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今,量化研究虽然仍主导着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但是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并尝试使用质性研究来分析和探讨我国的社会问题。此书堪称西方教育的质性研究的第一个足迹,从阅读中体会和学习到了真正的、虽略显幼稚但朴实无华的民族志研究——一种纯粹的质性研究。在作者看来,本书确实是为民族志找到某种归宿做了开场性的工作,同时也将其带入现代教育与学校研究之中。一、研究思路本书试图从文化的角度描述并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孟波镇中学一份校本课程课堂实录的个案文本显示,傣族学生不回答教师所提问题有三种情况:不会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愿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不会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原因主要有:傣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陌生导致他们对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回答,傣族学生的文化认同出现了偏差,导致他们不愿意回答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或是母语系统向汉语系统转换复杂导致傣族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因此加强校本课程在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中的作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民族志是教育人类学的根基,美国教育人类学家费特曼(D.M.Fetterman)是公认的对民族志研究方法做出重要贡献的专家。作为一部民族志研究的指导用书,他的《步步深入》可谓是颇具深入浅出、条理清楚、逻辑紧凑、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整个书的写作中,它不仅给了真正熟练的民族志工作者极具借鉴价值的参考意见,还给了初学民族志研究者以引人入胜的框架和叙述,以及排疑解惑的勇气和信心。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代表主流社会和国家利益,而地方知识则存在于具体的社区脉络中。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社区里,学校教育与地方知识的关系更深地潜藏在国家与乡村互相建构的关系之中,学校对新时期乡民的真实文化需求,例如将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忽视,很可能是导致学校与社区关系趋于紧张的主要原因。学校与社区的关系问题,是文化取向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经典命题,亟待相关专家学者在跨文化比较的视野中通过扎实的民族志研究提供有益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5.
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同等重要,研究之初其方法就已决定了成果的指向。人类学的经典著作,不仅可以作为现实研究的有效指导,其理论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反思。文章以《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和《安达曼岛人》二书为例,通过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研究方法异同的比较,阐述一种民族志学的新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6,(1):100-104
《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以下称为《写文化》)一书问世以来,在人类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影响波及诸多人文学科。该书以其犀利的语言和批判性的后现代风格对传统民族志进行了反思。文章拟在厘清"民族志"、"民族志诗学"等几个重要概念的基础上,从"民族志文本与文学文本的关系"、"民族志的科学表述与伦理问题"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民族志写作的困惑与前景,以期为民族志写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7.
当下教育民族志作为教育人类学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正顺时应势地发生变化.基于英国 《民族志与教育》 期刊所载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拟从研究者田野点的进入及与研究对象关系的建立 、 田野工作中研究策略及技术手段的使用和研究结果的呈现及应用三方面着手阐述,窥见该研究方法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8.
海外客家研究可以运用"4T"民族志方法,其中,民族志传播学方法可以有效实现海外客家研究的深描要求。一方面,海外客家社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传播系统,同时进行纵向传播和横向传播活动;另一方面,海外客家文化的传播过程也是一个传播控制的过程。海外客家社会的民族志传播过程是一个从保守的地域性客家社区转变到开放的世界性客属网络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均为功能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的经典民族志《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和《安达曼岛人》在人类学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从他们的经典民族志来看功能学派内研究取向的异同,会发现他们都运用科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以整体观来分析研究对象的功能,也会发现他们在研究方法上的细微差别以及对象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革命的浪潮中,传统的讲授法面临被攻击、被取代的尴尬境地。人们围绕教学观、学习观、知识观和实践过程等多个角度对讲授法进行批判或辩护,争论的焦点在于讲授法与“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系,这决定了讲授法能否实现优质教学。基于此,研究以课堂民族志的形式,尝试解答“讲授法如何实现优质教学”这一问题。研究发现:第一,讲授法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这需要教师借助自主性的教学策略重组教学内容,面向真实生活进行情境驱动,提供培养健全人格的情感教育。第二,优质讲授的课堂沉默具有积极作用,为了提高讲授质量,教师需要形成与学生相互接纳的亲密关系,争取教学自主。讲授法虽然存在一些限制和适用条件,但仍然可能实现优质教学。这种实现需要以教师的教学学术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课堂教学已不符合新课改的需求,为此许多学校纷纷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然而从民族志视角对学校课堂教学予以整体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参与观察是民族志的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由“观察者的参与”到“参与者的观察”对豫南基础教育课堂进行“深描”,发现新课程背景的课堂面临以下困境:教师主导性乏力、课堂流程仪式化、传统评价方式依然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带来了电视国际传播活动的空前活跃,而我国电视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在方法上尚处于不成熟阶段。本文力图通过对文化人类学和传播学文化研究学派的研究中已经较为成熟的民族志方法的梳理,找寻其与电视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实现对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裕固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随着民族政策的制定、调整和族群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裕固族地区先后开展了两次语言教育试验,却都以失败告终.通过对这两次语言教育试验的民族志描述和之所以失败的归因分析,并对民族自治地方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发现有三种效应--应激效应、黑箱效应和计划效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5.
