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淑颖 《小学生》2013,(11):61-61
在小学的作文中,大部分作文是写人与写事的文章,其次是写景文章,再次是想象作文。要想让学生写好写人写事的文章,就得做好片断训练。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人要么是哑巴(没有语言描写),要么是木头人(没有表情描写和心理描写),这就是我们需要训练的人物的细节描写,其中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限于篇幅,仅就在语言描写训练教学中所获得的几点体会谈一谈。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浓缩.语感强的人一接触文章即产生正确的、全方位的、丰富的直感;而语感差的人要么对文章一知半解,要么会曲解其意. 一.语感培养的方法 1.阅读培养法 阅读培养法,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韵味,对理解文章的意思是十分有益的.老师在使用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感时,首选的文章便是诗.  相似文献   

3.
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有人说,习惯要么能成就你,要么能毁了你。部分人长大以后无所事事,得不到自己所想所要,最后都会追溯到学生时期恶劣的学习习惯。因此,文章根据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可以说大多是“瞎子作文”。要么是瞎想,充斥文章的是虚假的违背生活真实与逻辑的情节;要么是瞎写,故事陈旧,媚俗老套。“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严重的是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人。”  相似文献   

5.
钟祥彬 《现代语文》2010,(9):132-133
一、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目前,学生作文普遍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不愿意写作甚至厌恶写作:二是写作内容上要么空洞宏大,缺乏真情实感,要么堆砌演绎文史知识,讲究华丽的文辞。一句话,目前学生作文不是从个人的心灵出发,而是从别人出发,自我缺失,从概念出发,抒别人的情,有生活现象却无鲜活的生活气息、人的气息,故而文章呈现高度模式化。  相似文献   

6.
正但凡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文章,无一不有着独特之处,要么是千古名篇,要么是文质兼美的美文,要么是极具奥秘的科技文章,所选题材和内容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但是,从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并没有感受到文章之美,甚至有不少学生精神颓唐,注意力不集中。究其原因,除了与当前应试教育所导致的快节奏  相似文献   

7.
纪国生 《小学语文》2013,(11):17-19
同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语言的基础材料。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底线,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桥梁。然而,我们的词语教学要么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要么因教师的教学方法机械、单一,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不明显。究竟怎样才能提高中年级词语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词语的独特魅力呢?下面笔者以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下册为例,就词语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王进 《教师》2013,(12):118
议论文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是一种常用的文体。议论文主要是针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但是往往大多数的学生写起议论文来却无从下手。即便他们把文章"挤出来",让人读着也觉得很别扭,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东拼西凑、缺少逻辑。觉  相似文献   

9.
农村初中学生生活圈子狭小,见识面不广,学生怕写作文,写出的文章要么内容空洞,要么胡编乱造,没有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从有限的生活空间中积累创作素材是打破这个局面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10.
"独抒性灵"是创作的初衷.其中的"性灵"可以是作者的旨趣、爱好,也可以是某些大一点的情感感悟.因此,情真意切是任何一篇优秀文章的基本要求.但是从现今许多学生的作文来看,他们要么片面地追求文采的华丽,要么追求议论的艰深晦涩,要么以一些玄妙的故事来吸引读者,要么编几个悲惨的事例来赚取眼泪,很少有人忠实地抒发内心真实的感受.因此,我们在面对这样的文章时,往往不知所措,更不能"感其所感、悟其所悟".其实,这是写作的大弊.那么,我们在日常的学生作文训练时,怎样才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历练自己的情感,并使文章充盈情思呢?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在作文时,很少在文章立意方面下功夫。要么平铺直叙无中心,要么杂乱无章多中心.使人读了不知所云。须知,要使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灵光闪现,文章的立意一定要有创新,这就要求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不盲从他人观点.不迷信权成,敢于质疑,善于感受时代气息,从现实生活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发现生活中的新矛盾.抓住生活中的焦点、热点、  相似文献   

12.
例证法是议论文写作中重要的论证方法之一。正确使用例证法会让文章彰显出材料丰富、内容充实的鲜明特点,从而给阅读者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但从作文情况来看,效果并不佳。所写的议论文要么材料显得堆砌,要么论证苍白无力;给人的感觉要么是观点+事例,要么是事例+结  相似文献   

13.
精读要五多     
如果说作文是围绕一个题目或者话题进行放大的话,那么阅读就是将或长或短的文章进行浓缩,浓缩出作者的思想,浓缩出文章的精华,浓缩出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然而,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很多学生要么浓缩不出营养,要么吸收不了营养,  相似文献   

14.
写作,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人精神的创造,是人情感的流露,是个体生命力创造力的外在显现。由此看来,一个个学生的作文,应该是一颗颗心灵的闪耀,应该是色彩斑斓、各具特色的。综观小学作文,充满个性的作文实在并不多见。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教者整齐划一的作文要求、千人一面的指导方法、千篇一式的指导形式,教师细嚼慢咽,学生鹦鹉学舌。结果,学生写出的文章要么千篇一律,要么大同小异。这不仅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影响了学生个性品格的培养。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须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因材…  相似文献   

15.
姜锋 《甘肃教育》2020,(3):122-122
作文教学一直是广大教师公认的难点。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总感觉脑子一片空白,要么是无话可写,要么是不知如何表达。很多学生在写文章时都是在写流水账,写作的内容比较空,且文章也没有真情实感。为了能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多教师往往是让学生进行各种训练,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感悟能力、观察能力,以期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写作资源。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基质性要素。但在传统教学中,要么忽视"人"的存在,要么将学生作为"抽象的人"。只有从"抽象学生"走向"具体个人,"教师才有可能从具体的、有着丰富个性与体验的生命体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学生状态的分析,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真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领袖人物的作品给学生的印象总体上是枯燥的;老师也认为这样的文章不好教,一者学生不认真听,二者文章的内容更多的是从理论上进行说教,三者不用教学生也能看得懂.因此,很多教师对于此类文章要么干脆不教,要么简单地照本宣科地念念或安排一些练习题就算过去了,对文章的精华并没有探讨与品味.  相似文献   

18.
我这里所提的“主题”不是窦桂梅老师在研究的“主题教学”中的文化主题.而是特指一篇文章或一堂课的中心主旨。我们知道《文心雕龙》中有这样一句话:“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任何一篇文章,不论其文学性如何。但它肯定在其语言文字之中蕴籍着作者的“情”,即写作的目的性或文章的意旨,要么导人为善,要么识事明理,要么人格感召,要么辨别真伪,要么予人智慧、弃恶扬善。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多数都围绕主题设计教学的,努力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地统一。这是很值得欣慰的事。但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尤其是主题教学中往往会把文章的意旨即思想教育的惟一化、层面化。实际不论是文章本身思想内涵或是学生的个性体验都会出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从2001起,高考作文中就增加了“感情真挚”的写作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有思想、有内容的好文章来,而不是虚无、空洞的文章。可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是: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不少同学的文章反映的思想内容,要么是“矫情”,要么就是“假情”。  相似文献   

20.
郭洪霞 《小学语文》2011,(11):38-39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学生来说,作文的最大障碍莫过于没有内容可写。对于教师布置的命题作文,学生常常无所适从,要么将他人文章改头换面,胡乱上交模仿、抄袭之作;要么胡编乱造,导致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