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推进对教师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和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常会表现出一些认知问题,分析认知问题的类型及表现,有助于教师的进一步调适,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教学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及其矫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交往是师生之间在特定教学情境中借助一定教学媒体进行的知识、情感、行为的沟通与交流。由于受到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定势效应的影响,教学交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认知偏差,如何正确认识认知偏差的危害并采取策略实施有效调适,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魏青 《教育与职业》2006,(15):122-124
从众多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中不难发现,是诸多社会因素引发了教师的心理问题。但换个角度来看,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许多原因固然源于社会,但最深层次的原因实际上是教师对心理健康的非理性认知,只有改变这些非理性认知,才能使教师真正形成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教师情绪问题调适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教师情绪修养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需要.情绪的表达与控制能力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教师保证自己的良好情绪不仅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1)缺乏学习动力;(2)克服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对策;(3)学习焦虑三方面来阐述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所谓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问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其教育观念指导下所采用的,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教师职业角色期待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对学生以及自身身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下的教师角色认知与调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应试教育中,学生努力考出好成绩是学生不言自明的任务,而教师的责任则是千方百计让学生掌握要考试的知识,努力使他们考出好成绩。在这样的教育指导思想下,知识由教师传递给学生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教师在讲台上满堂灌,学生只负责听、记、背;教师不断地督促、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学生只负责完成教师留给的学习任务。这样自然而然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影显和确立起来。 教师的主体角色地位主要是由在应试教育下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和特点决定的。同时,社会文化及社会公众对教师的期望…  相似文献   

8.
从建构主义学习观看教师的自我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平 《教学与管理》2007,(10):11-12
近年来,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替代了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而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正在逐渐流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李阳 《华章》2012,(26)
大学阶段是人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是人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人生观和世界观趋于完善和稳定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只有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才能不断完善心理结构,提高心理素质,自立自强、坚定从容地走向成功.但目前许多大学生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论文将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提出有效的心理问题自我调适策略及一些心理自救方法.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失衡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失衡,其"临床症状"为环节缺失、脱离实际、教法陈旧、内容失度、观念滞后、应对性差,针对这些症状,本文提出了调适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开拓者,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促进整个人类生存与延续方面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师的压力不可避免地出现诸如焦虑、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更会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平衡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辉 《宁夏教育》2004,(3):16-17
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较多,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甚少。实际上,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存在着,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关注教师就是关注教育。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全的学生,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从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偏差对教学效果的负效应入手,从心理学、教育思想溯源等对这种偏差的产生作了归因分析,同时,也简述了克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多,对其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处理心理危机能力,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当前高校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问题.通过介绍常见的学习挫折、恋爱挫折、择业挫折等心理挫折,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客观因素、个体因素两方面剖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提出转换视角、积极行动、寻求支持的有效自我调适策略,使大学生在自我调适中不断提高抵御挫折能力,更好地进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中小学课堂中偏见现象大量存在,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偏见,往往影响教师的正确判断,影响其教学策略的实施,学生成为教师认知偏见的受害者。教师作为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重要的主体,必须克服认知偏见,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活丰富而多彩,但并非一帆风顺,许多大学生因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社会的种种关系而产生心理挫折,进而影响到学习、身心健康,并危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合理利用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努力使自己健康成长,顺利成材。  相似文献   

17.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相互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所产生的误差。由于认知是行为的基础,历史教师的认知有了偏差,必然会影响其教学行为,给历史教学造成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教师心理健康既有一般心理健康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内涵。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适应不良问题、角色心理冲突、人际关系问题和职业倦怠等。这些问题是在职业因素、社会支持系统及人格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我们应该通过调适工作压力,增强职业满意感;减轻负担,增强工作乐趣感;民主团结、积极拓展人际关系;加强人格锻炼,增强耐挫力;推进继续教育,增强调适能力来调适教师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心理健康的教师成就心理健康的学生。然而教师是多重角色的承担者,在角色扮演和转换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基本心理需要的剥夺和责任边界的无限扩大,直接威胁着教师的心理健康。为助力改善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本期访谈我们特邀俞国良教授从角色理论视角分析教师各类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和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调适方法和应对策略。谨以此篇致敬本刊广大教师读者和第三十八个教师节。  相似文献   

20.
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各种主客观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从而导致个性发展缺陷,严重的还会引起个性障碍。大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个性,直接影响着其身心健康的发展,生活、学习的质量,以及未来的成就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