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这是"真理",所以,孩子有"病"需家长吃"药"。家长改变了孩子就能改变——这是"硬道理",所以,想要孩子变,家长自己先要改变。但是家长改变远比改变孩子难得多。家长希望孩子优秀,希望解决孩子的问题,要做到的就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态度、原则、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刚学走路的孩子摔跤,家长的普遍做法是"扶起来"。孩子不小心摔跤后,家长多半是急忙跑过去扶起孩子,为孩子拍掉身上的灰尘,并心疼地安慰孩子不要哭;有的家长扶起孩子后不再让孩子自己走,而是直接抱着孩子走;有的家长甚至以拍打地面出气的方式安慰孩子,孩子也学着家长的样子边哭边拍打着地面。  相似文献   

3.
多少家长窥探过孩子的心事?多少家长暗查过孩子的言行?多少家长偷看过孩子的日记?这样做的家长能正视孩子的双眼吗?要想让孩子心灵无垢,家长去信任自己的孩子吧!信任孩子的结果是什么?答案:孩子反而会更好地跟爸爸妈妈沟通,孩子的逆反心理会减少很多,家长将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相似文献   

4.
儿童最好的老师是家长,最称职的家长是那些爱护孩子的好奇心、满足孩子求知欲的家长,而不是那些过早让孩子学习文化课程、过早地在“教”上下功夫的家长。童年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家长有所疏忽,就可能贻误孩子终身。请听——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有家长这样抱怨:真不知道我家孩子是怎么想的,总是不肯好好听我说话.对此,我不禁反问:作为家长,是否认真倾听过孩子说话?家长的目标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人,但家长能否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能否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能说出孩子10个优点,你是个优秀的家长;如果你能说出孩子5个优点,你是个合格的家长;如果你连孩子一个优点都说不出来,那你该是个‘下岗’的家长!”国家一级作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庆祥提出等级家长的概念。他说“:通常有三等家长:一等家长用眼睛管教孩子;二等家长用嘴巴管教孩子;三等家长用拳头管教孩子。你们应该争取做一个一等、至少是二等的家长,千万不要做三等家长。”“作为家长,你还有义务去‘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陈庆祥向所有家长发出“通告”。在教大家该如何做个好家长之后,陈庆祥又举了一些反面教材,以此说明:如果…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决定着孩子的一生。因此,家长必须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使孩子成人成才。作为中职学校,应下大气力做好家长工作,不断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促进家校配合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具体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8.
家长,一家之长.掌管孩子的教育大权。在教育受重视的今天,家长也是一个不小的职位。所以我突发奇想,如果我是家长呢?如果我是家长,我一定会做一个懒家长,何为“懒”呢?首先,对于孩子的生活我是不会多动手的。早晨,我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叠被。晚上,我会让孩子自己铺被。随着孩子越长越大,我这家长也会越来越“懒”。  相似文献   

9.
正今天的家长对孩子教育关注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前面几代家长,而且这一代家长也是最具自我批评精神的一代,我们最常听到的话是:"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问题孩子的根本原因在家长"……所以,当幼儿园的孩子不肯上厕所,而拉在裤子里时,老师和专家常会让家长反思在教养孩子时是否有不当的行为;当孩子上了小学解决了在裤子里大小便的问题转而欺负班里同学时,周围人就会怀疑家长是不是给了孩子太大的压力。即便这样,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仍然没有成长为完美的家长。随着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李娟  宋伟 《山东教育》2003,(33):41-42
关心孩子的成长正是父母爱孩子的一个具体表现,现代教育观要求家长要在爱中学会科学地评价孩子。科学评价幼儿是家长教育幼儿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掌握科学评价幼儿的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呢?近几年,我班在指导家长开展对孩子的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一、引导家长了解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要教育孩子,我们必须让家长懂得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开展了切实可行的家园互动活动。如:利用家园联系窗口向家长介绍孩子在本年龄段应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  相似文献   

11.
把孩子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并不是每位家长都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家长心目中,孩子永远是孩  相似文献   

