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敦煌壁画乐舞研究》一书,集结了郑汝中先生在敦煌十余年辛勤工作的丰硕成果。当本书出版之际,我回想起在1987年敦煌石窟研究国际讨论会上初识汝中先生的情景。那天,我拿着一幅有琵琶图像的粟特壁画图片,向郑先生请教。汝中先生谆谆教诲,至为恳切,至今仍令人不胜怀想。 也是在那次会上,我们恭听了郑先生《郭煌壁画乐器研究》的讲演。汝中先生绘制了一幅《敦煌壁画琵琶形态图》,绘出了琳琅满目的50种敦煌壁画所见的琵琶图式。讲演指出:“这50种图形,基本可以概括一千余年中的中国琵琶流传的形态,若再与今日基本定型的琵琶对照,可以看出这件乐器在我国发  相似文献   

2.
敦煌艺术是公元4——14世纪以敦煌石窟为主的佛教艺术,今天已成为人类美术史的化石,饮誉中外,堪称世界美术史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敦煌连环壁画是敦煌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株艳丽的奇葩。造型、线描、色彩的明暗、透视等及其表现技法,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十分鲜明,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3.
杨森著《敦煌壁画家具图像研究》,于2010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将敦煌壁画中的家具分为南北朝、中唐和五代宋三个阶段,并将其分为床榻类、坐具类、几案类、杂项类等,然后叙述其图像内容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参照诸多家具史的研究列示了详细的分类表,同时与敦煌以外地区同类家具的形态进行比较,探寻其渊源,试图从中找出敦煌家具与中原传统  相似文献   

4.
1983年2月,我国敦煌文物研究所在巴黎举行敦煌壁画展览.这次展览很成功,在法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就曾出版了精美的纪念册,法国的报刊,尤其是中国学和东方学杂志都作了报道.展览期间,于2月21-23日,由法国辛格·波利尼亚克基金会资助和组织,由法国国立科研中心和高等实验学院第四系第438敦煌文献联合研究组主持,举行了中法学者敦煌壁画和敦煌遗书讨论会.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段文  相似文献   

5.
敦煌壁画《十六罗汉图》榜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敦煌遗书中的《十六罗汉图》壁画榜题考证十六罗汉是佛教中的十六位护法高僧。至于十六之数,有学者认为是东、南、西、北各四位组成,言之有理,笔者赞同。早在北凉(397—439年)时,道泰译的《入大乘论》就提到十六罗汉:“又尊者宾头卢、尊者罗睺罗,如是等十六人,诸大声闻,散在诸渚……皆于佛前  相似文献   

6.
敦煌石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壁画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古代音乐内容。其中绘有乐器演奏图像6,000余件,包括了不同门类的乐器40余种,反映了上自十六国、下至元代一千余年(即公元366年至1368年)的乐器发展状况。敦煌壁画乐器的研究,是敦煌学的一部分。敦煌研究院音乐舞蹈研究室的专家们,在  相似文献   

7.
赵声良 《家教指南》2005,(2):109-111
多年前,有一次到李其琼老师家,看到墙上挂着一幅飞天的临摹品,这是盛唐第320窟著名的双飞天,但李老师只画了左侧的一身飞天,双手上举,一腿支起,一腿伸直,仿佛正由下往上升腾而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保存的极其丰富、珍贵的舞蹈形象为研究材料来源,归纳总结了敦煌舞蹈壁画的三个时期的艺术特征,以及不同时期舞蹈形式的民族化、世俗化的过程,同时,它们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舞蹈、服饰,并为今人创作、表演舞蹈提供最具体、生动的参照形象.  相似文献   

