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体诗由简趋繁,形成了不同诗体和风格的古诗,对各体诗的源起辨析的文章和著作很多,本文就各体起源的说法进行甄别,对各体起首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体诗由简趋繁,形成了不同诗体和风格的古诗,对各体诗的源起辨析的文章和著作很多,本文就各体起摘 要:中国古体诗由简趋繁,形成了不同诗体和风格的古诗,对各体诗的源起辨析的文章和著作很多源的说法进行甄别,对各体起首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之中,禽鸟种类万千,其鸣声有不少与人们的某些语音相近;于是,前人便以鸟语谐人语入诗,以反映现实生活,抒发内心感受。这类诗歌,谓之“禽言诗”。 禽言诗起于宋代。宋代诗人梅尧臣曾作《四禽言》诗,后来,苏轼仿其作《五禽言》,他在诗序中云:“余寓居定惠院,绕舍皆茂林修竹。春夏之交,鸟鸣百族,士人多以其声之似者名之,遂用圣俞体作《五禽言》。”至明清两代,禽言诗便盛行开来。 前人的禽言诗,各取不同之禽言入诗,  相似文献   

4.
九言诗考     
九言诗起源于汉代民间,最早的完整作品出现在翻译佛经偈颂中。此后六朝时期谢庄创立了以五行数制作郊庙歌辞的传统,这使九言诗由小传统进入了大传统,但其对古代诗歌的影响不大。到了元末以明本中峰禅师的《九言梅花诗》为发轫,九言诗在明清诗坛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新诗九言体的讨论实际上可以看作中国文化数千年积淀的一种延续。  相似文献   

5.
禽言诗初探     
中国自古以来独多咏鸟诗什,名篇佳作,不可胜数。崔鸳鸯、郑鹧鸪、鲍孤雁、袁白燕,他们以一篇之工蜚声诗坛、艺林佳话,擅美千载。禽言诗更是鸟诗王国中的异种,长期来它虽少为研究者注目,但它以独树一帜的风姿神韵,默默地装点着万紫千红的诗苑。一、禽言诗辨体所谓禽言,就是鸟语、鸟鸣。翻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我们就会发现鸟鸣现象很早就进入了文学表现领域,并成为诗歌缘情的最普遍的事物之一。《诗经》的作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鸟鸣拟声词,如关关,嘤嘤等,但一般只充当词语来运用;成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的诗歌创作,内容丰厚,时空跨越很长很广,本体可分为言志、愤怨、缘情三大类。形式上各体兼备,长于古体,注重声调,讲究韵味。但有的篇什用僻典、生字,语言艰涩,难以顺读。  相似文献   

7.
试论元白诗派的五言长篇排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白诗派的五吉长篇排律,是元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元和体”,是元和时期诗坛上流行的某些创作倾向的概括。最早提出了“元和体”这一名称的是元稹。元和十四年(819),他任膳部员外郎时,献待于宰相令狐楚,①在其《上令狐相公诗启》中明确了“元和体”的由来和宪宗末年人们对“元和体”的认识。首先,“元和体”始于元和五年(810)元植贬居江陵后元白二人的制作,然后是“江湖间为诗者”和“新进小生”,竞相仿效,遂成风气。其次,元和体的内容主要是指“杯酒光景间”的“小碎篇章”和“次韵相酬”的“于言”、“五百言律诗。”…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诗论中两个最重要的范畴是"诗言志"和"诗缘情"。"诗言志"是对文学作品本质最早的描述。而后在汉代经学盛行、个体意识和审美意识觉醒的情况下,诗学之中"诗言志"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情"和"志"并列的说法。此后"诗缘情"成为中国诗论中一个重要命题,二者的嬗变是有着诗论发生变异的内在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以素质教育和人教育为理论根基,尝试从言、情、诗、思四个维度来阐述自己对语教学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汉唐时期,三言诗是极雅的郊庙歌辞和极俗的民间谣谚中的常用诗体,特别是迎神、送神和颂青帝的歌诗,三言几乎成为专用诗体,而三言童谣也是民谣中多见者。其创作动因主要是尊古和崇拜童谣谶语的传统、五行理念及以钟鼓或踏步节歌的道风。  相似文献   

11.
《诗经名篇集释集评》一书,是王占威同志多年以来结合教学、搜集资料、积累读书心得写成的一部著作。他在北京师范学院、内蒙师范大学从事古典文学教学工作多年,在教学和科研上经历了不少的甘苦。他在本书《凡例》中说: 本书旨在为大学生、《诗经》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加速了解《诗经》及《诗经》学梗概的读物。在古文教学中,深感中国大学生和文化工作者只读某家《诗经》选本今注  相似文献   

