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本是近代迅速崛起的亚洲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封建社会时期日本在吸收借鉴中国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大和魂”教育。19世纪的明治维新是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868年,明治政府以天皇誓言的形式发布了《御誓文》,表明要“破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并以此为开端,全面改革旧的封建社会的教育,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资本主义教育体制。他们沿袭“东洋道德、西洋艺术”  相似文献   

2.
19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日本,还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在1868年推翻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走上资本主义道路,70年代建立第一批现代工业,20世纪初完成产业革命,迈向了世界体系中心,后又在二战中战败。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从一片稻田之地发展成世界强国,又从世界强国沦为战败国。日本的这种命运上的大起大落,与明治维新的初衷及其后来的变异有着密切关系。明治维新并不完全是史学界所说的那种少有的成功的革命,其命运并非是单一的。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首先在亚洲燃起,日本帝国主义是点燃战火的元凶。 日本曾是由武士阶级掌权的封建国家,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9世纪中叶以后,美、英等西方国家先后用武力打开日本的门户,封建统治开始动摇。1868年,日本在“尊王攘夷”,“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实行“明治维新”。其后,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日本逐步变成一个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近代史中,日本的“明治维新”如同其它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一样,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逐步地摆脱了西方的殖民侵略,成为亚洲第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所以“明治维新”也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的历史标志。“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资产阶级一次重大改革运动,当时正是明治天皇在位,因而叫“明治维新”由于“明治维新”对日本及近代国际带来了深刻影响,因此,明治天皇也就成了世界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本文试就明治天皇的历史作用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5.
略论日本产业革命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日本产业革命的条件付际红十八、十九世纪,当众多的亚洲国家相继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时,亚洲最东边的岛国──日本,却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即明治维新走上了民族独立的发展道路,成为世界近代化运动在亚洲成功的特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明治维新...  相似文献   

6.
19世纪后半期,东方的两个半殖民地国家日本和中国,先后实行了两次旨在挽救民族危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和1898年中国戊戌变法.但由于两国实行改革的领导阶级力量、群众基础、改革方式、封建势力强弱等因素的不同,从而引起了不同的结果.前者摆脱了半殖民地状态,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亚洲强国;后者却没有走上富强道路,也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那么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呢?  相似文献   

7.
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亚洲彼此一衣带水的两个封建国家分别进行了救亡图存、拯救国家民族危机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分别走上了两个国家的历史舞台。两个国家的改革运动,对本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发生的社会背景、国际背景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成败原因,警醒世人。  相似文献   

8.
浅论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 6 0年代 ,东亚两个大国先后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中国兴起洋务运动 ,日本出现明治维新。这不是偶然现象 ,它们都是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产生的。19世纪 40、5 0年代 ,西方诸大国英、法、美 ,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 ,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继续发展 ,需要不断地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这种需要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火与剑”为自己开拓海外殖民地 ,而这时的中国和日本 ,却日益闭关自守 ,越来越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造成了被动挨打的局面。正是这种情况下 ,中日两国先后遭到了西方…  相似文献   

9.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国家迅速地发展起来。至20世纪初,已跻身世界强国之林,成为对国际格局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亚洲强国,影响至今。试从两次战争来探讨日本近代国家发展模式的演变,分析日本在近一个世纪的国家近代化过程中的发展模式演变,对近代发展的作用及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它使日本由一个封闭落后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日益发展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并由此克服了已面临的民族危机。这在当时的东方是独一无二的。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成功?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幕府末年革新力量形成的关键因素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母腹中的成长。 日本从18世纪下半期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相似文献   

11.
第七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明治维新是在日本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人民群众斗争空前高涨的条件下,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明治天皇政权后实现的,它使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的强国。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措施。教学过程: 一、引言和导入新课: 用倒叙方法,先介绍日本目前在科学技术发展上居世界领先地位,是一个经济强国,进而再谈日本处于封建社会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由于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才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二、讲授新课:第七课日本明治维新(板书) 1.十九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板书) (1)落后的封建国家(板书)  相似文献   

