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那一天与几个女性同乘一部电梯。听她们聊天,知道她们的孩子在这个楼里上课外班,她们刚刚给孩子买了午饭回来。这几位妈妈聊的话题自然都是自己的孩子,诉的更多的是孩子的不听话。有个母亲甚至说孩子气得自己有时候“真想一脚踹死他”。想那位母亲一定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对自己生气时情绪的描述也一定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2.
<正>看了这个案例,我不由想到一些全职妈妈,她们为孩子规划了美好的蓝图,然后自己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做铺垫。她们要求孩子按照她们的计划做这做那,而且要达到她们所规定的目标,一旦出现任何小差错,她们就会变得非常焦虑,甚至歇斯底里或寝食难安。可想而知,有这样一个焦虑的母亲,孩子的压力会有多大,而一旦孩子反抗,亲子关系就会变得紧  相似文献   

3.
那一天与几个女性同乘一部电梯。听她们聊天,知道她们的孩子在这个楼里上课外班,她们刚刚给孩子买了午饭回来。这几位妈妈聊的话题自然都是自己的孩子,诉的更多的是孩子的不听话。有个母亲甚至说孩子气得自己有时候"真想一脚踹死他(自己的儿子)"。想那位母亲一定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对自己生气时情绪的描述也一定是真实  相似文献   

4.
现在有一类母亲,工作中,她们面对激烈的竞争,全力以赴地去拼搏;生活中,她们做事也怀着争强好胜的心态。因此,她们苛求孩子必须做到最好。一旦孩子没有做到最好,就可能遭到她们的责骂,或者替代包办。长此以往,孩子的能力被弱化,性格也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红清 《广西教育》2014,(28):67-67
正上好一节课真不简单。课堂上常常会发生很多意外状况,总有几个孩子调皮捣蛋,不仅不学习,还影响了其他孩子。如何处理孩子在课堂上吵闹、干扰课堂教学的问题?如何既使教学有序进行,又能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有耐心,还要有技巧。我带的班级是四年级,其中有两名女生在上课时特别喜欢说话。当我示意她们注意听课时,她们会意后安静下来不久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聊起来了。于是,我试着分开她们,让她们坐在不同的组,并安排她们与比较安静的学生一起坐,可是她们还是爱说话,不仅影响了自己,还影响了原本安心听课的学生。我思索着,怎样才能调动她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她们上课时不再开小差呢?通过观察,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教师队伍中有一个堪称“弱”的群体,她们生活在贫瘠的农村,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较差,福利待遇无保障,劳动强度却很大。但她们的奉献精神和意志力却是最“强”的:农村,因为有了她们而多姿多彩;孩子,因为有了她们而了解世界。所有知晓这个群体的人无不被她们所感动,所有了解这个群体的人无不对她们油然而生敬意。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群体。清一色的女儿国里,爱美是她们的天性。她们的装束虽然简单,但朴素之中透出清秀;她们的容貌虽不娇美,但她们美丽的心灵给农村的孩子以美的启迪。她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唱歌,跳舞,做游戏,与自然为…  相似文献   

7.
包括王博在内,特教学校共有8名教师,其中龙爱霞、张灵、闫春华都是建校时就分来的老师。开始带这些弱智孩子时,一些教师对她们存有偏见,说她们是教不了普小学生才被调到特教学校的。有时学校开会,一些普小老师说:“你们还给学生讲课?那些傻孩子能学会啥?”听到这些话,她们的心里也难受,但教师的责任心告诉她们,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这些孩子。  相似文献   

8.
过去,女人最大的梦想是找个好男人,生儿育女,相夫教子。那时的她们,简单而快乐。后来,女权主义一度过分盛行,女人不再热衷于母亲的角色,开始忙着在事业上有所建树。那时的她们,忙碌而快乐。再后来,女人们发现,不论是事业或者孩子,单方面的丰收都无法令她们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然而,要做到事业和孩子之间不顾此失彼,需要怎样的智慧啊!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都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抱怨。可是,这个世界上,还是有那么一些聪慧的女人,她们为工作倾注了大量的热情,但又不会被工作所累;她们对孩子无私奉献,却不会因此而失去自我。她们在事业和孩子之间游刃有余,事业和孩子带给她们的是完整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我园是一所乡镇幼儿园,有9个班18名教师,她们大部分年龄在25岁-35岁之间。目前,有11名教师的孩子在本园就读,3名教师的孩子在附近小学就读。还有两位教师的孩子明年也将入园。最近发生在她们身上的一些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刘诗云 《中国德育》2012,(23):79-79
@无赖冰丫头:这几天最有成就感的事是成功说服了两位家长,改变了她们原有的粗暴教育理念。她们天天和我抱怨孩子怎么不听话不学习脾气大,殊不知孩子的坏习惯往往是家长造成的。如果父母创造的家庭氛围和谐、温馨,孩子就会懂事快乐,就容易有个好习惯。所以不要一味指责孩子,父母还需从自身找原因。  相似文献   