9.
敦煌壁画阮的研究台建群阮,是一件古老的中国民族弹拨乐器。根据史料记载,它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记载阮的主要文献资料出处,有:1.东汉刘熙在《释名·释乐器》中记述:“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2.东汉应劭的...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美术百年巡礼》画展于1994年9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共展出作品220多幅.其规模之大,作品件数之多,在北京也是为数不多的.数十天的展出中,每日观众络绎不绝,它给中国观众、美术工作者,尤其是油画艺术工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展出的作品中,既有超过3米的巨幅作品,也有小至20厘米左右的袖珍小画;既有制作复杂、工细完整的大作品,亦有寥寥数笔、流利畅快的小色稿.从历史画、风俗画、肖像画到风景和静物;从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派,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令观者心旷神怡.从俄罗斯美术的历史来看,除了俄罗斯民间圣像画,由于宗教的需要而早在民间繁衍外,受官方支持的绘画足18世纪30年代在康·勃留洛夫和亚·伊凡诺夫时期才达到了古典主义绘画的高峰期.至于从学院派绘画前进了一大步的现实主义绘画,则是在伊·克拉姆斯柯伊以后的伊·列宾和瓦·苏里柯夫等一大群巡回展览画派画家活动时期才达到了高峰.  相似文献   

11.
艺术起源、艺术流变、艺术终结和艺术复兴等,是艺术史研究中的诸多重要命题.它们不是艺术发展中的各种断裂的概念,而是表达艺术再生的连绵过程的概念.以希腊艺术为母体的西方艺术如此,敦煌艺术亦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敦煌研究院60多年来临摹工作的简要回顾,指出了以"临摹、研究、弘扬"为特征的敦煌艺术研究体系的形成,及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2005年9月,由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主办了"石破天惊--敦煌的发现与20世纪中国美术史观的变化和美术语言的发展专题展"及同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借此机缘,深圳特区报社记者刘波就敦煌美术对中国美术史观的影响问题与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博士进行了探讨和对话.  相似文献   

14.
艺术哲学,是以艺术作品作蓝本,对人的存在状态进行理性的触摸。用哲学方法研究敦煌艺术,就是要把敦煌艺术放在大视域中,寻找其背后诸多横向的"未出场"的联系,为敦煌艺术构建一种透视其历史内涵和当代意义的美学话语。  相似文献   

15.
敦煌,一颗闪耀在大漠戈壁中的文化明珠,被称为"东方卢浮宫",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时期的兴建,现存的735个洞窟中汇集了大量珍贵精彩的佛教艺术作品,以精美的雕塑和壁画而闻名于世。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藏经洞"的发现又衍生了"敦煌学"研究。本文重点讨论敦煌壁画艺术对现代造型艺术研究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巨匠威廉.莎士比亚对戏剧创作和英语语言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作品成为了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无数文人、学者不断探求他的内涵,发掘他的价值……然而,莎士比亚作品的通俗化,又是他的作品能为大众所接受和欣赏必不可少的步骤。  相似文献   

17.
《敦煌石窟美术史》以文献的全面性与完整性、图像的系统性与丰富性、语言的逻辑性与准确性,写作的严谨性与学术性,实现了敦煌石窟美术史研究的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成为继松本荣一《敦煌画の研究》之后又一部"纪念碑性"的著作,标志了21世纪敦煌学与美术史研究的重要转折,其多重学术价值无疑将产生广泛与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廖高群 《家教指南》2002,(2):103-104
在有关龙门石窟的出版物中,龙门石窟研究所所长刘景龙编著的<古阳洞--龙门石窟第1443窟>无疑是一部份量很重的新书.这部汇集了图版、拓片并附文字说明和线图的大型图录,是龙门石刻艺术研究的新成果,为石刻艺术研究开启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对莫高窟佛陀造像的衣着色彩进行整理分析,首先将莫高窟内北朝时期佛陀造像的袈裟色彩进行了统计,将其划分为绛(绛赤)、青、缁/黑、木兰几种基本色彩;再从色彩学的角度对所出现的袈裟色彩进行分析。通过与佛教典籍中所记载的关于袈裟用色的仪轨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判断其佛陀造像衣着色彩与现实僧伽服装色彩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敦煌版画最初是作为佛教的信仰和宣传用品的,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迎合信众的精神需求,选择佛教与民众生存有关联的内容为题材,并含有中国民间美术的观念.敦煌版画的表现方法借用了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创造出了民族化的独特艺术形式.敦煌版画以当时最为先进的传播方式,在敦煌地区的社会各阶层中广泛流布,在中国民间美术发展史上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