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幸纯 《培训与研究》2010,27(3):16-18,33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常常被人当作为她做传记的重要资料,同时诸多研究者也采用萧红的传记对她的这部作品进行研究,特别是关于她的童年的相关研究。但实际上传记与文学之间存在较大区别,不应将萧红的传记与她的文学作品完全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2.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常常被人当作为她做传记的重要资料,同时诸多研究者也采用萧红的传记对她的这部作品进行研究,特别是关于她的童年的相关研究。但实际上传记与文学之间存在较大区别,不应将萧红的传记与她的文学作品完全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3.
在已有多部萧红传记、评传行世的今天,从事萧红研究的学者郭玉斌出版了一部<萧红评传>(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6月),通过对萧红生平事迹澄清考订,通过对其作品的深入评析,全面地凸显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女作家萧红的生命道路和文学成就,是在萧红诞辰百年前夕所奉献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正>自从2011年萧红诞辰百年开始,这位民国时代的传奇女作家就渐渐成为了文化市场热追的对象,关于萧红的书籍、影视等文艺作品层出不穷。今年是萧红逝世72周年之际,随着近日电影《黄金时代》的上映,萧红热再起高潮,出版市场上,短时间内就有多部关于萧红的传记作品上市,以至有媒体称萧红产生了"明星般的效应"。这些文化报道、评论,可说是概括了眼下《黄金时代》上映所引发的新的"萧红热"中萧红被娱乐化、消费化的文艺现  相似文献   

5.
郭玉斌这本<萧红评传>出版于2009年6月,是一本新萧红评传,距美国学者葛浩文1979年出版的那本<萧红评传>已有30年之久,距骆宾基1947年出版的那本<萧红小传>已逾60年之久.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这几十年中,关于萧红的传记、评传、作品研究专辑图书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6.
萧红是一个独具风格的女性作家,她习惯把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入创作之中,这种书写自己独特生命体验的作品容易让人在精神深处有所感动。回望历史,萧红研究经历了从单一表层的思想主题研究到多视角深入的心理文化研究,萧红作品的价值不断被挖掘,但作品蕴含的丰富性与作者本身的复杂性给人留下很大的阐释空间。笔者试图将萧红的文学想象与她的人生经历相结合,在生活中寻找她的创作源泉,在小说中探寻她的生命影迹,从而探析爱这座大厦在萧红的生活实践与文学想象中的坍塌和重建。  相似文献   

7.
萧红在创作的黄金时期悄然逝去,后人在欣赏其优美篇章时亦对她坎坷人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关于萧红的传记渐次推出,但质量参差不齐,本文主要探讨了“萧红传记”创作中存在的部分不足。  相似文献   

8.
纵观萧红一生,其人生不幸应当开始于她早年与父亲的“失和,”开始于被家庭放逐。早年的这场“失家”惨剧,让萧红一生没能原谅父亲。她不仅在很多反映自己早年生活的自叙传作品中对其父大加挞伐,而且不只一次地向朋友诉说起家人对她的虐待。即使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也没有对于自己在这场“失家”惨剧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做出任何反思。读者是善良的,他们多愿将同情奉献给弱者,与此同时,为萧红所诟病的父亲、继母等人在文学史上所处的“失语”地位也使多数传记作者走入偏袒的误区,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萧红的家人。这种做法无疑会让“萧红研究”带上主观片面的色彩。因此,笔者在文中试图对以往的研究视角做出调整,拟就“萧红个性缺陷”来观照这场“失家”悲剧,并想借此一探萧红“失家”悲剧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想:鲁迅是大家熟悉的著名作家,对于鲁迅大家都很敬仰他,对他的作品同学们更是既爱又怕。究其根源是大家对鲁迅还不够了解。阅读了选修课本《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萧红写的《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和"的鲁迅,一个热爱生活、慈祥温和、情  相似文献   

