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兴起于20世纪末的积极心理学主张将研究重点放在"美德""幸福"等积极因素上,它的出现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而这股新思潮也势必对正在快速发展的运动心理学带来新的思考与启示.在提高运动员备战重大比赛的应对技巧、心理承受能力及解决相关心理应激问题的防御机制等方面,积极心理学提出了更多相对合理、有效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20多年中,中国体育心理学研究有了长足发展,但在研究中心理测量与统计方法应用也存在诸多问题。笔者从后现代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1)体育心理学不能视为纯自然科学,心理测量方法的滥用忽视人的社会性,容易导致测量的真实性问题;2)心理统计的取样容易忽视人的个性,其代表性值得怀疑;3)重数据处理轻理论探讨是阻碍中国体育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运动心理学与武术心理研究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运动心理方面的问题 ,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运动心理学的理论体系、研究领域和实践成果对武术心理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位。根据武术运动的发展 ,提出武术运动心理学问题研究构想 ,对武术心理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理论与特点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众所周知 ,运动技能学习是一个老问题 ,但是它又时刻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心理学家、生理学家、教育学家都在不停地对它进行研究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教科书中都有专门的讲解。早在 1879年 ,就有心理学家Bryon和Harter对运动技能的获得做出过实验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尤其在 2 0世纪 6 0年代后 ,动作技能成为学习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针对运动技能学习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和看法做初步的评述 ,同时 ,对持有不同理论观点的学派做简要的分析 ,目的是明确运动…  相似文献   

5.
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心理学问题,指出心理动因是全民健身的直接推动力;心理效益是全民健身的重要成果;强调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应加强心理学的研究与指导。  相似文献   

6.
焦虑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是对应激的适应性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焦虑心理可以使人保持恰当的心理紧张程度,集中人的注意力,激发人的潜能,从而提高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焦虑程度过低则使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不能动员自己的全部能力,降低学习效率;过高的焦虑则让人难以控制自己,  相似文献   

7.
文化研究模式对未来运动心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 《体育科学》2006,26(5):96-96
在现代运动心理学研究中,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运用文化研宄的模式,对过去一些被传统运动心理学边缘化(甚至是回避)的问题(如社会文化统一性、老龄化、社会公平和多学科原则等)进行探讨。Ryba和Wright最近在《季刊》上发表文章,把这种研究的多元化实践预示为运动心理学研究正在从关注个体、定量方法、非政治性问题转向多原则的观点、定性方法、不同的敏感度、平等与公平研究的方面。他们通过对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回顾,认为运动心理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的研究领域涉及团队互动、心理咨询、心理评估、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8.
元认知监控及其在体育学习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认知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相关问题也是当今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将元认知理论引入体育教育与学习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这方面研究虽有一些但上未成熟。本文仅对元认知理论应用于体育教学的一方面——元认知监控在体育学习中的作用及意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研究的七个方向:以运动性心理疲劳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研究是一个包含概念解构、测量方法、群体差异、相关因素、作用功能、发生机制和行为控制7大方向的系统工程.尝试以这7大方向作为研究框架,探讨运动性心理疲劳的8个具体研究问题:1)如何有效区分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和心理疲劳?2)Raedeke和Smith(2001)提出的运动性心理疲劳三因素结构是否完备?3)如何依据ABQ分数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4)可以用生理和生化这两类指标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吗?5)执教年限不同的教练员,其心理疲劳会有差异吗?6)运动性心理疲劳对训练质量、比赛效果、成就动机等有何影响?7)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产生原因和中枢机理是什么?8)在理论上,运动性心理疲劳应当与哪些心理学构念和心理学现象有关?介绍了在以上8个问题上的实证研究成果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最后指出,自我控制与心理疲劳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今后继续探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学。很多学科是通过心理学的现象分析和研究出来的。心理学对一个人的一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之中,心理学也有着灵活的应用。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汉语作为外语学习时产生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和心理规律都是对外汉语教师应当注意的部分。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如果可以灵活地运用心理学的内容,那么对教学的成果,学生学习的效果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运动心理学的核心研究领域是竞技心理与锻炼心理。竞技心理学研究的是帮助学生在竞赛中通过调节心理获得优异成绩,并谋求长久发展;锻炼心理学研究的是保持体质健康,帮助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感受运动乐趣,从而促进身心健康。高校体育教学对增强学生体质起着积极作用。但不能忽视的是,学生心理状态的波动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基于此,本文将对运动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干预展开研究,探讨通过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周期性项目——划船运动,对运动员的心理水平要求很高。本文从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运动队中的人际关系、运动员心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最优化与作用几方面研究入手,探讨了划船运动训练的若干心理学问题,为提高划船运动的教学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提供了某些心理训练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了行为经济学领域有关运动决策研究的历程。从托马斯·吉洛维奇探索篮球热手效应以检验小数定律,到伯埃里研究守门员扑点球以检验标准规范理论,再到施魏策尔研究高尔夫球手推杆以验证前景理论,理查德·泰勒研究NFL选秀以验证赢家诅咒,运动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的结合促进了人类对理性决策博弈行为的认知。但是竞技博弈研究范式与经济博弈研究范式对决策结果与过程的侧重不同,随着运动大数据研究模式的兴起,运动心理学也对行为经济学在运动领域的研究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尽管如此,随着运动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的不断融合发展,运动神经经济学可能会为认知情绪过程的神经心理机制提供更有价值的洞见。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绪言心理因素对高级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重大影响已为大家所认识。因此,运动心理学越来越得到重视。广大的教练员迫切需要通过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迫切需要运动员掌握消除不良心理的影响,调动发挥积极的心理作用的技能,以挖掘出运动员的竞技潜力,保证运动员临场的理想发挥,取得尽可能好的成绩。但是:一、心理现象是多水平分层次的机能系统,极为复杂。二、心理是观念的东西,很多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三、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千差万别,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基础参差不齐。四、运动心理学又是心理学分支中最年轻的一门科学,心理训练的方法手段及其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发展。对于训练巾的一些问题,还没有普遍适用的答案,加上其它  相似文献   

