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争取更多奖牌,是奥运会主办国的奋斗目标之一,也是共体育组织在奥运中承担的主要任务。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分析归纳了第27届奥运会主办国澳大利亚在竞技体育投入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各项经费所占比例和具体数据,为我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总被引:111,自引:8,他引:103  
为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体育在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国家体育总局经过充分调研,经过1999年、2000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修改,制定(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纲要明确了21世纪前10年我国体育的指导思想、基本战略和奋斗目标。提出:10年内,大众体育普及及程度明显提高,体育人口达总人口的40%左右;竞技体育保持亚洲领先,夏季奥运会前列,实现冬季奥运会零的突破;体育产业初具规模等。《纲要》是我国体育今后10年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3.
<正> 尽早实现竞技体育的腾飞,在2000年奥运会上为国争光,是当前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我们体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愈来愈依靠科技进步。体育科研为竞技体育服务,则是完成这一政治任务,实现奋斗目标的必需手段。当前运动成绩能否提高,直接与科研服务的质量和方式息息相关,并与社会公共关系的协调效果,有密切联系。所以,探讨体育科研为竞技体育服务的最佳方式,研究运动成绩与社会公共关系的相互联  相似文献   

4.
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成功主办和本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出色表演,令国人完全沉醉于竞技体育的欢呼胜利之中,各种名目的奖金飞向奥运金牌得主。竞技体育以其独特的振奋民族性的扬其国威性,而受到世人注目。特别是随着我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工作的展开,竞技体育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与竞技体育发展密切相关的学校体育似乎尚显得有些不起眼了。因此,进一步探讨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相互关系,引导人们的认识,无疑有助于我国体育强国目标的尽早实现。  相似文献   

5.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那么如何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转变则成为我国下一阶段体育发展的奋斗目标。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专家访谈法明确"体育大国"、"体育强国"的内涵,以此探寻实现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刘长春的首次参加奥运会到刘翔的雅典夺冠,中国人实现了从病夫弱国到体育大国的转变。2008年北京奥运会8951枚金牌和100枚奖牌的骄人战绩,使世人不再怀疑中国是否是体育大国。然而,体育大国并不是中国人体育梦的终点,体育强国才是我们在伦敦奥运会及以后各届奥运会上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2000年,和着新世纪的鼓点,踏着奥运的节拍,中国体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是充满激情的一年,这是令国人狂欢的一年。尽管时光流逝,但仍有那么多的镜头值得我们慢慢回味。 2000年,中国体育“大片’不断;2000年,中国体育佳片有约。 片名:《捍卫青春》 类型:青春片 主演:中国体操队 精彩程度: 剧情简介:奥运会男子团体冠军,是中国几代体操人追逐的梦想。在近几年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  相似文献   

8.
从刘长春的首次参加奥运会到刘翔的雅典夺冠,中国人实现了从病夫弱国到体育大国的转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51枚金牌和100枚奖牌的骄人战绩,使世人不再怀疑中国是否是体育大国。然而,体育大国并不是中国人体育梦的终点,体育强国才是我们在伦敦奥运会及以后各届奥运会上的奋斗目标。对体育强国,世界的共识是:一个国家不仅能在奥运会上获得  相似文献   

9.
中国竞技体育未来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中国竞技体育不断发展的形势以及备战伦敦奥运的需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促进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是对我国体育事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未来的科学定位,是对竞技体育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理念、实施机制再次革新与重估的导航.在这种背景下,竞技体育应该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实施机制上应该继续保持并提高发展水平,坚持与完善"举国体制"、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走体育科技创新之路,加快融入国际体育社会和世界体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科技进步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作用与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在2000—2005年期间体育科技进步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作用与贡献进行了定量和实证研究。测算了2000—2005年期间体育科技进步对我国竞技体育的贡献率,分析了体育科技进步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动态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当前,被誉为“中国大趋势”的改革之举正在九州方圆的土地上全面开展。 体育战线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 国家体委领导指出,我国体育运动“在本世纪的奋斗目标是:普及城乡体育运动,达到世界第一流的运动技术水平,建设现代化的体育设施,拥有一支又红又专的体育队伍,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之一”。 要实现这样一个宏大的令人振奋的战略目标,要在本世纪末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之一,就必须制定一套科学的、实事求是的体育发展战略及其具体对策,这样,才  相似文献   

12.
体育理论     
G80 20010944共和国竞技体育50年的文化反思-西方斯泡特(sport)引进中国的总评述〔刊,中〕/韩丹//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16(3).-1-5,9(XG)竞技体育//发展史//中国//体育文化//改革。斯泡特体系(sports system)是西方工业文化的产物。19世纪初引进我国。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适应计划经济的改革,由于政治的需要,建立了特殊的争光竞技(Honor contents)体制,对我国社会和体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进行再改革,这是深化体育改革的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3.
社会体育事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基础上的公益性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社会体育的发展。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导致各个区域的社会体育发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本文以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体育的发展的状况为例,分析经济与社会体育的发展关系,探索落后地区社会体育发展的道路,以促进中国社会体育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目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984年10月,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提出了新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成体育强国,以增强全民族的体质,强国强民”。《通知》作为一个宏观号召,并没有明确“体育强国”的内涵及其具体指标。国家体委旋即组织班子,按《通知》精神制定了我国建成体育强国的战略构想——《2000年中国的体育》。这篇战略构想首次揭明了“体育强国”的内涵,确立了本世纪末我国成为体  相似文献   

15.
2000年至今,体育旅游研究引起我国学者广泛关注已有十几年时间,但当前对“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仍比较模糊.界定清楚体育旅游的概念是开展体育旅游研究基本前提.通过国外体育旅游概念的追溯,对我国学者对体育旅游概念研究的分析,运用逻辑学的方法对体育旅游概念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步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找准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方向,确立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有效手段。一、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由一个体育大国出发。逐步铸造一个体育强国,成为奥运会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一个新的奋斗目标。从眼下看,这还只是一个模糊的,偏重于心意表白的愿景。因为实现它的具体目标和措施还在制定当中。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四大内容之一,是我国国民体育的基础。学生的健康状况如何,不仅关系着他们能否完成学习任务,顺利地成长为四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而且关系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盛衰。学校体育的任务,既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工作的奋斗目标,又是衡量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工作成绩大小的尺度。因此,对于学校体育的任务,我们不能不进行认真、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镇社区体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涛  桑莉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5):49-52,72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1996年和2000年城镇社区体育的活动点、居民参与、活动场所、活动经费、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中国城镇社区体育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加强领导、增加设施、加大投入、制定评价标准是夯实城镇社区体育在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体育消费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形势下体育消费的战略思考郑州大学马宇峰一、新形势为体育消费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000年和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总奋斗目标,势必会促使社会各行各业,积极克服一切不利因素,挖掘内部潜力,完成本部门的任务。随着各项奋斗目标的逐步实现,社会生产力会得到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