10.
萧红一生寂寞成诗,"生"与"死"是她作品常常探讨的主题。作为她最有代表性作品之一的《呼兰河传》,其独特的时间书写也寄寓了萧红对于"生"与"死"的思考。在这部作品中,时间的审美化、普泛化和风俗化构成其时间书写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细读萧红的作品,会发现在她的作品中,门意象反复多次出现。从门里门外的孩子到依遍门栏的女人再到寻找精神之门的游子,萧红通过门意象表现出对家的渴望。然而现实中的家门与精神之家的门都一一关闭了,门隔离着萧红与人间。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写过一部怀念故园的作品《呼兰河传》。与其它怀念故土的作品不同,萧红表达的不是对故乡生活的向往和留恋。萧红通过对家乡呼兰城全景式的描写,表现了她个体的生命体验、对故乡文化缺失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摘要:萧红是五四时期中国文坛上的一朵奇葩,这个天才作家在其短短九年的创作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诸多不朽的著作。在对她作品的研究中,有种学术观点认为萧红的创作生涯前后出现了两个分期,认为萧红作品的思想性从前期到后期“由积极转向了消极”。本文不否认她的作品前后期在创作风格与格调上稍有差异,但认为萧红的作品始终都有一条主线贯穿,这条主线简而言之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为人生。为社会  相似文献   

14.
从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对呼兰河的地区风貌、人物、世情的相关叙述入手,结合对作家萧红个性的适当阐述,来分析萧红在这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批判力度和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5.
萧红离开人间有五十多年了。但她留下的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仍然在熠熠发光,馨香飘远,意念流长。萧红是一位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乡土作家,她的作品充满着北大荒的地方色彩和乡野韵味。她的作品能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并且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16.
传记是有悠久历史的文学体裁,它和小说、诗歌、散文一样在文学史占据一席之地。高中语文各版本教材中都一直有传记作品,而今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对于传记越来越重视。除必修教材中的传记作品外,又有了专门的传记选修,如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苏教版《传记选读》和《(史记〉选读》等。入选传记都是典范性和时代性的结合,生动有趣且文学价值极高;传记中的主人公各具特色,极具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7.
这些年,有多少人在研究萧红,不道知;有多少文字在谈论萧红,也不知道。只知道,要找一本萧红的作品,必须费尽周折;只知道,萧红的名字对今天的青少年,是那般陌生。因此,读到张微一的散文《因此想念萧红》(见今年第一期《中国校园文学》),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近代诗人苏曼殊,已经有一些传记作品陆续介绍了。但是这些作品或限于史传和评传范围,偏重学术考证,仅局限于在专业研究者的视野中存活。邵盈午著的以叙说传主的思想活动的动态性事件的文学传记《苏曼殊传》,则提供了一个既有思想的厚重性,又富情节生动性的苏曼殊生平传记。这一撰著打开了一扇苏曼殊研究的文学传记窗口。本文拟由《苏曼殊传》出发,比较其他关于苏曼殊传记作品,以讨论文学传记的创作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萧红笔下的太阳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对萧红作品中的太阳意象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它对萧红作品主题、风格构成的意义与价值。萧红作品中的太阳意象不但体现了作者心中那种被社会抛弃之孤独荒凉感,而且用对毒太阳的诅咒来体现她对暴力的男权社会统治的愤慨,萧红作品中的太阳意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象征了男性权力的统治。而作品中朝气蓬勃的太阳则暗含了萧红对光明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太阳意象成了她作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物的描述,又形成了一种悲凉、忧郁、甚至有些冷峻的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她的作品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潘海鸥 《文教资料》2006,(32):63-64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杰出的女性作家,几十年来其散文作品备受读者的关注与喜欢,其散文最大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家庭的冷漠、社会的炎凉、境遇的坎坷,使萧红倍感孤独与痛苦,而她的散文正是她心境的表露。本文主要从萧红的人生经历出发,去体味深深浸透于其作品中的痛苦而孤寂的人生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