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墓志铭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宝库。许多名人逝世后,人们在他们的墓碑上留下了流芳百世的墓志铭;也有些名人生前就自撰了墓志铭,倾注对后人的希望。名人墓志铭往往简明、幽默,闪烁  相似文献   

2.
墓志铭拾趣     
墓志铭是对人一生功过的总结,然而有些墓志铭却远远超出了这个意义一它使人沉思、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3.
赵璐 《成才之路》2012,(12):98-I0015
时下,一种新的网络文体——“三行墓志铭”备受学生追捧。 墓志铭作为一种悼念性的文体,历来给人感觉有些沉重。可是在网络时代,无论是学一段电影中的“人生告别会”,还是写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墓志铭,那些略显调侃却又不失理性的语言。既将现实的情绪幽默表达,又感悟了生命。  相似文献   

4.
墓志铭,由于其文体的特殊性,多数成为"谀墓"的产物。而曾巩继承韩愈、欧阳修等人创作墓志铭的优良传统,主张铭以载道,在理论上明确提出墓志铭的创作要"蓄道德而能文章",表现在具体的作品中,他所创作的墓志铭正是其"蓄道德"的结果,曾巩的这种载道为铭的方式能够起到抑恶扬善的作用。曾巩认为墓志铭"义近于史",主张以写史的精神来创作墓志铭。在写作方式上,曾巩所创作的墓志铭不拘一格,因事设体,平中见奇,文采斐然。同时,曾巩在创作墓志铭的过程中,往往融叙事、说理、言情于一炉,含情于铭,情深意远。  相似文献   

5.
人去世了,在埋葬他的地方立个碑,刻上死者的生平事迹,这就是墓志铭.数学家们生前献身于数学,去世后就在他们的墓碑上刻上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许多数学家的墓志铭都耐人寻味,寓意隽永,真是  相似文献   

6.
《宋故范府君墓志铭》记载了北宋县官范天祐的生平仕宦和家族关系,但志文存在舛误之处:其曾祖范谏的赠官应为勋官骁骑尉,而非右骁骑将军;祖父范祚应为“监察御史守武功县令”,而非“行武功县令”,曾任武职。墓志讹误背后透露的是复杂的政治景观:宋代知县(县令)的恩荫范围仅及直系子孙,因为雷简夫家族势力强大,范氏墓志铭难以直书其恶;范伟和雷简夫等豪右危害地方,导致治理困难;墓志铭所载冒荫案的审理透露出御史台会干预地方司法、皇权会影响司法审判结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墓志铭是一种实用古代文体,其用途是为过世者而写。墓志铭作为刻石的一种,能完整地保存汉语的字体、书体、文体。宋代墓志铭保留宋代字体、书体、文体特点,是研究汉语史中近代汉语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腾冲出土的明代墓志铭,有力实证了腾冲明代历史和汉族文化,可证地方志书的准确性,亦可解地方志书之误,是研究地方文化十分重要的物证。  相似文献   

9.
自撰的墓志铭,可以说是本人的临终一瞥;他撰的墓志铭,或者表达生者对死者的感情,或者代死者回首生命。无论自撰还是他撰的墓志铭,写得优秀的,总能在寥寥数语中,或寓幽默,或寓警策,令人难忘。名人墓志铭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这黄土下的灵柩;让我安息者得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定遭亡灵诅咒。——莎士比亚自撰墓志铭他没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一次海水的变幻,化成了富丽而珍奇的瑰宝。——雪莱溺海而亡,他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剧作《暴风雨》中的台词  相似文献   

