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欧阳修触怒权臣高若讷,被贬夷陵.此时的唱和活动与唱和诗作明显减少.夷陵唱和在内容上,以歌颂友谊为主;其次是关心民生疾苦;再次为歌咏自然山水.沉沦下僚的生活,使唱和诗作内容现实性增强,袁枚说:"庐陵事业起夷陵,眼界原以阅历增."这一评价极有见地.  相似文献   

2.
庆历三年,欧阳修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庆历新政,然而第二年新政即告失败,欧阳修被贬滁州。滁州之贬,使欧阳修进一步看清政治的复杂与仕途的险恶。居滁州一年头发尽白,心灵的打击远甚过夷陵之贬,遂自号醉翁,有归隐之志。这些对欧阳修在该时期的唱和诗作的内容与艺术手法产生直接的影响。此时期唱和诗作在内容上以人文色彩浓郁的咏物诗为主,有意避开政治;其次为山水游记诗,借山水以求自持自适;再次为关注现实人生,"有为而作"的诗学思想在曲折中坚持;最后歌颂友情之篇也有一定数量,在逆境中互相安慰。在诗歌艺术上,平淡与巧劲齐芳,流畅与涩硬并美,对宋诗的发展与成熟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翁方纲作为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学者、诗人,其诗学思想由唐入宋,并进而发展成"肌理说"。本文通过探究翁方纲早年的文化活动,来了解这种诗学思想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晚期一改"兼济之志",写作了大量闲适诗。为了探究他晚期诗风转变的缘由,本文主要从时代风尚、儒家思想、仕途经历、释道信仰、陶潜影响、洛阳文化六个方面来阐明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对苏轼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思想上,也直接表现在诗歌创作上。通过对苏轼诗语出白居易诗歌的分析,从苏轼对白居易诗歌的受容与警惕这个角度,可以看出苏轼诗风与白居易的联系以及苏轼晚期诗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南宋词人张孝祥是苏辛之间承上启下的重要作家 ,他的词意境开阔 ,想象丰富 ,具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赠答唱和词 ,一反以往专写离情别绪的传统 ,唱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新战歌。本文试就这类词探寻这位力主抗战的爱国词人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7.
刘长卿生活在盛衰转变的大历时期,其诗歌具有大历诗歌的共性,即迷惘和幻灭,同时也有冷淡深婉的个性.从诗歌史发展的角度上看,其诗歌创作在盛唐诗风转变历程中有着先声和桥梁的作用.其诗歌在创作意识、主题构造、审美情趣等方面露气骨顿衰之貌,也隐约展现出即将到来的中唐“境敛而实”诗风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昌耀后期作品中弥散着无尽的"焦虑"情绪,与焦虑诗绪相伴的是诗风的巨大转变,诗体由富有时代特色的浪漫抒情诗转化为深沉郁结的散文诗体的叙述,内容充满病态的审美,底层艰难的生存处境和病态的精神状态被圣化为"美"、"崇高"甚至是"神圣"。这种转变是昌耀在无法调节理想追求的局限、个体命运的困厄、写作突破的压力等现实矛盾的状况下所采取的突围行动与结果。  相似文献   

