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文化扩散的概念及分类,了解文化传播的两种基本形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个案分析地理规律的能力,迁移知识解释事例的能力。德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古今中外文化扩散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接受文化传播时要有鉴别的意识。●教学思路师生共同参与收集政史地教材中的重大事例作为素材,或者收集学生身边的实例作为素材,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知地—明理—析事”的程序设计教学,特别注重案例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科…  相似文献   

2.
设计思想“文化景观与环境”是对人类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具体探究,对学生正确理解人地关系有重要意义。本课教学采取案例分析法,以加强学生对二者关系的深刻认识。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提供丰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亲历的旅游活动、关注的社会环境,以及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深入分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历史的方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分析、看待事物,让学生懂得在文化景观的建设中遵循自然规律,思考促进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人文…  相似文献   

3.
一、文化传播、文化传承和文化扩散的区别与联系文化传播指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从一个地区传到另一个地区,或从一代人传给另一代人的过程。其中,文化从一个地区传到另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播过程为文化扩散(或称文化空间扩散);文化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的文化传播过程为文化传承(或称文化演进)。文化传播包括文化扩散和文化传承,文化扩散和文化传承不是截然分开的。如古为今用即属于文化传承,洋为中用则属于文化扩散。而我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化就是文化传承和文化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扩散离不开人的空间移动,人是文化扩散的主体,也是主要载体之一。文化只有在有人的地方才能产生和扩散,文化从  相似文献   

4.
5.
一、单元提示: 本单元是第一册的一个“特殊”的教学单元。从横向看,本册的其它单元“重记叙”,而本单元却是由五篇议论文组成,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从纵向看,这个本册课本中唯一的议论文单元是中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开端,具有很强的起始性。我认为要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单元提示本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的小说单元,编者要求教者把握的要点是“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理解小说的中心思想;了解描写人物的几种方法。”下面拟就这一要点的“理解”与“实施”作分项说明。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表现和意义 ;2 理解科学技术和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利用图表分析地理规律的能力、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空间的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全球化的趋势及地理意义难点 :南北差距的扩大【教学课时、方法】教学课时 :1课时 (课余时间学生搜集资料 )教学方法 :网络化教学【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网络课堂教学工作室是一个包括备课、授课、课后三个教学环节 ,分别体现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设计思…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思路这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 :一是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影响 ;二是当前“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三是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的特点及其表现。内容上时空跨度大 ,和历史、政治联系比较密切 ,如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学生已经在历史课中有了较多的了解 ,所以教师如何巧妙地设计一些跨学科的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历史及政治知识 ,采取灵活的教和学的策略 ,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则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 ,笔者从学习目标、学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设计思路本节内容研究的是地球的本质属性 ,主要包括“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五带的划分”三部分。由于地球运动的时间跨度很大 ,空间很广 ,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很难有地球运动的感性认识 ,因而内容非常抽象 ;而高一学生大部分活泼好动 ,自制力差 ,空间想像力还不是很丰富 ,他们主要靠直观现象建立条件反射形成感知 ,因而确立空间概念有很大难度。俗话说 :“百闻不如一见”。为解决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和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的局限性之间的双重矛盾 ,一方面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精心设计制作具有声情并茂动态彩色的CAI课件…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的英雄事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感悟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仇恨侵略者,为祖国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李兆麟、杨靖宇、刘胡兰这样大气凛然、无所畏惧、不怕牺牲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英雄赞歌.让我们把思绪牵至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壮士豪迈的气概.  相似文献   

11.
12.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旧教材中属于第三章第二节“海洋水”的一部分内容。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增加了“海气相互作用”和“海陆相互作用”的内容 ,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等思想教育 ,渗透人地关系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特别是“海岸—人相互作用阶段”的深入分析 ,有助于学生对人类在沿海地区的活动有深入的理解。“海水的温度”与“海水的盐度”是新旧教材共有的知识点 ,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对全球影响的教育。比如 ,海水温度对全球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等。新教…  相似文献   

13.
指导思想: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认识水对物体的浮力,探索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规律,概括物体的浮沉原理。 课前准备:弹簧秤、水桶、干木块和较干木块轻的铁块各一个,大小一样的方砖块、方泥块、方橡皮泥块、方蜡块、方干木块、方泡沫塑料块各一个和用铝(铁)皮制成的容积和上述方砖块等大小一样的方盒子一个。 方法与步骤: 一、提出问题讨论。(一)学生汇报。要求学生汇报在家中的实验情况(课前布置学生做课本54页上的两个实验)。并启发学生结合平时游泳或在浴池里洗澡时的感受来认识水的压力和浮力。(二)形成争论。让学生看完课本55页上第一节后,教师问:在水里上浮的物体无疑是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在水里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水的浮力作用呢?(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会受到水的浮力,另一种认为不会受到水的浮力。让他们各抒己见,据理力争。)  相似文献   

14.
处于多元文化和多民族混合的"第三空间"下,阿尔迈耶固守本质性的白人身份,拒绝融入马来社会,但实际上其为白人社会所抛弃,沦为文化无根者,最终文化定位失败,人生以自杀收尾。相反,土著人阿尔迈耶太太诉诸"模拟"和"文化重新编码"策略,且其反抗活动几乎同时在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进行,达到灵活抵抗白人文化的目的。其对白人文化和土著文化的杂糅和灵活利用,最终使她文化定位成功并得以生存。二者不同的文化定位策略,导致了不同的个人命运和文化归宿。基于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分析二者文化身份定位问题,为后殖民语境中的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主流群体和边缘化群体如何正确地反思其在"第三空间"中的文化身份定位提供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有关诗句。②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③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①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②通过诵读诗句,体会意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①播放歌曲《水调歌头》,并同时出示图片。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由现代作家赵丽宏先生所写的散文《望月》,我们和他一起去望月,好吗?②齐读课题。③指导读课题。(要读得轻一些,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月亮的不同读法,读得洪亮感受明亮,读得舒缓感受朦胧。)【设计意图】开始上课时,通过美丽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月亮的美好情感,为学习课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固执""牢骚""竭尽全力"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认识并感受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的爱。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处理各种大量的数据,日益突出概率与统计的重要性.微积分的发现具有的伟大意义已为历史所证明,也是世人公认的事实,而极限是微积分的基石,用导数的方法能解决很多初等数学难以解决的问题,或使之简单化.所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里,高中数学教材引进概率与统计、数学归纳法、极限和导数,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笔者在一次某市举行的高中数学教师的全员竞赛中,发现了几位教师在处理教材中较难知识点时存在的一些问题,现提出来谨供参考.1这几个常用导数公式从哪里来教师A随意抽签上了一节课题为“常用导数公式”…  相似文献   

18.
一、课标分析 本节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要达成的知识目标,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具体的人口迁移过程中,常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寻找其“主要原因”;“举例”是“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的行为条件,人口迁移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要列举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行为动词“说明”,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 知识目标 :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重点 )。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了解气压梯度、气压梯度力的概念。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重点 )。2 能力目标 :通过绘制和分析大气运动原理立体图式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培养理解地理事物和规律三维立体空间概念的能力 (难点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课后自主实验 ,培养…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必修Ⅱ·湘教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一、教学设想人口迁移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一种社会现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削减课本上提供的一些材料,利用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作为探究活动,辅助课本知识的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相应的知识。课堂延伸部分可以设计与大家分享你心中的梦想——当你大学毕业后,打算回家乡还是到外地发展?并说明理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