11.
她们是医生 ,也是妈妈, 也会遇到孩子生病的时候, 孩子病了, 她们会怎么处理?  相似文献   

12.
冉敬芳是一位从艰难中崛起的女性,是从贫穷走向富裕、用自己的双手勤劳创业的女企业家群体中的一员。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都有过人之处。身为创业成功的女性,她们对生活有独到的理解,她们对后代有深沉的期望。面对时代与知识的挑战,面对个性殊异的孩子,其他的女企业家是怎样理解冉敬芳的呢?她们认为自己该为孩子留下什么?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她们的想法,也许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李静 《班主任》2014,(12):25-27
一 家长会结束后,有两位家长迟迟不肯离去。我知道,她们的孩子是班上学习最吃力的两个。看到其他家长都已离开,她们才鼓足勇气向我询问自己孩子的表现。我先放大地赞美了两个孩子的优点,然后指出了孩子最近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在交谈中,家长告诉我,她们暑假都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了,孩子的智商不仅没问题,还比较高,只是有点小儿多动症,注意力不能集中。这时,一位家长鼓足了勇气说:"老师,我们做家长的已经在努力接受这个事实,也有这个承受能力,但是孩子毕竟还小,在心理上承受不了。  相似文献   

14.
有位妈妈来信,说她带孩子去理发店,结果落得个狼狈出逃的结果,很沮丧。我用电话采访了几位妈妈,其中有3位妈妈有过同样的经历,而现在她们的孩子,不管是脾气大的,还是随和的,都能高高兴兴地去理发了。她们有些什么好办法呢?  相似文献   

15.
冉敬芳是一位从艰难中崛起的女性,是从贫穷走向富裕、用自己的双手勤劳创业的女企业家群体中的一员。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都有过人之处。身为创业成功的女性,她们对生活有独到的理解,她们对后代有深沉的期望。面对时代与知识的挑战,面对个性殊异的孩子,其他的女企业家是怎样理解冉敬芳的呢?她们认为自己该为孩子留下什么?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她们的想法,也许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小妈创业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妈妈为了孩子改变了原有的工作;为了孩子踏上了创业的旅程;为了孩子放飞起自己的梦想……让我们一起分享她们创业路上的苦与累、酸与甜,让我们为她们的勇气和魄力默默祝福,祝福她们在新的旅程中"一路走好"!如果你也是这样一位妈妈,请你和我们联系:MSN:zlj5b202@hotmail.com。  相似文献   

17.
当你在孩子耳边苦口婆心,而孩子对你置之不理的时候,你有过沮丧的感觉吗?有过自己怎么这么失败的想法吗?如果你有这种挫败感,你是怎么消除的呢?我们选择了三位妈妈,让我们走近她们的内心,分享她们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8.
母爱无私     
为了孩子的光华,她们都可以做最陈旧的幕布;为了孩子的渴望,她们都可以做最深情的隐忍;为了孩子的成长,她们都可以化做最长久的那份钙质;--如果将来,孩子的跳跃奔腾需要她们让出最广阔的空间,那么她们都可以把身体贴在墙上,紧紧的、紧紧的。--题记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一对就读中学的双胞胎女儿,从小亲戚朋友都叫她们A、B宝。和许多青春期的孩子不同的是,她们几乎不看卡通动画,也不喜欢神怪动作片,总之看那些好看的“娱乐片”和虚构影片,她们认为太浪费时间了。  相似文献   

20.
许多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妈妈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只能送到托儿所或者幼儿园里。在她们看来,托儿所只是照顾孩子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她们更愿意成为全职妈妈,让孩子得到最多的母爱。实际上,根据我的体会,送孩子去托儿所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在美国基本上有三类机构提供托儿服务:正规的幼儿教育中心、私人兴办的小型托儿所、家庭自办的托儿班。正规的幼儿教育中心硬件设施最好,有专门的场地,有专门为孩子设计的活动场所,里面的用具、玩具也都是专门为孩子准备的。这种幼儿教育中心常常是连锁性的,在总部下面有许多分支机构。美国最好的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