10.
张云珂 《文教资料》2014,(29):104-106
墓志铭作为古代非公务应用文的一种,始于春秋,在南北朝之际逐渐成熟,在古代文体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墓志铭的含义为起点展开,明确墓志铭的内涵,继而分析其产生及特点;接着根据墓志铭自春秋至唐的历史流变来发掘墓志铭的文体特征,总结每个朝代的墓志铭在文体特征方面出现的新特点,并对具有代表性的的墓志铭名篇进行分析,更直观清晰的归纳出墓志铭文体特征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墓志作为一种重要的出土文献,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我们在认真阅读《全唐文补遗》第六辑收录的墓志文献时,发现其在校勘、标点方面存在着一些可商之处,在对照拓片、研读录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字学、词汇学等方面的知识,列举其数例,分条校补,敷衍成文,希望对有助-y-~_升《全唐文补遗》的使用价值,并对唐五代墓志整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东晋南朝墓志文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资料,主要是与墓主籍贯、婚姻、仕宦、爵位及葬地等相关的历史地名。墓志所载的历史地名,不仅有助于补充、核实与纠正相关文献记载,而且有利于深入认识和判断东晋南朝的某些历史地理问题,如侨置与"土断"等。此外,解读墓志地名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六朝士族政治、婚姻等研究领域的拓展也不无裨益。以南京出土的6方陈郡谢氏墓志为例,墓志地名集中反映的诸多情况,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整个六朝谢氏一族的兴衰历程。  相似文献   

13.
墓志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往往大量使用成语典故,以与典雅凝重,婉转深沉的文风相一致。由于时间相隔较久,或出典隐晦,或石花干扰,造成对一些字形不易识别或识别错误,影响了对文献的正确阅读和准确理解。对近些年唐代墓志释文整理中出现的典故释读错误予以校勘,并举“牙琴”“、过隟”“、摽梅”、“循陔”典故等为例,分析墓志中典故释读出现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洛阳新获墓志》收录墓志183通,其中隋唐墓志115通,占全书总数近三分之二。这一百多通墓志,大致反映了隋唐书法基本面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隋唐墓志的书法价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订正了前人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墓志语料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重要的词汇研究价值,但是有大量的词语被《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所失收。现考释其中的词语16条,为大型辞书的编撰和汉语历史词汇研究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6.
裴恒涛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3):93-96,100
唐代墓志是研究唐代社会的重要资料,是唐人从人世间到幽冥界的历史印记。从出土的唐代墓志可以看出,其涉及人物众多、资料丰富且撰写水平高,展现了唐人丰富的丧葬文化、多元的思想观念和浓厚的门第观念。随着更多唐代墓志的出土及其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唐代社会的认识将会更加细化,唐史的研究空间也会因此得到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钱谦益的女性墓志铭,从中分析其夫妻观、女性观以及表现方法上的某些特点,并据以探究其背后蕴藏的文化意义。钱谦益钟情于挚友性质的夫妻关系,反映出晚明文人渴求精神生活的舒畅,并且向往日常生活中无拘无束、和谐美满的身心自由。钱谦益弘扬女性的阳刚之气,鼓吹女胜于男的观点,则体现了他的政治焦虑和反思意识。钱谦益的自我抒情和借题发挥,以及顽固的尚古思想,使得他的女性墓志铭在颇具文学色彩的同时,又有难以避免的矛盾和弊端。  相似文献   

18.
陈乃乾先生的《清代碑传文通检》是一本重要的清代碑传史料目录工具书,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资料缺失和错讹。论文对该书中的部分徽州人物资料作了补正。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唐代墓志作者研究的阙略,严重影响墓志研究的深广度。从作者角度来考察墓碑文文体,其丕变趋向大致是由雅趋俗的。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洛阳一带出土了数量空前的汉唐碑志,并陆续出版,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齐运通先生多年来广泛收集散落民间的墓志,选取精品,编为《洛阳新获七朝墓志》一书。该书凡收墓志444件,其中以唐代最多,共371件。该书所收唐代墓志有几点特征:一、收入唐代正史有传的几位重要人物的墓志,可补充、纠正正史,如王宰、狄兼谟、崔郸等墓志;二、该书涉及唐代政治史的文献极其丰富,如李克用代北起兵时间、安禄山叛乱时的自身定位、王朝称指表达等;三、该书墓志包含有许多关于家族、婚姻、妇女等问题的珍贵记录,其中许多唐初显宦家族后人的墓志,留下了各自发展繁衍的记录;四、借助该书,可以发掘众多当时颇有文名而后世不显甚至湮没无闻的文士;五、保存了诸多书家的作品以及家世史料。该书中值得学者关注的地方很多,堪称七朝历史研究尤其是唐史研究的史料新渊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