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咏梅 《新闻传播》2023,(24):113-114
新闻报道要用事实来说话。首先,新闻要反映事实;更关键的是:新闻要用事实来“说话”。新闻写作要遵循用事实说话的基本规律,新闻写作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事实的捕捉、筛选是否成功——是否捕捉、筛选到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电视消息《灰鹤“落户”迎河湾》以灰鹤“落户”的“果”,揭示了生态改善的“因”。体现了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的精神,并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21-2022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奖。《灰鹤报道里的画中“话”》通过解析作品创作的特点,意在表达:新闻工作只有始终坚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客观报道事实真相,才能践行”四力”,写出有精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好报道,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2.
人物通讯《向旱魃挑战的科学家——记陕西省农科院原副院长李立科》(见《人民日报》1990年11月23日第三版,以下简称《向》)被评为陕西省1990年度全省好通讯一等奖. 这篇人物通讯所以成为上乘之作,正是因为突出了一个“情”字:科学家对人民之情,甘井老百姓对李立科之情,作者对笔下人物之情。字里行间,无处没有情,无处不动情。《向》稿一开头,摆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严酷的事实:年迈的科学家、癌症、手术、遗嘱……在被推上手术台前,随着李立科一声“我死不瞑目啊”的遗恨和呼唤,读者的心怎能不顿时紧缩起来,一股又咸又  相似文献   

3.
年前翻看报纸,不少新闻(消息)读起来乏味。几个人一凑,竟凑出新闻写作十大弊病。凑十以显其全,似乎又要开什么十全大补的药方,未免俗套。然而,那些开头必称“为了”,中间来一段“通过学习认识到”,最后“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又怎样怎样……这类陈言套语也确实叫人头疼。好象写新闻总有个固定的套子,不论什么事实,都可以往那套子里装。在那种套子里,事实的本来面貌被扭曲了,活生生的人物不见了,丰富多彩的生活黯然失色了。  相似文献   

4.
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事实说话”,简言之,即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而非由作者自己站出来直通通地说。这是新闻工作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最主要基本功。消息写作不仅要“说话”,更要“用事实说话”。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追问和实践的一个永恒命题。  相似文献   

5.
刊林漫步     
“用事实说话”的技巧冯正撰文讲,“用事实说话”是中外新闻界所公认的新闻写作基本要求之一。其方法至少不下八种。 (一)借口定论。在事实叙述过程中,通过当事人的反映来褒贬是非、臧否人物。 (二)叙中出论。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就把论点表达出来,不必再用作者的话或别人的口外加评论。  相似文献   

6.
选题要有大境界,写作要用小角度,这个道理可以用最精髓的8个字概括起来: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先说“大处着眼”。“大处着眼”,要求记者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要善于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要有意识地置微观于宏观之中,去掂量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从而由小及大,由点及面,把新闻事实放在应有的背景之下,去展示它内在的新闻价值。河南广播电视报推荐参评’97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的言论《不打行吗?》,最初的萌芽本是流传在全国农村影片交易会上的一个笑话——“问:在农村,最走红的是哪类影片?答:武打片。问:其次呢?答…  相似文献   

7.
乔志峰 《视听界》2011,(4):10-10
你煽你的情哟,我什么也不说。我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养家糊口压力大。物价一直涨,收入没变化。老人理当来孝敬,孩子教育花费大;还有住房和医疗,哪项不把人愁煞?哪有闲心来“感动”,哪来时间去把泪水洒?  相似文献   

8.
现在一些报刊在报道人物的事迹或新产品时,都要冠以“他曾多次……”,“多次荣获……”这一类笼统的数词。“多次”究竟是多少次,笔者不得其解。我看这可能是因为作者和编辑想突出某件事而又缺乏事实,所以这么虚晃一枪。当然,也可  相似文献   

9.
(一) 我们常常用“诗情画意”来说明文艺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境界,可见“诗”和“情”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当然,任何成功的文艺作品,都要抒发某种感情,离开了写情,你的作品是不会打动人心的。我这样认为,感情是作品的内在线索,它可以支配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景物等的表现和抒写,而诗歌尤其要注意抒情,要能够做到“以情动人”. 但是,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业余作者的诗稿,不大注意写情,要么是对某种生活现象作一些表面的描述,看不出作者的感情;要么是对所表现的景象发一些不着边际的感慨。让人觉得作者的“感情”与作品的内容相脱节;还有的是对所写的事物作一  相似文献   

10.
刊林漫步     
宣传三元素:事、理、情宣传要讲事实,“事实胜于雄辩”。宣传要讲道理,“有理走遍天涯”。宣传要动之以情,“爱之愈切,知之愈深”。事实、道理、感情,构成宣传的三大元素。事实是形成一定思想、支撑一定观点的基础。选用的事实要真实、新鲜、典型、有必然性和与人民生活的接近性。搞宣传当然要讲理,但这个理要讲得好很不容易,可取之法:(一)逻辑推理,可用引证、比较、喻证、反证等法,以求“巧而理至”。(二)寓理于事。即寓道理于事实的叙述之中。(三)分析阐述,即就实论虚、就事论理。感情宣传方法很多,形象化、人情味,调动艺术手段,采用感情词语,表达真情实感等等,为的是收到更佳的宣传效果。智慧的启迪(理性),知识的滋润(事实、材料),感情的共鸣,历来是宣传的三昧。  相似文献   