15.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兴趣都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学生内心的不满足引起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激奋,引起一连串的行为,导致学生从事某种活动,从而缓解激奋心理。至于学生是否具有这种“学习需要”这与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与情感有直接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论运动心理学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人与社会相结合、多重范式相结合等原则,讨论了发展适合中国特色的心理训练方法、提高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质量、扩展研究领域等问题。倡导运动心理学的本土化,在于对运动心理学发展的主体性进行反思,突破为西方所垄断的学术思考与表达之象征体系;同时,也是中国运动心理学对世界运动心理学发展做出贡献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论心理唤醒概念的强度-方向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唤醒一直是运动心理学领域中倍受研究者关注的研究内容,在这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心理唤醒的概念问题却很少为研究者所重视,不同研究者对心理唤醒概念的理解不尽一致.本文分析了以往有关心理唤醒概念理解上的两个误区,并在分析已有心理唤醒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唤醒的强度-方向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8.
谈游泳教学中的心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游泳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活动都是十分复杂和强烈的。初学时的怕水心理,水温较低时的畏难心理;刚学会时盲目追赶的心理;巩固提高阶段中的怕苦、怕累心理;后进生的悲观心理等等。如何了解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状况与各种心理活动规律,解析在游泳教学中心理学问题,并利用有关运动心理学知识,采用合理的教学、训练措施是使学生保持旺盛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及时正确地评价学生完成动作质量和学习成绩,便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对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实施长期、系统的科学监测,以便在重大比赛前科学地调控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是体育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心理学等研究方法,研究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特点和规律。研究认为,1)运动训练的科学监测包括身体机能诊断与监测、运动技战术诊断与监测、心理状态诊断与监测等多方面。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主要采用生理机能指标、血液指标、激素类指标、免疫学指标,结合训练过程分析训练前、后的身体机能变化特征,准确地评定运动负荷和训练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优秀运动员运动技术诊断主要采用影像测量与分析、力学理论分析、力的测量与分析等方法,对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技术优化,解决运动员的技术训练问题,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在优秀运动员心理状态评价上,根据运动专项的不同,心理状态诊断和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心理与神经疲劳状态、注意力水平、专项认知水平、心理技能水平、比赛心理兴奋点的状况、团队凝聚力等;2)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主要是指:根据训练目标和相应的训练计划,运动员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其竞技能力在比赛期间所出现的相对最高和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竞技状态的调整研究主要集中在训练经验和实验测试两个方面。研究重点介绍建立个体最佳竞技状态模型、赛前运动负荷调整、合理膳食调配与营养补充、竞技心理状态调控等方法;3)中国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研究特点表现在3个方面:注重优秀运动员个性特征研究,形成科研团队进行综合性研究和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运动实践。  相似文献   

20.
林莺 《当代体育科技》2020,(9):252-252,254
运动员、教练员和运动心理学工作者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比赛前运动员的心理准备对运动员比赛的发挥至关重要。竞技运动中,自信心是影响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发挥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已愈来愈引起国内外心理学者和各级教练员的重视。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在把握运动心理学研究新动向的基础上,对体育运动中自信心概念的界定、在竞技运动中的表现与操作水平的关系以及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等问题做一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