12.
现在很多家长都苦于无法和孩子交流:孩子有话不愿和家长说,孩子在想什么,家长无从知晓,而家长的话孩子根本就听不进去,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的心灵间仿佛有了一道无形的鸿沟,彼此之间有了许多的不理解、抱怨,甚至严重对立。其实,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是个习惯问题,这种良好的习惯,最好从小就开始培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园幼儿家长尤其是大班幼儿家长爱让孩子在幼儿园过生日。这是为什么呢?我访问了许多家长,了解到他们的一些想法。一是现在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又大多生活在小家庭中,孩子在家过生日显得太冷清了。让孩子在园过生日,小朋友多,热闹,孩子可以得到感情上的满足;老师和小伙伴都来为孩子祝贺,促进孩子与老师以及小伙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培养孩子互相友爱的品质。二是为家长解决困难。有的家长在外地工作、学习或者临时出差,有的家长工作特别忙,个别孩子是单亲家庭,其父亲或母亲遇到的实际问题就更多一些,他们都想为孩子的生日庆贺一番,对孩子作些鼓励,但又力不从心。由此家长们就想到让孩子在幼儿园过  相似文献   

14.
孩子的“热点”“兴奋点”是进行教育的好机会,不少家长无视孩子的热点,往往失去很多教育机会。孩子也有热门话题,结合孩子的热门话题和孩子聊天也是教育的好时机,如孩子爱下棋,家长就和他下棋,边下棋边教育他要克服马虎的毛病,一马虎全盘皆输,孩子很自然地就接受了教育。孩子爱看电视,家长就可以结合电视节目的情节教育孩子,影视节目中有很多教育因素,家长要抓住机会和孩子讨论,深化教育。有的孩子爱玩,家长就可以结合玩对孩子进行教育。一个孩子爱玩汽车玩具,家长就和孩子一块玩,孩子高兴极了,这时家长说:“这些汽车太落后。”孩子说:“全世界最先进的汽车我这都有。”家长说:“那算什么先进哪,现在世界上的汽车事故那么多,要是能造出不出事故的车多好。”  相似文献   

15.
齐然 《家长》2011,(7):32-33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许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和自己的孩子沟通,跟孩子说话时,孩子不是爱答不理,就是扭头就走。此时,家长往往认为孩子不好管了,翅膀硬了,不听家长话了。其实,问题出在家长身上,跟孩子说话也是要讲究技巧的。  相似文献   

16.
孩子离园时     
离园,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发现家长在接孩子离园时,有许多问题值得注意。1.幼儿的安全为首要。在家长接孩子离园时,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在前边跑,大人在后边追,喊着“慢点跑,慢点跑!”其实不管是家长跑,还是孩子跑,都隐藏着不安全的因素。有的孩子还想在幼儿园玩一会儿,有的家长就让孩子自己去玩,家长自己则坐在一边看报纸,或与其他家长聊天。恰当的做法是,家长最好陪孩子玩一会儿,这样既保证了孩子的安全,更重要的是亲子之间可以进行很好的交流。2.应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当家长接孩子离园时,我们往往看到孩子…  相似文献   

17.
金兰 《家长》2022,(22):18-19
<正>教育,是教师、家长、学生的三方合作,只有三方目标一致,才能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只有家长与老师配合默契,才能让孩子的成长稳步前进,越来越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与家长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牵着孩子的手带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老师就像孩子的第二任家长,带领孩子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家长和老师不可或缺,只有当二者形成合力,配合得当,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助力。  相似文献   

18.
独生子女现代玩具是现代科技的缩影,它不仅是孩子们的好伙伴,而且也是启迪心智,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好帮手。现在,也有一些家长在给孩子购买玩具上不失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也有的家长在专家的指导下,为孩子选购合乎孩子年龄的益智玩具。但家长头脑中似乎有这样一个概念,玩具只是属于孩子的,与家长无关。因此,许多家庭都是由孩子一个人去玩。有的家长即使在家,即使闲在那里,也由孩子自个儿摆弄,不管不问。以为给孩子买了益智玩具,孩子只要玩了,就自然可以提高智力了。其实玩玩具孩子有很大的学问。有研究表明,常跟父母在一…  相似文献   

19.
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很想和老师谈话,可又担心占用老师的时间,总是欲言又止。每当观察出家长这种情形,我们就赶快问家长,这时家长才开口说。   家长接送孩子时的家园沟通,是家长和老师联系、搞好家园共育的有效环节。家长送孩子入园后,不要急着和孩子说“再见”就走;接孩子时,也不要领了孩子就回家。我们鼓励家长接送孩子时做到以下四点:   一、送孩子入园时,家长向带班老师简单地汇报孩子在家里的行为表现、饮食睡眠情况和孩子近来的想法,让老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配合老师搞好晨检,以利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  相似文献   

20.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家长们往往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于是总盼望自己的孩子样样都第一.然而,第一只有一个,当孩子的成绩与家长的预期有差距时,家长们就感到很失望,并且认为这是自己教育孩子的失败.教育专家认为,这样的家长其实陷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