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时期能够得以发展、壮大,并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的重要因素。"苏区干部好作风"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它的形成与兴国人民革命斗争史有着密切关系,是多层次因素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灵魂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精神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红色政权建立、革命道路的探索和苏区革命果实的保卫实践中,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苏区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外化为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工农红军和苏区群众的精神面貌,而且是各个苏区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强大精神支柱,是苏区军民克敌制胜的法宝。从历史发展的文脉而言,它的原生形态是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客家精神,它有自己的生化规律,对今天加强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河西学院学报》2017,(1):110-114
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经验教训之后走上了工农武装道路。面对当时精神文化贫瘠的苏区农村社会基础,中国共产党在短短的七年苏区时期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大众化教育模式将抽象深奥的理论信仰输入传统乡村社会,成功的改造了中国农民的传统思维。使农民群众从最开始对于红色政权的质疑、观望到最后衷心拥护,为中国共产党后续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对中共农村社会思想教育方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系列革命精神形态中,中央苏区精神与苏区精神是种属关系。中央苏区精神是苏区精神的核心内容,它在层次上与其他苏区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平等的。在苏区精神的研究中,尤其要深入开展中央苏区精神的研究,以尽快改变中央苏区精神研究与中央苏区历史地位不相称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论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继续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当前思想政治战线一个极为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创造出了一种百姓易于接受的且具有直观性、感染力强的宣传形式——宣传画、漫画。它的出现,唤醒了苏区民众参加革命,创新了苏区宣传形式,推进了苏区的文化建设,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苏区农村社会变革发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时期。革命不仅变动了苏区农村的行政区划,而且使其内部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因而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苏区革命的实质就是社会革命。社会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时期社会动员的重要目标。宗族和流民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社会改造和社会动员中的两个重要对象。因为宗族历史悠久,宗族组织广泛存在,人们生活于其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当中国共产党在农  相似文献   

9.
利用合作解决社会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时期的重要目标。中央苏区在发展合作运动的过程中,建立了消费、粮食、生产、信用、利用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社,在诸多类型的合作社中,苏区政府优先选择了消费合作社,并作为合作运动的主体。尽管消费合作社是苏区民众最需要的,在发展消费合作社时,民众起初并不积极;随着苏区政府强力推进和消费合作社给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民众的态度逐渐变得积极,形成了中央苏区消费合作社发展的高潮。中央苏区的合作运动不是民众的自发运动,而是苏区政府主导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苏区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执政建国的首次预演,苏区政权之所以能在廉政建设上获得巨大成功,除了得益于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和监督体系等为表征的廉政制度文化和廉政物质文化建设之外,以培育共产主义信仰和苏维埃革命信念为内涵的苏区廉政精神文化建设亦功不可没,这些为苏区廉政建设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江西苏区文化有其明显的特征,即强烈的政治化倾向和巨大的凝聚力以及高强的自我组合能力。这些特征表明,江西苏区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延续,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意义的突变和飞跃。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苏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的前提条件下,领导人民群众发展教育事业的一次伟大实践。它是我国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为尔后抗日、解放战争时期,乃至建国以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初步的基础。认真研究苏区教育,特别是了解它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对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教育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以实际行动生动阐释了什么是正确的群众观,取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初步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党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党群关系,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延安时期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群众路线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这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办的"苏区精神: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2月20-21日在赣南师范学院举行。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苏区精神: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的主题,分别探讨了苏区精神与民族复兴、苏区时代价值、苏区精神的传承、苏区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中央苏区反"围剿"等问题,拉开了教育部基地学术年会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包括体育文艺和体育文学等在内的体育精神文化是中央苏区体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于苏区体育的群众性,因而具有强烈的大众性特征。苏区丰富的体育精神文化的出现,既有赖于中央苏区领导者和体育工作组织者们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苏区广大群众的参与和创造,对推动苏区体育运动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解放区文艺奖金制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广泛开展的"征文启事"。"征文启事"体现了苏区开展文艺活动的基本情况和过程,同时也承担着苏区意识形态功能,与解放区的文艺奖金制度有着内在联系。解放区的文艺奖金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解放区的文艺奖金活动中,活动组织者的政府性、文艺主题内容上的意识形态性、文艺表现形式的群众性和直观性、文艺评选标准上的政治功利性和通俗性,直接形成了四十年代解放区的大众文艺思潮,这种大众文艺思潮成为解放区文艺奖金制度践行的最终导向。  相似文献   

17.
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取得了执政地位。党在苏区执政具备的历史条件体现在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及对苏联经验的吸收借鉴等多个方面。党在苏区执政实践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战略转移阶段及西北苏区执政阶段四阶段。党在苏区执政的基本经验包括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党的坚强领导、妥善处理党政关系、注重经济建设、实施民主新政、关注民生、反腐倡廉以及总揽全局等方面。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执政掀开了中国历史发展新篇章,是党领导和管理国家政权、学会治国安民艺术的一次伟大尝试,为培养、造就大批党和国家栋梁之材提供了宝贵课堂和实践基地,也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框架。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执政过程中形成的苏区精神和优良作风,是中国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苏区精神是中国苏维埃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风貌的总称。加强苏区精神的研究和宣传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新的历史时期,苏区精神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具有特殊的意义,应采取措施加强苏区精神研究和宣传。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全国第二大苏区。文章以川陕苏区女红军为考察对象,采用群体研究方法,考察该区域女红军群体特征及工作职能的状况。川陕苏区女红军包括鄂豫皖入川女红军和川陕苏区当地女红军两部分,该群体年龄小人数多;家庭出身普通;文化程度较低。与其群体特征形成反差的是,她们在川陕苏区建设中的作用则更为引人注目。其工作职能涵盖战斗、游击、宣传、医务、内务等方面,工作种类多,分配科学,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为红色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时期,江西苏区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人在江西苏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反“左”倾错误的斗争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并奠定了政治条件;毛泽东在江西苏区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概括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