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的发展已经使得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变得空前剧烈与频繁,不同民族国家文化之间的互动与交织成为当今世界文化的基本特色,文化认同问题也随之而彰显。在这个问题中,一体化与多元化,文化认同与民族国家认同之间的悖论需要我们认真的厘清,以一种更加灵活、动态和开放的态度来对待文化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宾 《科技风》2014,(3):186
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认同问题成为政治学问题以后,备受学界关注。民族学界和政治学界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问题,很多学者认为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不可能同时和平共处:有了族群认同就没有国家认同,有了国家认同就没有族群认同,二者被割裂开来看待。但是族群和和国家之间的矛盾对立并不是必然的。本文从个人对的认同入手通过辨析来考察非特定国家内部两种认同的关系问题,探讨族群认同可以和国家认同和谐共存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扩张,当今世界许多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认同出现了一种并行发展的悖论式发展模式。本文从分析全球化文化发展悖论模式的显形入手.揭示出全球文化冲突与文化认同的深层矛盾根源,并从中重新审视了中国民族文化认同面临的种种挑战,最后以实现中国民族文化认同为视角指出了消解当今文化全球化发展悖论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4.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民族地区青少年需要面对的双重认同问题,树立正确的民族认同观与国家认同观直接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国家的稳定。在对新疆南疆地区2116名青少年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南疆地区维吾尔族青少年的国家认同较民族认同相比表现得更为积极,与汉族青少年相比,他们的国家认同较低而民族认同较高;国家认同的形成会提升维吾尔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来自县镇和城市的青少年群体在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上都较高,而农村的相对较低;父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子女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就越高。  相似文献   

5.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民族地区青少年需要面对的双重认同问题,树立正确的民族认同观与国家认同观直接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国家的稳定。在对新疆南疆地区2116名青少年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南疆地区维吾尔族青少年的国家认同较民族认同相比表现得更为积极,与汉族青少年相比,他们的国家认同较低而民族认同较高;国家认同的形成会提升维吾尔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来自县镇和城市的青少年群体在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上都较高,而农村的相对较低;父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子女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就越高。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认同是人们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包括文化形式认同、文化规范认同、文化价值认同三个层次。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心理基础。文化认同的本质是价值认同,对于文化认同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发展心理学的个体发展观、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认同理论、跨文化心理学的文化适应观以及政治心理学领域的意识形态观。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表现为群际分化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回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强化、现代性色彩及全球化意识相伴随。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健全中国人的自我认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双文化认同整合、凸显"中国人"的身份角色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认同健康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王小敏 《科教文汇》2007,(11X):169-170
东盟方式作为一种安全和外交文化在推动东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所包含的具有东盟特色的三个特殊的文化方式和政治风格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赞誉,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8.
东盟方式作为一种安全和外交文化在推动东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所包含的具有东盟特色的三个特殊的文化方式和政治风格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赞誉,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梦的文化透视为切入点,阐释了中国梦文化内涵的三个层次:哲学基点、文化精神、当代特色;探讨了关于中国梦的文化认同,包括各美其美的文化本体认同、美人之美的外来文化之借鉴,以及最终达到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以系统论的观点解析中国梦的文化践行,提出了文化践行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在文化践行过程中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吕丽红 《知识窗》2023,(2):81-83
红色文化蕴含的丰厚精神内涵对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红色文化在高校的传播面临困境,高校亟须引入仪式化传播方式,整合资源,拓宽传播渠道。文章分析红色文化认同的危机和传播面临的困境,提出通过探究仪式化的传播方式,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谢群 《未来与发展》2021,(2):98-102
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是文化发展的两个重大命题,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带来更高层次的文化认同.加强对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的培育,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肩负高校育人使命、引领青年建功立业的应有之义.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积极深化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知识性认知、不断增进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情感体验、持续推进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实...  相似文献   

12.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是人类社会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文化与社会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两个环节,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经济高速发展相对应的是社会进入了转型阶段,同时在文化层面也出现了众多的文化冲突、文化认同。认真对待并研究文化层面的这些变化,探索文化领域发展、建设和创新的新路径,有利于和谐文化的构建,而和谐文化会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文化与文化认同进行概念的界定后,从文化认同的机制与作用的角度构建了以基本价值观念为内容的文化认同机制假说,进而阐述文化认同是现代人的健康发展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4.
赵桂影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6):373-373,330
小说《廊桥遗梦》出版后立即热销,而由此拍成的电影更令其家喻户晓,针对这一文化现象,从文化角度解读这一作品背后的成功原因,并试图探讨影视与文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汉族作家的民族叙事参与了全球化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建构,他们通过对少数民族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书写,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生命、社会等问题的重新思考,彰显出自觉的文化意识、独特的文化体验和复杂的文化认同,从而展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为少数民族文学文化拓展了生存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吴家俊 《大众科技》2014,(5):212-214
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如何激活青年文化群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素,作为文化学术界的新问题备受关注。青年文化是社会文化发展进步的标杆之一,文化志愿者服务则系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两者的关联促成文化志愿者角色的身份认同,必然推介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领域中以青年文化群体为主要受众的文化自觉。这一文化服务的价值取向问题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个体认同的框架着手,分析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论述大学生文化消费特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大学生文化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丁谌 《科教文汇》2014,(16):13-13,21
本研究从个体认同的框架着手,分析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论述大学生文化消费特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大学生文化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19.
徐昕 《科学大众》2013,(8):144-145
班级管理中建设班级文化,提高班级成员对班级组织的认同感,能有效地促进班级成员集体意识的形成,并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近年来苏州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班级的学生人数显著增多。在庞大的班级组织中,形成亲密团结的同学关系和昂扬向上的文化气氛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班级文化与班级凝聚力之间关系,探求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助于班级成员养成对班级组织的归属感和依赖感,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苏飞 《科教文汇》2010,(28):141-142
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文化认同危机原因,并探讨了旅游审美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旅游审美教育中培养传统文化认同的三个原则,以及在旅游审美教育中培养传统文化认同的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