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和日语中包括很多同形异义词,通过对比分析同形异义词,梳理总结其相同点与相异点,有利于日语学习者更好的掌握日语。  相似文献   

2.
自称词是称呼语的一种特殊用法。本文就老舍话剧中自称词的运用,按视点把自称词分为直接自称词和间接自称词,并分析了这两类自称词的结构特点,特定语境中自称词呼应词的特点及在一定语境中所表现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3.
与汉语中较为固定的自称词"我"相比,日语中自称词的形式则显得丰富多彩,如"わたし"、"わし"、"僕"、"俺"等。本文以日文原版《金色夜叉》及中文译本为资料,考察自称词翻译的特点。调查发现日语自称词在翻译成汉语时,主要采取直译、增译、减译、转换为其他形式等方法。日语属于隐性构造,通常会省略自称词,以谓语、敬语、授受表现、被动、使役及感情或感觉的形容词,表达意志或希望等表现形式代之,因此在翻译成汉语时需要采取增译的方法。另外,感叹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等有时也需要增译。增译主要是在保全原文所传达内容的基础上,将句子中所隐含的信息用显性的语言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饮茶文化大致形成于8世纪初,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可以说日本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历史发展的延续。在中华文化中,"茶道"是重要的构成部分,"茶道"以"茶"为媒介,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礼仪,也是人修养的一种体现方式。通过倒茶仪式,一起品茶,增进友情,提高审美情趣,学习礼仪,是一种非常有用且和睦快乐的仪式。文章就中日茶文化对比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周琴 《考试周刊》2014,(18):13-14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两国育儿观的显著差异,导致儿童性格及成年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完全不同。对比中日育儿观的不同之处,借鉴其积极的、科学的教育方式,对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虽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谱系,但都受到汉文化圈的影响,词汇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出现了大量同形词。这些同形词对中国人学习日语及日本人学习汉语,带来了莫大的方便的同时给学习者带来了各种"陷阱"。这些虽说是同形词,但之中还是存在微妙的差别。至今为止,前人对中日汉字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在依然有很多人致力于中日汉字词的研究,本文以《新大学日语阅读与写作》中的汉字词为中心,大致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类义词、同形异义词,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会话时,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人称代名词,有了这些人称代名词,可以更好地分清人物所处的场所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世说新语》一书“人”的自称词用法入手,对该书所描写的人物感情和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日文假名即来自中国汉字,它的书写笔顺与汉字笔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主要将日文中依然使用的汉字选取出一些类型,将之与汉字的书写笔顺进行对比。通过比对我们发现,虽然二者有一些差异,但是日文中的汉字基本上是遵循汉字书写笔顺规则的,尤其是保留着相当程度的近代汉字笔顺书写特征,诸如"臣"字先写左边的竖,"右"字先写撇笔画,"必"字先写中间的点,"成/皮"字先写左撇等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实证调查法,并从情感社会学的角度对当代中日女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呈现内外矛盾的特征,精神上追求的是世界爱情名著中描写的"柏拉图式"的理想主义,实际生活中却是"功利实用型",恋爱的目的在于有保障的婚姻。而日本女大学生的恋爱观是内外一致的"愉悦型",受功利因素影响较少,追求恋爱经历上的多次体验,相对独立地看待恋爱与婚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行业的发展。在当今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动漫产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需求量大,技术革新速度快。日本是动漫大国,动漫产业成熟度高,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很健全,值得中国高校借鉴、学习。本文主要分析中日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对比中日高校动漫专业设置情况,并就中国高校如何发展、完善动漫相关专业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个擅于学习但又擅于创新的民族,古代日本在学习吸收古代中华帝国的优秀经验发展起来。范围涉及了经济、政治及文化各个方面。姓氏制度亦是如此,中国的姓氏制度在春秋时期就形成姓氏合一,并沿用至今。而日本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制度,也创立了姓氏制度,到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苗字"制度,并得以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2.
婚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生仪礼中的重要阶段。中日语言文化间的相似性使中日两国的婚嫁礼俗、仪式及婚宴场合下的忌讳语有着相似乃至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容易让人联想到离婚、再婚、感情不和、死亡等方面。但是,不同国家、民族的语言有其自身特色,所以“婚嫁”忌讳语的表达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此研究,可以透过语言现象把握其背后的文化特性,洞察中日民族文化的“同”与“异”,深化对中日语言与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人才培养的动态活动过程中,培养目标是决定人才培养规格,引领人才培养方式的关键因素。中日广告人才培养目标最主要的差异体现在针对性上,中国广告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整个新闻传播行业的人才需求,而日本广告人才培养的目标则针对具体岗位需求,培养主体不同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中国广告人才培养更多地体现了国家意志,体现更为宏观的视野和更为长远的考量,而日本广告人才培养主要体现了广告公司对于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现实性需要。  相似文献   

14.
人才培养是行业发展的动力,人才培养方式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内容与培养方法的有机结合。中国的广告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体,通过课堂教学结合实践教学的方式实现系统教授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上,广告教师缺乏从业经验的现实制约了教育效果。而日本由广告公司作为培养主体,边做边学,终身培养、终身学习的人才培养方式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王若楠 《林区教学》2011,(10):63-64
众所周知,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中日两国,语言间存在大量的同形词。这些外形相同的汉字不仅读音不同,有些在意义和用法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异,给日语学习者带来不小的困扰。将对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误用现象进行分类解析,以期为广大日语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不管是汉语的被动表现,还是日语的被动表现,使用频率都很高,可以说每一天我们都在使用被动表现。但是,虽然汉语和日语的被动表现看起来很相似,实际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不能够弄清楚二者的不同之处,作为学习日语的中国人,就没有办法真正正确恰当的使用日语的被动表现。因此,本文对两国语言中的被动表现进行对比,希望能够对于中国人的日语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张新湲 《现代语文》2014,(2):139-141
告示语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其语言简单明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具体调查统计,从中日语言的特点及语用目的角度,对中日两国对禁止类告示语的使用情况展开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在寒暄语的应用上具有非常高的典型性和准确性要求,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国家,对于寒暄用语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也通常相对较高.本文针对中日两国的寒暄语表达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以此为基础探寻中日两国文化维度的差异.研究可见,不同类型的寒暄语的应用在中产生中日差异有来源于文化方面、语言习惯、礼仪文化以及情感表达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汉语网络流行词中大量涌现了日源词,本文试图从类推、概念隐喻和转喻、概念整合三方面对汉语网络流行词中日源词的认知机制进行浅析,并对日源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