与以往对质性研究方法纯粹形而上或形而下的叙述不同,文章以田野调查为实例,阐释作为质性研究新视角的建制民族志在教育研究中的技术路线与哲学依据.建制民族志关注日常生活世界中行动者的活动和经验,考察社会生活是如何组织的;重视访谈、观察与文本在资料收集与分析中的价值,并提出“以文本为媒介的社会组织”的路径进行越地情境与在地情境的有效对话.就研究的质量检测而言,提出质性研究的有效性和推广性有其生态界限.对教育研究中生活世界的探索是一个开放、持续和沟通的过程,研究者应站在主体间性的立场,在隐性的社会事实中建构结构化,为没有走进田野的人提供理解与沟通的可能性,从而走向交往行为的理性.  相似文献   

16.
数据驱动的教育研究范式转型使得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间的鸿沟日益加深。作为一种融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新兴教育研究方法,量化民族志有助于构建两种研究范式间的桥梁,从而更好地探究教育境脉中数据背后的深层含义。该方法的提出缘于对体现专长的认知框架进行建模的需要,融合了民族志、会话分析、统计学、数据挖掘等方法和技术,通过分析真实场域中学习者的言行举止实现对其认知框架的深描。其实质是构建由理论层面的意义和实证层面的数据所构成的实证研究闭环,以消解质性研究偏于主观、量化研究偏于表面的不足,并建立起两种研究话语间的联系。量化民族志注重构建"境脉中的理论"和实现"理论饱和",并提供了半自动编码软件nCoder和认知网络分析两种研究工具,以确保建模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解释性。该方法主要被用于学科教学和跨学科学习中的高阶能力评估,其应用场景呈现出多学科交叉和多模态数据整合的势态,其方法论体系也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7.
安妮特·拉鲁的《不平等的童年》是运用民族志方法进行儿童研究的典范之作。其在理论上拓展了我们对阶层优势代际传递的内在机制的认识,并在方法上将儿童作为社会生活的平等参与者,避免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忽视儿童的主体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农村女性"民转刑"案件进行了转场的人类学研究实践方式,从监狱收集案件,转场至案件发生地,再转场至最终的田野点。认为田野调查的选点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研究者不断尝试和反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学需要不断反思,反思自我和他者的距离,反思学科本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大众传播、文化变迁在一个人口较少民族中如何带动整个社会变迁?地方知识在这样的变迁中如何应对?甚至于地方知识何去何从?在这样的思索中需要重新定位地方知识的价值,地方知识面对现代社会变迁显得苍白无力,如果认识到地方知识自身存续的价值,它一定会随着社会变迁展示出新的面孔.从这个意义来说地方知识必须变迁!很多情况下,学校教育阻断了地方知识自我选择和自我更新的链条,大众传播的主导声音掩盖了地方知识自身存在的真实价值,社区固有的地方知识在文化变迁的浪潮中随着社会变迁的历程渐行渐远,这些就是本文简评的两部关于裕固族的民族志展示给我们的学术思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教育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对中国大陆一所高校推行英语交际教学法改革30年的历程进行了探索。着重深描了以中国单位文化为特征的班集体和教研室如何与西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碰撞和冲突,以及外教和普通老师在这种冲突中的体验。揭示了个体主义、平等人际关系、自由主义为特征的交际教学理念与集体主义、等级关系、保守主义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