12.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9世纪,亚、非、拉美等落后地区和国家普遍受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侵略的强大冲击。面对日益逼近的民族危机,这些地区和国家先后出现了一股改革的浪潮。其中亚洲较著名的有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戍变法,泰国拉玛五世的改革等;非洲有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埃塞俄比亚狄奥多二世的改革等。这些改革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收效很大.有的收效甚微。其中埃塞俄比亚狄奥多二世的改革却很少为人注意。本文试图对这一改革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一、狄奥多二世改革的历史背景19世纪上半叶,随着欧洲列强对非洲内陆兴趣的…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31):18-19
中日两国在19世纪下半叶,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在几乎相同的历史背景下,分别发动了一场意义重大的变革——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一役,标志着中国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而日本却从此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最终成为亚洲第一大强国。本文通过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分析其各自成败的原因并吸取教训,希望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两个封建国家在类似的历史命运下做出的相同选择,但却获得了大相径庭的改革后果:一个仍然是老大衰弱,一个却从此走上中兴之途,成为亚洲唯一独立自主的近代资本主义大国.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改革,明治维新却是一次非常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15.
发生在19世纪晚期的明治维新成功了,而同时期的戊戌变法失败了,前使日本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而且逐步发展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后使中国既没有摆脱严重的民族危机,也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明治维新与我国的戊戌变法是近代亚洲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两次变革之举。那么,它们留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呢?一、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不同结局19世纪中叶,日本已进人封建社会的末期,由于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激化,封建专制体制已处于崩溃的边缘。与此同时,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为了开拓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凭借其坚船利炮大举侵略日本。它们的兵舰与商船所掀起的波涛,频频冲击着东瀛海岸。此时的日本,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在内忧外患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日本两国大体上在19世纪60-90年代先后迈出了早期现代化的步伐,而两国发展的结局却大不相同。日本的维新是由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主动在全国推行,明治政府为了集中政府权力,成立了专门负责引进、移植和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中央机构。这些中央机构,都以"激进改革派"人士执掌。而中国只是由地方上的几个大员,包括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以及其他对洋务有兴趣的总督或者巡抚在他们的辖区办理。洋务新政时期,未能建立任何一个推动资本主义改革、引进西方学术和技术以及机器设备的专门机构,没有一个机构来设计、制定有关推动洋务新政的方针政策。在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方向上,中日之间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中国,洋务新政初期引进的军事工业,全部是官办,此后开设的民用工业项目,大多是官督商办,民办企业极难生长。清政府没有提出促进民营企业的任何政策。日本则实行了两个并举:引进资本主义企业与引进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并举,举办官办企业与鼓励民营企业并举。尽管两国都具有早期现代化的特征,但与真正的现代化进程相比较,尚有距离。洋务新政与明治维新,实际上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产物,难以作真切的比较。明治维新以后,明治政府逐渐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日本社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这些改造刺激了日本社会自由民权运动的发生,推动了日本社会向资产阶级宪政国家的转变,从而促进了日本产业政策向自由资本主义方向转换。这个转换,标志着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可见,落后国家只有转换国家体制,才可能全力推进资本主义的产业政策和文化政策,才可能赶上现代化的潮流,而中国在19世纪内完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只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淖中越陷越深,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很难迈出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袁辉 《新高考》2010,(2):35-36
日本的近代化开始于明治维新。中国的近代化发端于洋务运动。中国与日本山水相依,在历史上也有着源远流长的联系,两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所处国际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都是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随着国力的增强,日本的侵略野心日趋膨胀。19世纪70年代,日本国内兴起了一股兴亚思潮。日本民间也纷纷建立各种团体,宣传自己的"兴亚"主张。兴亚会是最早建立起来的兴亚团体之一,主张"日中提携",振兴亚洲。其主张相对来说比较温和。到19世纪末期,各团体认识逐渐趋同,最后都并入东亚同文会中,逐渐沦为日本对外扩张国策的宣传工具。  相似文献   

20.
<正>19世纪50年代的中国和日本同属封建社会封建专制国家,并且两国都开始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朝着半殖民地化迈出了第一步。还不到19世纪末,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基本完成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在经济结构上,虽然仍保留了许多封建关系,但资本主义体制已占统治地位,初步建立了近代科技文明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