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一看“废墟”这个文题,我们就会生出很多疑问,作者写的“废墟”到底是什么?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是怎样的?作者到底怎么写这个“废墟”?这些问题会使我们想去读这篇文章,会使我们在读这篇文章时产生一种种预测,涌现一个个期待,然后也就能使我们在阅读中有所排遣,有所认同。  相似文献   

2.
《小交通员》一课特点有三:①该文选自陶承同志回忆录《我的一家》,记述其长子、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欧阳立安小时候的事迹,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②用突出事例说明立安的机智、勇敢;③按事情发展顺序,层层铺垫立安为什么会随机应变。一读课文,抓住课文中心词——随机应变“交通员”这个称谓,在小说与影视中,学生时有接触,知道交通员担负传送信函文件的任务。在揭题导入课文后,可让学生自读课文,说一说交通员应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己的努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试着把故事讲给父母听。2.通过阅读,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捕捉文本的潜在信息,在反复的求证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  相似文献   

4.
《鲸》是一篇讲读课文。在教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鲸有多大”时 ,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 ,我将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切块分割 :默读第一自然段 ,看看鲸到底有多大 ,每个小组的 4号同学用数字来说明 ,3号同学通过对比来说明 ,2号同学另举两例分别用上“数字说明法”和“对比说明法”,1号同学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小学阶段 ,让学生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即可 ,所以设计这一段的教学时 ,我注意针对各小组中不同层次同学的情况 ,由易到难 ,让他们既了解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 ,又认识到这样写的好处。这样 ,差、中、优三类学生尽…  相似文献   

5.
<正>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人为"众",古老的象形字描绘了"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的场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众"字被多次提到。在这场全球意义的创新竞争中,靠单打独斗显然不行。任何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多数是要素集合后,协同发力的结果。协同才能发力,发力才有结果,要素才能进发出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6.
7.
<正>《珍珠鸟》是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散文,文中以人与鸟的相处为线索,从害怕到敢于面对,再到和谐共存、相知相伴,达到会心会意的美好境界,由此探讨了一个宏大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再继续深挖,也可推知人与人的关系,可见冯骥才名为写鸟,实为传情达意。他用爱的眼睛,将目光聚焦信赖,追问信赖,实践信赖,实现了人与文的和谐统一,人与鸟的和谐共存。这篇文章收录在苏教版小学课本中,根据课标和教材  相似文献   

8.
《珍珠鸟》是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散文,文中以人与鸟的相处为线索,从害怕到敢于面对,再到和谐共存、相知相伴,达到会心会意的美好境界,由此探讨了一个宏大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再继续深挖,也可推知人与人的关系,可见冯骥才名为写鸟,实为传情达意.他用爱的眼睛,将目光聚焦信赖,追问信赖,实践信赖,实现了人与文的和谐统一,人与鸟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9.
用耳朵阅读莫言我十岁的时候,就辍学回家当了农民,当时我最关心的是我放牧的那几头牛羊的饥饱。在农村度过的漫长的一段青春岁月里,我把周围几个村子里那几本书读完之后,就与书本脱离了关系。我的知识基本是用耳朵听来的。就像诸多作家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我也有一个很会讲故事的祖母,我还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祖父。村子里凡是上了点岁数的人,都有满肚子的故事,我在与他们相处的几十年里,从他们嘴里听说过  相似文献   

10.
<正>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大自然姿态万千,风情万种;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可初一学生写起作文来,既不具体,也无章法。针对初一学生作文特点,作为教师要更多的从教学角度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得。  相似文献   

11.
谈起我如何在中学里学作文,实际上也是蛮蹊跷的,当时上海有一个工人作家叫胡万春,现在很少还会有人想起他,但我对他一直是记忆犹新。而我在读的学校是很注重学生阅读的,老师往往就会把胡万春先生的书拿出来读,每每读到精彩的时候就戛然而止。日后我回想起来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扩大知识面,拓宽思维,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会促进听、说、写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大自然姿态万千,风情万种;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可初一学生写起作文来,既不具体,也无章法。针对初一学生作文特点,作为教师要更多的从教学角度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得。  相似文献   

14.
以《想别人没想到的》一文为例,尝试通过“预习课文、整体把握、‘圈、划、批、注’、群文阅读”四个方面把握略读课文,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15.
是老师把我们完整的学习时间划分成了“七块”,因此,老师被我们亲切地称为“七大洲”老师.  相似文献   

16.
国家总督学柳斌在《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一文中讲过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某小学的一位女学生,听老师讲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强,把它弄成两段后,这两段会各自发展成为一条完整的蚯蚓。这小孩听后觉得很奇怪,回家后,她把蚯蚓切成两段,放到泥土里摆在窗台上养起来。她妈妈看到以后,愤怒地把蚯蚓扔到阳台外而且打了女孩一巴掌。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母亲对孩子的不尊重到了怎样严重的程度!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知道的事,但如何教育孩子,却是国家的大事了。”这句话无疑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应该说,…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知识经济的第一要素,21世纪的世界发展避的变化与差异主要取决于人才的引进,应用和保护。然而,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人才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流动的,这种流动是永恒的,是多变的,是健康的。同时告诫人们:人才的培养来源于教育的发展,乃至教育制度不断变革与教育体制的更新。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阅读文章时,心中往往有一种疑问:应该如何在短时间里把握大意、领悟旨意?两点一线法值得一试。具体来说,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重点),思考文章的疑难之处(难点),理清文章的思想主线,从而明了文章的旨意。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序》,可谓是苏东坡一生的“精华浓缩”和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阅读文章时,心中往往有一种疑问:应该如何在短时间里把握大意、领悟旨意?两点一线法值得一试。具体来说,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重点),思考文章的疑难之处(难点),理清文章的思想主线,从而明了文章的旨意。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序》,可谓是苏东坡一生的“精华浓缩”和“精彩回放”,公允,独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