9.
宋代同题唱和诗不仅具有切磋交流性、游戏性、竞技性,而且具有互补性以及深厚的文化意蕴。嘉秸二年,欧阳修、梅尧臣、韩维、刘敞、司马光等人为杨褒家琵琶女奴演奏《啄木曲》而作的五首唱和诗,就是同题唱和诗的典型范例。五首诗中传达出的宋代文人生活情状与雅趣、宋代乐奴的生存状态、宋代琵琶及器乐的演奏与流行,都展现出宋代诗歌十分具体乃至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清代诗人集会唱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也是研究清代诗歌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各类集会唱和伴随着遗民诗人的一生,从这些集会唱和的诗歌创作中可以看出清初遗民诗人的心态在甲申事变、南明灭亡和己未"博学鸿儒科"三次事件后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韩愈的诗歌创作是其文学思想的反映。他被贬潮州后,其创作似乎偏离了其文学思想的指导。文章通过分析韩愈被贬潮州后诗作的变化,认为韩愈被贬后诗作内容虽有变化,但其信仰及所坚持的文学思想并未动摇。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作为北寒前期文坛领袖,来到颍州后,直接促进了当地文学活动的活跃。他对颍州风物特别是对西湖的爱赏进一步提高了颍州的声名。他的“颍州情结”则直接影响了苏轼,使后来颍州又增添了一位名人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与父兄同时进入唐宋八大家之列的苏辙诗文创作颇为丰富,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他与苏轼的唱和诗。同时,身为北宋名臣的苏辙仕宦经历十分曲折,他的人生态度也随着际遇的变化而变化,但他对于自己济世救国的理想却始终执着。  相似文献   

14.
在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的创作中,出现了不少现实主义的力作,这些诗作滋生的土壤是李白复杂多变的人生际遇.中年的诗人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跻身仕途,却屡屡碰壁;晚年的李白命运多舛,把对生命遭际的慨叹化作对现实的关注,使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中凸现出现实主义的灵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欧阳修对“太学体”的排斥为出发点,指出他与石介在诗文革新中的不同态度。结合欧阳修对石介的批评详细分析了他们两人之间的分歧:首先,是思想上有“异”与“常”的区别:其次,指出二人之间对“道”的不同认识,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待文学的不同看法,总结了欧阳修的基本文学思想,肯定了他宽容、辩证的文学观对有宋文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孔子"士志于道"的表述是对中国士文化本质属性的经典界定;道与势的博弈的历史运动形成了士文化传统的内涵。欧阳修士情结的实质就是要依靠对"道"的诠释来恢复知识、思想及信仰的批评力与有效性,从而让士阶层获得对抗皇权的话语权力,进而实现士的一个古老梦想:居于政治主体地位。综观欧阳修一生,不难发现士情结与其生平相纠缠的轨迹。换言之,正是一种难以抛却的"自主性"的士情结铸造了欧阳修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谢氏诗群是南北朝诗坛上创作力量雄厚的群体。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使宋齐诗风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他们在创作中有意加强了自然景物描写的力度,加重了内心情感抒写的厚度,使赠答、送别、山水等诗出现了新的艺术气象和风格,完成了由玄理向抒情的转变。二是克服了大明泰始追求形式,用典繁密的弊端,在增大写景力度抒情厚度之同时,以清新的语言,俊美的秀句,完成了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转变。  相似文献   

18.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其平易风格的散文创作开启了一代文风。欧阳修散文平易风格的形成与他的思想特色密切相关,同时也深受宋代社会整体文化氛围和作家性格性情的影响。欧阳修的散文风格不仅体现了作家仁义宽厚、敏感细腻、贴近生活的文化性格,也体现了宋代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和归于平淡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的词史地位是在其词传播接受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确立的.宋代以歌妓为中介的口头传播方式和以印刷品为传媒的书面传播方式共同促进了欧词的广泛流传,并且起了不同的传播效应.宋代诸多词人深受欧词启发和影响,各有所得,并将之传承发扬.欧公写作艳词,然宋人多为其辨诬.宋代词论家将欧词视为雅词代表,而欧词的"诗化"倾向也遭到了部分词论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20.
由于钱谦益以及钱穆两位学者时于刘基入明后诗歌成就评价不高的缘故,对于刘基文学研究中其入明后诗风及诗学思想的研究向来缺乏足够重视.刘基入明后诗歌创作占其诗歌总数六成以上,这些诗歌所体现出来的主导风格并非其元末诗歌所表现出的雄奇苍深之诗风所能够概括,而是体现为一种鲜明的婉丽风格.这种风格是在刘基入明后创作心态转变及明初特殊的诗坛风气双重作用下酝酿而成的,较其入明前的作品,这一时期的诗作失却了元季对社会关注之广度,而凸显出对生命思考之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