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近年来针对东北经济振兴,理论界已开展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诸多良策。在此基础上,阐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6年来取得的成绩,同时通过对东北地域文化的特点和优势的分析,客观地分析东北振兴在文化环境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重新审视东北地域文化,启动文化生产力,这对积极探求东北振兴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文献,问卷和统计方法,对吉林市东北大秧歌运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参加大秧歌的人数众多,大秧歌运动主要是锻炼身体,心情愉快,运动意识较高,各种民间的秧歌团体发展势头良好。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老人加入了东北大秧歌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东北印象     
对东北我一直充满神往。高高的白桦林、圣洁的长白山天池水、一望无际的大兴安岭、晶莹剔透的冰雕艺术。孩子们滑着雪橇唱着欢快的歌谣穿梭在林海雪原;老人们坐在暖烘烘的土炕上唠嗑;姑娘小伙们就在自家的小院里撒着欢似地扭着东北大秧歌,丰衣足食的人们"个个都是活雷锋"……  相似文献   

4.
近代东北城市发展起步较晚,在其它地区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快速推进时,东北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还尚未起步。二十世纪初年,东北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开始起步,二十年代东北城市开始迅猛发展,其特点为:一是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社会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二是城市功能开始由以政治和军事为中心转变为以经济为中心,生产方式也由手工工业向机器工业转变;三是城市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市政设施,市政建设开始由传统型向近代型转变;四是城市新的教育机构不断涌现,报刊、出版等文化事业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5.
秧歌是东北民族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东北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对吉林地区六个社区进行了走访调研,悉心听取了社区百姓对东北秧歌创新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和研究了东北秧歌在社区文化创新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继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确定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东北地区要想振兴、要想发展,必须抓住机遇,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东北振兴离不开教育的支持。东北地区较好的教育基础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不突出,与教育资源的开发不足密切相关。因此,振兴东北,就要大力推进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山西朔州方言与当地民间音乐的关系研究的资料很少。由于这种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地方艺术也随着这种语音差异而逐渐消失。方言音乐在歌词方面主要涉及到了方言词汇、衬词和声、韵、调等要素。在其方言发展的基础上,山西朔州也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民族音乐系统。朔州方言有一个最主要的特征那就是入声,所以本地区的大秧歌在演唱中也大量采用入声调,这在整个山西民族音乐中也是极其少有的。  相似文献   

9.
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手段。所以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二者在相辅相成中共同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东北秧歌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对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东北秧歌进行研究与探索,准确把握其舞规律,是保证东北秧歌得以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秧歌一向以热情火爆与幽默风趣而著称,今天的东北秧歌更是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将东北人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俏、俏中艮和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明快的鼓点、独特的体态特征、鲜明的动律也是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在分析东北秧歌已有的风格特点基础上,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研究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及其随时代变化而发展的历程,分析外来文化对东北秧歌表演形式的影响。从恰到好处的节奏处理、重视挖掘生活中的根元素、适应时代的步伐与推陈出新等几个方面,研究东北秧歌的传承和发展问题,认为只有恰到好处的节奏处理、重视挖掘生活中的根元素、适应时代的步伐才能使东北秧歌的生活气息更加浓郁,从而永久地扎根于东北这片辽阔的黑土地。  相似文献   

12.
河东秧歌舞蹈是晋南民间舞蹈的特有具象表述形式,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河东秧歌舞蹈的精神意蕴,体现出晋南黄河文明的豪放恣肆风格,在高雅与媚俗奇特纠结串联中,用肢体艺术的集体呈现,表现了民间文化的狂欢和升华。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北的筑城伴随着东北早期族群的文明曙光和族群之间的掠夺而诞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东北原始人类开始走出洞穴步入平地,而新石器时代早期东北先民则为防备猛兽和部落的侵扰,开始构筑聚落环壕,标志着东北筑城的早期萌芽。新石器时代中、晚的红山文化时期出现了弓箭及夯土和石块砌筑城墙的技术;青铜器时代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辽西地区由原始社会步入阶级社会,发生了从石器到青铜器的兵器变革,由古族古国向古方国阶段的转换。在东北的西南部考古发现了大量青铜兵器及早期城堡,孕育了早期战争和筑城形态,标志着东北筑城起源的开端。  相似文献   

14.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倾向。因此,充分利用有利的国外市场和资源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中国东北的发展置于东北亚区域内,有利于东北地区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振兴和发展。同时,中国东北地区的振兴也为周边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能够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是一部大型古籍联合目录,囊括了东北地区各图书馆的现存古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因各种原因偶有著录失当之处,如作者姓名错讹、版本信息错误、同一部书重复著录等。  相似文献   

16.
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实力较为薄弱的地区,但因其在地理区位、资源、对外合作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因此,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如何,关系到东北地区整体的发展,关系到东北地区未来在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中的战略地位,更关系到该地区周边区域地缘政治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东北东部边境地区的经济架构,从功能区的定位、交通经济带的建设、口岸经济的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对外开放合作及次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进行分析,寻求适合东北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东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差别较小,但这些微小的差别显现出东北方言的魅力。东北方言词汇用大量词缀、重叠形式构形以及用比喻、夸张等方式造词,体现出东北方言词汇构形的特点及魅力。  相似文献   

18.
在对抗战题材、乡土题材和两性题材的处理上,萧红都提供了与东北作家群这个创作群体乃至整个主流文学不甚相同的东西,以纵深的“历史意识”超越了“当代意识”,超越了群体创作的意义和价值,提升了群体创作的文学品格。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北在历史上受到历朝历代的高度重视,不仅仅是因为中原王朝政治统治中心确立之后,所具有的东北边疆、边缘的意义,还与中国传统文化“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地理方位的哲学理念相关。中国东北是具有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特殊区域。1858年是中国东北地域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转折点。中国东北的文明诞生、文化移动、民族迁徙的历史具有跨国性、跨区域性的特点。按照流域文明的分布。东北的历史空间可划分为:黑龙江流域、辽河流域、鸭绿江流域、图们江流域、大、小凌河流域五大流域文明区。在五大流域的空间中有东胡系统、肃慎系统、减貊系统、汉人及其他民族等五大民族体系。这些民族在上述五大流域中建立了若干个方国、王国和帝国政权。由于受国家政治倾向和民族情绪及民族意识的影响。东北亚诸国在中国东北历史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历史观。我国当代进行的大清史编修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东北历史与现状研究工程、东北属国研究工程,以及正在进行的各项东北经济振兴建设工程;对东北亚国际环境的变迁和东北历史空间的现实与未来的变化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有计划、有目的的向东北移植朝鲜人,实行"日人植鲜、鲜人植满"的政策。从朝鲜向东北排出过剩人口开发水田,把东北作为其军事和粮食基地,建设"农业国防",借助朝鲜人扩大其在东北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