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它对中职生健康成长和专业技能学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认识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危害性,从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等方面对逆反心理进行分析,预防和帮助中职生消除逆反心理,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它对中职生健康成长和专业技能学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认识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危害性,从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等方面对逆反心理进行分析,预防和帮助中职生消除逆反心理,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青春期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会迫切地希望摆脱成人的管制,其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本文以中职学校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以及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蘼等。逆反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疏导青少年的这种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5.
如何疏导中职生的逆反心理,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就业、创业打下基础,这是中职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中职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围绕中职生心理问题分析的专家学者已经作了多方面精辟的论述,但大多侧重于分析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本文着重分析诸多心理行为中的两个有代表性的心理,即从众心理与逆反心理。在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对学生从众心理行为及逆反心理行为的正确引导,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1.情景性逆反心理这是一种普遍的逆反心理。老师在不当的时机、场合批评学生是学生情景性逆反心理的直接诱因。学生犯了错误,本身已觉不对,心理也觉得有愧,如果老师不顾情面、不分场合,仍然旁若无人地人声训斥,就非常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景逆反心理,使学牛,特别是个性强的学生与你唱对台戏,置老师于难堪被动境地。批评不当,还会使学生禁闭心扉,拒绝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并导致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本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正确地疏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逆反心理是小学高年级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基础上探索疏导的基本方法与对策:首先要关爱和尊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然后实施家校联合,因势利导,以疏导为主。  相似文献   

10.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它对中专生的健康成长和进步起着极大的消极作用。本文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疏导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学生逆反心理活动的表现特点与成因分析,提出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护理学专业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的分析,阐述了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必须讲究疏导的方法和艺术.要从细心现察,了解信息入手;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关健词:逆反心理;疏导;调适  相似文献   

13.
逆反心理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较为重视的心理现象;形成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因素,也有社会环境的因素,还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因素。本文试图探寻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正确对其有效的疏导方法,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帮助大学生消除逆反心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俊岭 《文教资料》2014,(19):106-107
本文采用访谈法,研究了45名教师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认识及疏导,结果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有一定的认识,能较科学地理解中学生逆反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疏导方法,但对逆反心理的认识和疏导仍停留在感性层面,理性认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5.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识别是非、善恶、美丑,掌握道德规范,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如何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为广大学生所欢迎和乐于接受,必须认真研究“逆反心理”的疏导和克服,以增强德育的实际效果。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你希望他向东,他却偏偏产生向西的念头”。为什么步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会产生这种社会心理呢?原因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说,“逆反心理”得以产生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是思维定势作用的影响。如有的学生对社会上有的人搞腐败和不正之风不满,对这种人和事见多了,就逐渐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定势,一…  相似文献   

16.
韦丹华 《广西教育》2009,(15):43-44
逆反心理是一种抵触、不顺从的社会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在中职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中职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主观、客观两大因素。教育工作者必须区分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和消极方面,对于消极的逆反心理应在具体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教育和调适。  相似文献   

17.
中职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有其自身、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方法,对症下药,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控制,并将自我控制的压力转变为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实际要求,把握逆反心理概念的内涵,解析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探讨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以期能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并导致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表扬某个学生,其他同学越是看不惯这个学生;过分批评某个学生,反而激起其他同学的同情;越是禁止学生某种行为,而重复该行为的学生。反而日渐增加;等等。这类现象都是心理学所指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作为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一种违背常规的心理活动,通常表现出多种特点:一是对立性。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众人和常规相对立的言论…  相似文献   

20.
陈永钢 《新疆教育》2012,(10):62-62
体育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才能有效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特别是非典过后,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也越来越强,因此学校的体育教学,学生的健康教育变的由为重要。但目前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厌学的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怕出汗等。上述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之为“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一旦产生了逆反心理,对体育锻炼消极态度和厌恶情绪也会随之产生,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