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是当前世界教育界两种都有很大影响但观点相左的学习类型。发现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但忽视了学习过程基本特征,且过多使用占时太多;接受学习方式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强调知识的量,但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相结合,发现学习可以促进有效的接受学习,反过来接受学习也可以促进发现学习。  相似文献   

2.
基于项目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学习实践引导学生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资源,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逐渐掌握学习对象内在的、一般的、规律性的知识内容,并最终形成对问题的有效理解及体验。文章以项目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为例,探讨项目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发现学习理论对成人高校创新教育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1.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J)是当代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他致力于发现学习理论的研究,强调学习者探索新情境的态度。其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倡导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鼓励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主要内容包括:重点应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教与学的方法上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生掌握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2.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特征(1)强调学科结构布鲁纳认为,要解决有限的学习时间与无限的知识增长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4.
毛杰 《考试周刊》2011,(82):148-148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讲究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理念的精髓,它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采用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5.
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它是着眼于发挥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个性的教学。探究性学习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实践,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和主体精神的培养,是在“为学生发展而教”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课堂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主体性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正体验式教学注重以促进学生的发现学习为主,强调所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强调师生间信息的交流和情感的交流,同时注重学生的深度参与.它不强求整齐划一而尊重个体差异,强调的不是对知识的积累和储存,而是学生的自我感悟与发现.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讲堂"为"学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创建高效课堂,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拉开帷幕,其显著特点就是强调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性学习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而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足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研究课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着眼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在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对知识主动探求、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生成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茹 《考试周刊》2011,(84):98-98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强调学生对知识的重组、改造和丰富,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要认真落实研究性学习,首先要弄清"研究性学习"与研究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仍是一种学习,形式是研究,实质是学习.学生在老师构建的开放性氛围中,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学习,以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活动强调的是过程,不是结果.而真正的研究是对未知世界的探寻,更注重的是结果.今天的"研究性学习"是为明天更好的"研究"奠定理性的过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芬平 《学周刊C版》2010,(11):117-117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新理念。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探索、选择、判断、发现和创造,从而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往共事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实施这一教学策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我就自己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郑勇 《考试周刊》2008,(5):190-191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如何在基础课程实施中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发现学习,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是每一位教育者需要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不在于教给学生一个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知识。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是学习的最佳方式。"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学生的"发现"只要不是教材、教师直接告诉的,可以是通过对材料的学习自己总结出的已有的概念、规律、结论等。通过发现学习,学生学到的知识才真正属于自己,才记得牢靠,才有意义。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相似文献   

13.
赵雨桐 《成才之路》2022,(6):107-109
发现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发现学习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相契合,强调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发现学习融入语文教学,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文章对发现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  相似文献   

14.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推行探究式教学,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学会学习. 一、"类比——探究"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挖掘出类比思想,注意问题设计的结构具体性,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类比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知识,达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某种学习方式能够被开发出来并在学校教育中流行,往往经历了长久的教育实践探索。这些基本的学习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或发现学习)两类。前者强调教师直接把知识结论传递给学生,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的教学形态;后者强调由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结论,强调的是让学生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领会学习的方法、体验探索的欢乐。  相似文献   

17.
创新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钻研,通过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感受与理解来掌握已有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旧的知识进行新的组合,得出新的结果.这种"新的结果"可以是学生新的认识、新的提高;可以是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也可以是一种新的想象、新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着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广阔的空间,使学习过程充满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我们在教育理念上一直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和发展.但在教学实践中受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式"的影响,仍然存在"一言堂"教学.究其原因,教师始终把学生当做一个装知识的容器,忽视了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情感、有需求的生命个体.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主发现、研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下面就笔者的见闻和感受谈一谈.  相似文献   

19.
<正>在初中阶段,随着课程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加深,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感到数学学习有困难.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发现,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很好地运用类比方法,使所学新知识和以前已有的知识更好地联系起来,则可使学生觉得学过类似的知识,因此消除"数学难"的恐惧心理,轻松掌握新知识.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