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面设计漂亮的书籍总是能吸引眼球,让我们有一种拿过来看一看的欲望,这就是一个好的装帧设计好的封面所起到的作用。虽然我们的读者并不是都能理解和解读书籍装帧艺术,但好设计作品本身对读者的影响是绝对的,它控制了你的视觉,使你觉得好看、想看、想要。书籍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工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看一个国家的文化和科技水平,从书籍装帧的水平和书籍品种的多  相似文献   

2.
封面设计艺术谈刘清慧书籍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装帧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其艺术水平和风格特点,也是一个国家文化面貌的展现。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艺术最重要的部分,好的封面设计是对书籍内容的概括和再创造,能给内文锦上添花,并能强化书籍...  相似文献   

3.
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字体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籍是人类信息传播的载体,而文字则是信息传播途径中最重要的工具。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字体直接影响书籍的装帧风格,字体在封面中的空间分割对表现书的意境尤为重要,同时封面中字体设计还受到读者群、书籍内容的制约,由此可见,字体在书籍封面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书籍装帧是书籍存在和视觉传递的重要形式.书籍装帧艺术随着书籍的演变而逐步发展,纵观书籍装帧的发展史,不同时期的书籍,有不同的装帧概念与艺术形式语言.本文简要介绍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详细阐释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封面设计、色彩设计、版式设计、插图设计的艺术形式关系,体味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视觉艺术要素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5.
书籍与装帧     
从接受94师专学报封面设计到付印.经过了构思、制作、审定搞、制版等工艺过程。作为设计者.冠以文题.写点文字算是对设计稿的说明。人们常说的书籍封面设计.实际上是书籍装帧艺术中的一个部分。谈到书籍装帧,其肓它并不是一个前卫的概念,正如时下谈论最多的装沟一词。“装演原指书画的‘装技’,古时的书画用滨绥(以黄檗汁染的纸)装技.故名。”再后人们将装汉科学家指乌器物、商品的装饰。书籍装帧范属于工艺美术.它的范围涉及到书籍封面、扉贝、描目、装订形式及版式的美术设计。书籍的文字载体.春秋两汉时是刻、写于简帛之上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封面文字的设计必须与书籍内容、作者的形象等书籍的相关信息相应.古人云:字如其人.适合的封面文字设计,使人见字如见书,窥豹一斑,就能对书籍的写作风格,作者的艺术形象等信息有所了解,有如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相似文献   

7.
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的“脸面”,它与书的内容是血肉关系。它从美术母体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艺术,它不同于一般商品,但能引发读者的购买欲。书籍装帧设计的最大特点是:以小见大,繁而不乱,简而不空;个性与共性同存,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它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而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的“脸面”,它与书的内容是血肉关系。它从美术母体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艺术,它不同于一般商品,但能引发读者的购买欲。书籍装帧设计的最大特点是:以小见大,繁而不乱,简而不空;个性与共性同存,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它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而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的色彩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昕 《陕西教育》2009,(1):117-118
色彩是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的主要艺术语言,与构图和其他表现语言相比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更能发挥其艺术魅力.同时它又是美化书籍,表现书籍内容的重要元素.儿童类书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儿童在心理、生理以及审美需求等方面同成人存在着显著的区别的分析,研究儿童的审美偏爱,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与其他的书籍装帧设计又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这是由于儿童的天性所造成的,尤其在色彩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着重从儿童对色彩的感知与偏好以及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色彩的特点和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的色彩定位进行探讨与研究,据此对儿童类书籍封面的装帧设计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书籍设计中曾仅侧重于对书籍封面进行设计,这种理解使书籍装帧变成了封面设计的代名词,实质上书籍设计是一个更大更广的范畴.现代书籍设计应融入新的理念,突破传统的视觉习惯,设计出简约化、低碳化、生态化、五感化的书籍作品,同时崇尚自然、回归本土的审美意识是今后设计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写实性是就其反映书本内容的客观性而言的,与主观随意性不相容。封面形象设计不管采用何种表现手法,它都是反映书本内容的,书籍的封面形象与书籍的内容必须具有精神上和艺术上的统一,它具有写实性,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具象的表现手法,是各类书籍封面所常用的。这与  相似文献   