12.
齐梁新体诗演变为津体,到沈、宋基本完成。五言排律亦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发展起来。沈德潜谓:“诗之长律,自颜、谢诸公开出,至唐始盛。”(见《唐诗别裁》卷十七)高棅则谓:“王、杨、卢、骆,倡之于前;陈、杜、沈、宋,继之于后。”(转引《杜诗评注》)可见此体经几代诗人的创作实践,才由草创渐趋定型;但杜甫以前,作者寥寥,篇幅不长,内容单调,艺术上也少变化。杜甫展其碧海掣鲸之才,象对其它各体诗一样,从内容到形式对  相似文献   

13.
五言今体诗包括两联四句的五言绝句、三联六句的五言小律、四言八句的五言律诗、少则五联十句、多则百联二百句的五言排律这四种。如果对姚鼐的《今体诗抄》进行举证分析,便不难发现:其平仄句式凡23个,可分甲、乙、丙、丁四个系列,每个系列都包含基本平仄句式及其变格平仄句式两类,基本平仄句式每个系列都只有一个,变格平仄句式每个系列都有若干个,数量并不完全相等。不论是平韵诗,还是仄韵诗,只要是五言今体诗篇,其各个诗句的平仄配搭就要符合以上23个平仄句式中某几个平仄句式,不能有另外的平仄句式;若有,那就一定不是五言今体诗篇。当然,在各个诗句平仄配搭完全符合23个平仄句式中某几个平仄句式的前提下,诗句在配搭成篇时,其平仄还必须合乎“对”和“粘”的规则,在押韵和对仗上,也要符合格律标准,否则,也一定不是五言今体诗。  相似文献   

14.
诗音与诗义     
一首动人的诗作是一个活泼灵动的生命体。其中,阐述、意象和音韵相互哺喂,和谐运作。读者将从知、觉、情三个方面同时受到冲击,并在获得强烈审美效应的当口完成对诗义的领悟。然而读诗的人却往往局限于词面的意思,忽略音韵的作用,造成残缺不全的理解。本文以十数首(段)英诗为例,进行细致的剖析,展示诗的音韵并非仅仅是韵文的技术要求,而实在是诗作内涵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严粲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在其<诗>学著作<诗缉>中,他从<诗>的体例,对<诗>六义的认识和<诗句>对举几个方面来进行他的"以<诗>言<诗>",把<诗经>身上的经学性和理学性的"色彩"进一步削弱,故该书有着丰富的文学思想,在宋朝众多<诗>学著作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6.
二言诗是中国最原始的诗体形式,是中国的第一诗体。二言诗是为了适应叙事的需要,在原始的二言话语模式和原始歌唱的韵律和节奏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二言诗在产生之后,对于四言诗的形成乃至于整个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发展都有着奠基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佐是海南文人的重要代表之一,在海南地方诗歌觉醒时期,与丘濬共同创造了海南诗坛的高峰。他的诗文常怀家国忧思,多抒故土深情,其中的《禽言九首》,继国风遗韵,传名家绝学,是禽言诗诗体发展的重要表现。但其光芒往往被王佐的叙事诗和风物诗所掩,故不受注目。然而,探索王佐禽言诗之旨趣所在,以彰其魅力,显其价值,不仅有助于了解王佐诗歌的艺术特色,对揭示禽言诗这一独特诗体的发展历程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引子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秋天,唐代诗人张继不知为了什么缘故,泊舟于苏州城外的枫桥就在那个难眠的夜晚,诗人写下一首千古绝唱,即脍炙人口的七绝《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不独为诗人赢得名垂诗史的荣耀,而且也使苏州的枫桥一带成为一处名胜。听说现在每年都有不少日本的文人雅士受了诗的感召而不惜远渡重洋,到那姑苏城外“夜泊”一宿,只为亲身感受一番“江枫渔火”、“夜半钟声”的意境。不过是否真的感受到了,却不得而知。说句煞风景的话,我总觉得这份心向往之的虔诚固然令人感动,但是一旦由诗境降落到实境,能否再回升到诗境,却很是值得怀疑。笔者有机会到苏州,也曾顺便“感受”过一个夜晚。如果允许我老老实实地说出当时的感受,那就是实境远非诗境。当时刚好开过一个关于《周易》的学术会议,于是我顺口引了《周易》六十四卦的最后两个卦名与同伴们调侃道:这真是“既济”之后“未济”。意思是说,于诗境自我感觉早已“既济”,即在神观中浸入诗境久矣;临实境却顿觉全然“未济”,即身临其境却未能再济渡到那情味隽永的诗境。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善于启发等都是至今仍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的内容。在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史记·孔子世家》的过程中,他尤其重视诗歌教育。他曾告诫儿子伯鱼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篇》)意为不学《诗经》就茫然无知,什么也看不到,更无法前进。孔子如此教导儿子要重视《诗经》,并非是出于偏私,他也时常这样教导其弟子们:“小于何莫学夫诗!”更值得玩味的是,孔子还因为南容这个人经常诵读《诗经·大雅·抑之》中的句子,而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南容。在孔子的时代,《诗…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体诗作了概括分类和解说,并且辨析了寓言诗在汉乐府民歌中保存较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