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是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培养质量的新标尺,其"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也将规范到业已为师的思想品德教师;思想品德教师只有积极研习与贯彻落实其新理念与新要求,努力探索教师专业化,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嬗变,提升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指出:“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特制定本课程标准。”这一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既是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机遇,更是挑战。因此,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泳 《教育教学论坛》2012,(27):155-156
在新课改进行了十多年后,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2003年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正式出炉。本文把二者进行初步对比,从《前言》《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就其中一些体现了新课标新要求的变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2003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政治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观念转变促行动转变,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为此,政治教师应具备以下新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5.
6.
新学期来临之际,徐州市云龙培智学校向教师们提出了新要求:师德要有高度、管理要有力度、处事要有大度、教学要有亮度、教研要有深度、学习要有强度、爱生要有热度、家访要有风度。  相似文献   

7.
唐海清 《农村教育》2006,(1):120-1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特别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接着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这些目标和理念,实质上是对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出的新使命。那么.新的使命中教师角色应怎样定位呢?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教学理念。在新形势下,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将是落实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模式的基本前提和保证。那么,如何更新观念,调整角色,提高素质,重塑教师新形象,无疑是摆在每个高中生物教师面前的紧迫任务。本文将就此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精湛的教学艺术既是知识传承的一个载体,又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更是学生各方面潜在能力发展的一个加速器。新《课程标准》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改变,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从事小语教学的老师,怎样从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中走出来,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这是摆在自己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苏州市的各级教科研工作者及广大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和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字字珠玑,处处直抵科学教育的本质。突出的感受就是一个“新”字。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初一《思想品德》教材(人教版),不仅体现了上述性质特点,而且更加注重运用教育心理科学的价值功能引导内容的组织、安排以及版面的设计等,使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情趣爱好,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一、新教材凸显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特点。新教材安排了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的引导在内容要求和策略运用上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引导来促进学生学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一轮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从人文性的高度.确立了.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应”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性质.这对于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是非常适时必要的。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笔者认为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应主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15.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遵循原课程标准大结构不变的原则,根据时代和形势的变化,以思想品德为核心概念,注重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培养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以更加方便使用为目的,明确突出了课程性质及课程特性,清晰了课程理念,微调了课程内容,帮助初中思想品德教科书编写者和教师更好地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与教科书的编写。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放在首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转变观念,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小结,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在思想品德课中表现得十分彻底、深刻。其重要特征之一是摈弃了以往课程体系的知识本位,转而更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这种新的课程价值取向关注的是人的发展,充满了人本主义的关怀。本文通过对本次课改的历史背景和新课标的研制两个层面的分析,对新课程实施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课改精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19.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为核心的一门综合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从课程性质角度来看,它所体现出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要求表述,  相似文献   

20.
《青海教育》2006,(9):91-91
《课程标准》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纲领性件,是确定教学内容、编写教材、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的根本依据。显然,教师对《课标》的阅读实质上是为了解决“必须怎样去做”的问题,这是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实施教育教学的关键。具体地说,首先教师要思考如何领悟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其次,教师要思考如何建立科学的课程意识。本次课程改革将原来的《教学大纲》用《课程标准》代替,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重要的在于:它要求教师彻底抛弃传统的“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教学观念,建立科学的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