的心田中扎下根来;其次,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部分教师把握不好“教多少”和“怎么教”,该讲的不敢讲,该问的不敢问,致使学生对应当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方法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20.
裴晓菲 《云南教育》2005,(20):11-17
总的目的。和要求面对新课程改革,“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是广大教师长期以来思考的几个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法》一书从“数学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新课程教学内容”、“新课程教学设计”、“新课程教学实施”和“新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出了相应的回答。为此,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法》的总体要求是:理解数学课程理念,把握数学课程标准,掌握小学数学的基本教学法和评价方法,并逐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外现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最终建构起科学、民主、开放、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