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吾衍,一名吾丘衍,字子行,号贞白。生于南宋末年(公元1268年),卒于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享年四十四岁。祖籍龙游(今浙江衢州),至吾衍时已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他一生操行高洁,不事权贵,不求显达,性情旷放,不加检束。租居陋巷,以教学为业。博经史,嗜古学,工篆隶书,通声音律吕之学。其才气横溢,在当时名声显赫,四方学士名流经常造访,无不叹服其学识高深。据载:"子行为诗不纯守法律,而喜著书,所著有《尚书要略》、《听玄集》、《九歌谱》、《十二月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流派,是西方存在主义、解释学的来源,要更清楚地把握西方现代哲学的来龙去脉,研究现象学是必要的。《现象学的观念》(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是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于1907年在哥廷根大学任教时的讲稿,这是他全面阐述现象学基本理论的初步尝试,如瓦尔特·比梅尔指出的:“胡塞尔此后一直没有离弃五篇讲稿中的基本思想。”(第3页)所以,研究《现象学的观念》,对于弄清楚现象学基本理论的要点,是很有助益的。胡塞尔最初的哲学思想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他曾崇尚过穆勒的实证主义哲学,用心理规律说明逻辑和数学的规律。后来他认识到,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心理科学都不能成为哲  相似文献   

3.
翻开日本报纸,你会发现那里辟有一个又一个的专栏:社论栏、短评栏、人物栏、家庭栏、来信栏等等。为什么要辟那么多专栏?日本新闻界的朋友们也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人解释说,之所以要辟那么多专栏,第一,专栏可以使小话题变得突出,引人注目,是生动活泼地宣传自己主张的好办法;第二,在消息的采写方面,竞争激烈,不易超过对手,而专栏比较从容,可以办出自己的特点;第三,报纸上辟有固定的专栏,便于读者阅读,便于读者剪报。总之,好比一块园地,某一个地方专门种植某一种花草,把它精心围起来,告诉人们,这是什么花,这种花有什么特点,就会格外引起人们的兴趣,吸引人们住步观赏。专栏的作用大概也是这样。由于版面位置固定,长时期连续不断地登载,就会  相似文献   

4.
五月二十四日是河北日报创办《昨日新闻》专栏一周年,这个专栏是省市报纸设立短新闻专栏中创办较早的一个,受到读者欢迎。该报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办好“昨日新闻”》的短评中说,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昨日新闻》时间性很强,稿件处理流程短,这就更需注意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党的方针政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的二版,今年新辟了《农业知识小品》专栏,已登的诸篇,颇引人入胜。文章篇幅不大,千把字,称之小品,真是名符其实。尤其是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于一炉,扯古道今,谈天说地,举典引诗,将老生常谈的事物,结合节气时令,凭藉时代精神,夹叙夹议,翻出新意。老、中年读者纵然似曾相识,也可温故知新,对年轻读者来说则就耳目一新了。务农者读之,可受启发,获益非浅,且能得经济实效;即使外行并不务农者,也会因其生动的介绍开阔眼界,兴趣甚浓。  相似文献   

6.
白国应同志编著的《图书分类学》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我们怀着欣喜的心情浏览了这部八十万字的大作。要对这部内容丰富的专著作出中肯的评价,不是笔者所能胜任的。但笔者之一的麦群忠是本书最早的读者,似乎有责任给同志们推荐、介绍。因为本书初稿的一部分曾于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年以《图书分类理论与实践》的名称,在山西的《图书馆通讯》上分期连载过,后来又将连载部分编印成《图书分类理论与实践》和《各种图书的分类方法》两个小册子。作为编辑,第一个拜凑了书稿,受益非浅。我们出自对本书的喜爱和对作者的钦佩之情,以漫评的形式写下这篇评介文章。文中不妥之处,请作者和读者教正。  相似文献   

7.
我们爱看《稿件评改》专栏。编辑把原稿同修改后发表的稿子同时登出,读者对照着看,原稿中哪些好,哪些罗嗦,对通讯员帮助很具体。《“小两口”种菜记》的修改稿中,将修改的地方一条条加以解释,读者感到很具体,很受启发.原稿调查不够,缺少事实材料,面不够水来凑,以议论代替材料就是水分。编辑改稿时删去了这些空话.这些评语,通讯员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快。《稿件评改》栏是初学写稿者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8.
一当代小说读得很少,二十年来没有读上十部,小说现象真是陌生之至。这回读了赵玫的《高阳公主》,因为久已不接触小说而有新鲜感。这之前赵玫已写了小说《武则天》,我没有读过,但自然会让我得结论:一、她喜欢从历史里去找话题;二、她喜欢选女性作主角。  相似文献   

9.
赵执信是清代优秀现实主义诗人。他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树。赵执信的诗歌,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人民性。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七类:  相似文献   

10.
闲话胡适,石原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胡适自新文化运动时"暴得大名"(余英时先生语)起,长期身处民国思想界与学术界的风口浪尖,举凡政治、文化、教育与外交,都可以听到这位"徽骆驼"发人深思的言论。当他在世时,就有不少人与其商讨、争论甚至对其施以攻讧,流风余韵,至今不绝。适之先生为人与为学都很有味道,所以他好像是我们的老朋友,时常成为我们论题中的重要参照,以致大家不经意间已经淡忘,今  相似文献   