11.
新闻姓真也姓新,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说其姓“真”,即突出强调是事实的报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说其姓“新”,一指新意,一指新近,涵盖了内容和时间两个概念。这就使新闻区别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尽管这样,新闻也并非与创新无缘。诚然,新闻事实本身是不能妄加创新和创造的,否则就是歪曲就是编造就是假新闻;但对同一个新闻事实,存在着从哪个角度来表现和以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涉及到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葛诗畅 《新闻窗》2007,(1):16-17
有作者把向党报投稿采用率不高的原因,完全归咎在“没有关系”上,实际上是不尽客观的。就笔者处理稿件的情况看,主要原因还是稿件质量问题,不善于运用事实说话是个最突出的“通病”,特别是对事实的新闻分辨把握不够,以至于从形式到内容都远离了报纸用稿的需求。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得分辨清楚:  相似文献   

13.
“客里空”与作者“客里空”稿件的出现,责任首先在作者——记者、通讯员、自由撰稿人。这里有认识问题(某些编辑也有这种认识问题):不了解新闻不同于文学艺术作品,新闻不仅要讲求本质的真实,而且要求所叙述的每一情节都是真实的,不允许搞合理想象、虚构夸张。鲁迅1933年12月在《书信》中说,“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的真实”,“后者须实有其事,而(文艺)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鲁迅还说,文艺作品中写人物,可以“杂取种种人”。(《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  相似文献   

14.
新闻教育改革的希望在哪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新闻教育工作者正站在十字路口。从现在起我们要走哪条路?我们面对新闻等式的两边——商业与事实。我们需要选择等式的左边——事实。我们必须教会学生以知情的方式来采访报道新闻。我们的学生必须知道哪些信源值得信赖,哪些不值得信赖。  相似文献   

15.
用事实说话。就是让事实本身说起话来。新闻避免议论过多,记者不要站到新闻里说很多话,不要写“应当”、“必须”、“认识到”、“我们认为”等等,要让事实本身说话,要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胡乔木同志有一段话讲得很精采,他在1946年《人人要学会写新闻》里讲:“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新闻的情感     
新闻的情感林谟猷,张迪修“没有流泪,你怎么能够写作?”作为对问题的反应,新闻作品也要出“情”,新闻界志士发出这样的呼唤至少有一二十年。不过,新闻要求用事实说话,作者一般不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不直白地抒发情感。那么,情感究竟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于新闻之中...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是由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而引发来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方法,专门对时事作出分析,表明作者的意见;有时,某些事实通过评论透露出来,不再专门发消息。作者的意见当然可以“百家争鸣”,但是总要能够自圆其说,从立论、论据到论证和结论,都要言之成理,符合形式逻辑。不然,就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南辕北辙的问题。 最近我看到几篇新闻评论,作者们的主观意图都是好的,但在立论、论证的全面性和论证逻辑上出现明显的漏洞。这几篇文章都将最近发生的事实或其他文章作为阐发自己观点的“引子”。这个“…  相似文献   

18.
事实与“小姑娘”事实,对于新闻工作者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新闻工作者一年到头、无时无刻不是在和事实打交道。因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要报道事实,这个事实必须是真实的,确有其人,确有其事——这恐怕没有任何争议。问题在于,事实这个概念,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每个人在使用“事实”这个概念时,其实际所指往往有不少出入。于是,许多争议由此而来。记者要报道事实,要尊重事实,要忠于事实,不能弄虚作假。这些,都是新闻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唯物论的反映论的基本问题。重复论述也没有错,不重复也不要紧。…  相似文献   

19.
王军峰 《青年记者》2023,(23):63-65
作为“情”“理”和“行为”的统一体,“共情”理念蕴含着对话与沟通的可能,契合了中国文化的情本位传统,也是我们党百年舆论引导的重要经验。在“事实-情感”驱动舆论演变的当前,要凝心聚力、塑造共识,就要突破以往舆论引导存在的共情不足、对话意识偏弱的问题。这要以共情为基点促进舆论引导从“独白式单向引导”走向“共情式多元对话”,在对话中消解差异、寻求共识。  相似文献   

20.
为阿Q写新传     
此文根据某报社一记者的谈话录音整理,未经其本人审阅……老Q,恭喜发财,恭喜发财!你这粮食加工厂厂长今天又多了一个头衔——服装店大经理,佩服佩服。我们报社特委托我来对你进行采访,并写一篇报告文学,替你鼓吹鼓吹。嗨呀,你说你早已蜚声中外?不错,但是人们知道的并不是你今天的厂长和经理头衔,而是尼姑庵里偷萝卜,大街上与小D演的“龙虎斗”(打架)……鲁迅的笔太损了,哪壶不开提哪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