12.
封面设计是图书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籍封面的设计是一种成功的方式和最有效的感知方式。它给读者一种先入为主的视觉感受,给人一种美好的第一印象,它的外在吸引力不容忽视。点、线、面设计元素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是一种积极的再创造。封面设计中的点、线、面元素的合理运用对封面设计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书法的情感与审美是书法艺术的特征.它以汉字形体作为传达媒介,通过文字结构形式的自由构造,创造特定的情感符号,构成某种艺术意境.把书法与书籍封面设计结合起来,以抽象的的概念传达某种具体事物的信息,用书法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去反映不同书籍类型或内容,以求得在书籍封面文字设计方面开阔视野,拓宽设计范围,并最大化地把书法在书籍封面中的识别功能、表情功能和审美功能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书籍的装帧设计开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当时崛起的装帧艺术家有陶元庆、钱君匋、司徒乔、丰子恺等等,以陶元庆的影响最大.可以说,陶元庆从事装帧设计是很偶然的,可正是这件偶然的事情--为鲁迅的译著<苦闷的象征>设计封面,成就了中国现代装帧设计史上的一位大家,开创了中国书林封面设计的先河.然不幸的是,笔者购得由三联书店2006年出版发行的<书衣翩翩>一书,第7页的插图<语丝>封面、第126页的插图<坟>封面本是陶元庆设计的,却错误标注为鲁迅设计,对历史文献材料不做缜密考证分析,导致张冠李戴现象的出现.在还原历史真实之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研究陶元庆书籍装帧设计的意义所在,既是为了纪念和缅怀他卓越的书籍装帧设计理论成就和历史功绩,也是为了推进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理论研究的深化,使书籍装帧设计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5.
张逸伦 《文教资料》2013,(22):62-63,69
书籍装帧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受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技术条件的影响,不同的历史时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演变基于传统的历史与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和审美观念的提高,书籍装帧由单一的封面设计发展到书籍各部分的设计,涵盖书籍整体策划与设计制作的整个过程。本文简要论述了我国书籍装帧的历史及现代书籍装帧的设计原则、设计要素。  相似文献   

16.
书籍装帧是书籍存在和视觉传递的重要形式。优秀的装帧设计都能够充分发挥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由表及里的完美。然而,每当人们谈起书籍装帧设计时,往往自然而然地用封面设计取而代之。在实际中,国内一些出版社的工作流程也只是这样,很少结合图书内容去全面认识装帧设计工作。这种思维定式对今天的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无疑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书籍装帧领域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书籍封面与插图的设计精美、视听说为一体的多媒体形式、印刷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等等。市场上儿童书籍种类繁多,一本好的书籍除了有健康的知识和精美的装帧,还必须符合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这是需要教育、编辑、设计师、印刷技术等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书籍装帧,即书籍的设计。书籍装帧的艺术,除了达到保证阅读的目的,还要赋予书籍美的形态,给读者美的享受。该文作者从世界书籍文化各流派的艺术特点,探讨中国书籍装帧的艺术发展、未来趋势等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书籍装帧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书籍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社会、经济以及上层建筑的文化诉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书籍设计专业也随之兴起。现代化的书籍装帧课程不仅包括书籍封面的设计与印刷,还包含了书籍内页、正文、插图以及排版等的全面设计内容,其设计理念结合了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开拓性思维以及专业化的艺术设计思维。近年来,书籍装帧专业兴起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项目式教学,本文以学生就业为主要的研究导向,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书籍装帧设计》的项目式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探索,真正做到了将书籍设计的新理念与实践有效结合,从人性化的设计角度开拓书籍形态的再生。  相似文献   

20.
装帧设计的表现需要创意的独特性与模仿的创造性,才能不断符合现代人们日益增高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书籍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之一,不仅仅要求封面、版式、插图、材质,设计创意的新颖和谐、美观,印刷装订的精良考究等,更应该是在装帧艺术设计构思时如何将这些复杂的设计要素合成,构造成流动的具有渗透的新的书籍形态,这样,书籍装帧艺术的整体视觉美才能建立,这也正是当代书籍装帧艺术所要追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