11.
我本也是个喜爱《红楼梦》的人,可去图书馆每每走到“红学”专架,看着密密匝匝的书林,很有一种威压感。其实,这些“红学”书也并非个个面容“冷峻”,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版本、考据类、多是厚重的“砖头书”,常变换不同字体,使用着重号、波浪线等各式符号  相似文献   

12.
罗江 《云南档案》2020,(4):30-30
其书法学清人一路,深厚雄健,自是不凡。此幅书法章法空灵,字瘦而厚,清超之气充满行间,诚不可多得。释文:青山历历树重重,寺在云深第几峰。比屋人家西崦下,夕阳长听讲时钟。款识:元人张庸题山水画卷诗一首此作品现藏于云南省档案馆。  相似文献   

13.
元代词人画家周砥,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个湮没不彰的人物,其人其事均不见于主要美术史籍。正史笔下的周砥,其主要身份应是一位词人,《明史·文苑传》有传。就书画而言,周氏书法长于小楷、行、草,诸家皆备;其绘画则主要宗法元人王蒙和黄公望,画风"平淡清远",同时也受到倪瓒、曹知白、陈汝言诸家影响,但存世作品极少。现藏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周氏水墨画作《宜兴小景图》卷,是周氏存世绘画作品中的孤本。该图取法宋元山水图式,笔墨则多用披麻皴,深受黄公望影响。卷后另有明代大画家沈周《铜官秋色图》,遂形成周、沈二人合作的图画面貌。更兼画卷本身和卷后拖尾题跋较多,且流传有绪,鉴藏印极多,尤其是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祖父曹寅的收藏印章与极为少见的曹氏四字题识,愈发显示出该手卷重要的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闻爱好者》拟选载短篇小说《毛毯》,编辑嘱我写几句话。以《天棚趣话录》为总题的系列小说,计划写几十篇,已发表20篇,《毛毯》是首篇。整个计划尚未完成,还没有细想过它的成败得失,写在下面的话,也只能算是闲话。那年秋天,回乡为母亲奔丧,丧事毕拜望乡邻,串亲访友,听到许多  相似文献   

15.
报纸素有“易碎品”之称,这缘自读者读完报纸后多随手将其弃置不理,就像一句行话所说的:“新闻只有一天的生命力。”而如今,随着一批报纸名专栏的影响日深,却引得出版界的青睐,如中国青年报的《冰点》专栏的文章,已经连续出版了3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近在书摊上火爆一时的《绝对隐私》一书,就是从北京青年报名专栏《口述实录》上发表的文章中精选出来的。由此可见,在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名专栏”就像报纸的名牌产品,越发显得重要了,我国新闻界已经认识到名专栏也是一只“金饭碗”。而名专栏的结集出版又使报纸的传播和影响延伸持久了。  相似文献   

16.
天津日报有四位同志负责处理和编辑来信。每天的信件由他们分头阅读。每周至少开会一次,研究来信的内容和处理办法:那些可以发表,那些可供参考,那些可以综合编用,那些可以压一下,和以后同类来信一起发表。还在会议上研究最近一期专栏的版面安排,除确定内容外,还研究撰写什么小评论,插什么画,用一些什么小栏目等。为了对读者来信中所反映的重要问题进行核实并作进一步的了解,编辑同志常到基层去做调查研究工作,如最近读者来信中反映了有关劳逸结合、生活安排、基层商业工作、农村春耕准备工作等方面的问题,编者感到这些问题都很重要,就到有关工厂、商店、农村去了解这方面情况,掌握更多材料。《读者来信》栏还辟《读信随笔》发表短评论。这个栏目的评论每篇一二百字或三四百字,每期有一篇或两三篇,写法比较活泼、编辑在编发来信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元明清曲》序康金声1997年12月,天地出版社推出一套独具特色的《诗词精品·名家编注》丛书,计有《先秦两汉诗》、《魏晋南北朝诗》、《唐诗》、《唐五代词》、《宋诗》、《宋词》、《元明清诗》、《元明清词》、《元明清曲》、《近现代诗词》10部专书。该丛书...  相似文献   

18.
清代著名诗人赵执信《饴山诗集·还山集上》第一首诗是《出都》,全文如下:“事往浑如梦,忧来岂有端。罢官怜酒失,去国觉天寒。北阙烟中远,西山马首宽。十年一挥手,今日别长安。”  相似文献   

19.
1978年《社会科学战线》第二期无谷同志译注《三十六计》一文说:“……系统地以《易》演兵,写成著作,并传授很多学生的,史书记载的有明代的军事理论家赵本学……”。并在行文中引用《十一家注孙子》与《赵注孙子十三篇》。《十一家注孙子》于1962年由中华书局根据上海图书馆所藏南宋刻本整理出版,1978年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加补充出版。所谓十一家即曹操、李筌、杜佑、杜牧、王哲、张预、贾林、梅尧臣、陈皋、孟氏、何氏等。  相似文献   

20.
笔者幼喜读书,几欲成癖,时人嘲之为"书痴",岁月悠悠,今已皓首。借问学之所得,两脚书橱而已!前有海外学子询及习汉学之书目,求指迷津,余笑曰:"近世张之洞之《书目答问》刊布于前,继有鲁迅为大学生开列书单于后,余岂敢信口开河?"旋读今人华夫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名物大典》(下称《大典》),不禁拊掌曰:"得矣,寰宇求书,此最钟情!" 该《大典》由济南出版社出版,煌煌两巨册,八百余万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