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道主义是人类共通的话题,但其在中西方却有着不同的表现,从《母亲和我们》、《德伯家的苔丝》两部作品中可以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哈代的代表作《苔丝》与《无名的裘德》自成书以来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目光,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解读该两部著作,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文章从国内与国外两个维度来阐述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外研究者对该两部巨著的研究现状,以期读者能更好地从多个角度理解这两部作品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3.
对意象的巧妙运用是《苔丝》和《觉醒》两部小说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两位作者不约而同地在作品中使用了一些类似的自然意象,但由于不同的故事背景和作者视角,这些自然意象在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和特点。选取鸟、太阳、花、季节这几项自然意象为例。分析比较这些自然意象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女性现。揭示这两部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相似文献   

4.
《德伯家的苔丝》和《骆驼祥子》分别是英国作家哈代和中国作家老舍的作品。这两部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本文运用悲剧理论和美丑原理来看它们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霍桑的《红字》两部作品最显著的艺术特色都是其象征主义表现手法。它打破了浪漫主义所惯用的直抒胸怀的手法,通过象征暗示,来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事物,人与人之间的隐秘关系。文章通过对这两部小说中的三个主要象征人物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了解到两住大师的象征艺术写作手法的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6.
《简爱》与《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都是刻画女性内心情感的细腻动人的经典英文小说。《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与《苔丝》的作者托马斯·哈代分别生活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早期和后期,两部作品的问世时间相隔43年。这43年里,英国从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繁荣期到以宗教和农业为主导的年代再到自由的资本主义的垄断期,这一过程中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思想使长期统治人们的宗教信仰遭到了质疑,夏洛蒂·勃朗特"清教徒"式的信仰与托马斯·哈代"威塞克斯"的悲剧情愫正是英国同一时期两个阶段人们思想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何亚敏 《考试周刊》2011,(44):26-28
《苔丝》与《无名的裘德》被批评界公认为哈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然而通过细致地研读文本,作者发现该两部作品中蕴含有丰富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想质素。本文从人与道德的分裂这一角度试图挖掘出它们所含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主要从《圣经》原型角度来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人物性格特征,让读者对这部作品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除了传统的宿命论观点外,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部文学作品,从而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9.
《德伯家的苔丝》与《圣经》的明分与暗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中苔丝一直在寻求道德上的救赎,罪恶里的解脱,但苔丝的个性和社会的现实使悲剧成为必然;小说作者哈代本人曾经把整个故事看成是"众神的主宰对苔丝的戏弄";阿历克是造成苔丝痛苦的原因,却得到了道德上的保护,而苔丝真正爱过的安琪儿(英文Angel意为天使),却遗弃了苔丝,作者在作品中多处用重墨讽刺圣经中所宣扬的德福报应观.同时故事发展结构中却包含了"突转","发现","苦难"这三个贯穿在《圣经》福音书中的成分.于是一种复杂的双重关系将《苔丝》和《圣经》紧密的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0.
试论祥林嫂与苔丝悲剧形象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女主人公祥林嫂与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两相比较,探讨她们的共性与差异,能更好地理解两部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相似文献   

11.
托马斯·哈代的名作<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苔丝的姓氏从一个普通的"德北"向贵族姓氏"德伯"的变迁,引起了不同人物对她的矛盾的认识.虽然她的贵族姓氏多次成其命运的转折点,但苔丝对于贵族意义的认识和现实中贵族特权的消亡、苔丝贵族身分的实质不复存在和依然存在的阶级观念,决定了苔丝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2.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的代表作之一。《苔丝》写的是一个美丽、纯朴、天真的农家少女在家庭窘境与社会传统习俗的双重挤压之下,通过和亚雷、克莱尔两个男人的爱情纠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故事。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小农经济和农民阶级的毁灭,对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本文首先重点讲述了苔丝命运轨迹的三个阶段,进而从性格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思想因素,政治因素和宗教因素方面分析了苔丝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英国伟大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不朽之作《德伯家的苔丝》,打破了英国文学主流文学传统将男性作为创作主题、把女性作为文学中附庸的角色模式。从女性主义观点分析该小说的主人公苔丝,发现其远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受害者,而是一个有着崇高人格、独立自主、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苔丝的形象具有超越其时代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Tess of D'Urbervilles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famous tragedy work of the British writer Thomas Hardy. In this novel, the main character, Tess, is a tragic figure. The tragedy of Tess is not accidental.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tragedy of Tess as a wom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y. It is important to strive for economic independence, equality of love and marriage for woman like Tess. Similarly, in the modern society, if women want to maintain equality with men, they must keep themselves independence in economy fi rst, instead of relying on men.  相似文献   

15.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哈代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农村姑娘苔丝的悲惨人生故事。纯真善良的苔丝被恶少阿历克诱奸,又被心爱的丈夫安琪儿抛弃,遭受身体和精神双重压迫的苔丝最终举起屠刀将阿历克杀死,也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父权制社会下的男性中心主义及虚伪的道德习俗等给苔丝带来的灾难,并进一步探讨苔丝在重压下成长为哈代笔下独立自主的新女性的历程,以揭露资本主义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及由此导致的女性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6.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Thomas Hardy, an outstanding realistic writer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s literary world. In his work, Hardy has created a new image filled with female consciousness,Tess. This paper just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ess' s female consciousnes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consciousness of self-reliance, consciousness of protest.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人的创痛——《苔丝》与《嘉莉妹妹》主题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传统道德、冷酷的现实社会和爱情与金钱冲突三个方面对哈代的《苔丝》和德莱塞的《嘉莉妹妹》的主题作比较,能更好地理解这两部作品及两位作家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1840-1928)创作的《德伯家的苔丝》小说的副标题称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这其中的“纯洁”二字,引出不少争议。哈代之所以固守着苔丝的纯洁,这与他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着根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嘉莉和苔丝,文学作品中的两位著名女性,境遇相似,命运却截然不同。比较两人在相同的境遇下对金钱和爱情作出的不同抉择,不难找出导致她们不同命运的直接原因,以此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物质、寻求爱情的现代女性留下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