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有一章内容为“各种环境中的动物”。该章内容在呈现形式上是根据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将动物分为三类,并分别选取代表动物进行研究。这种编排方式遵循了动物的进化规律。实际上在每一节里面,教材所选取的主要内容则是动物的“运动”与“呼吸”,当然在教学中,师生们真正要研究的也是动物的“运动”与“呼吸”,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因此围绕动物的“运动”与“呼吸”展开。动物的“运动”与“呼吸”是贯穿整章内容的“教学暗线”,本章教学内容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许多作家热衷于写“动物小说”,文坛上甚至出现了“动物小说”热潮。像贾平凹的《怀念狼》、姜戎的《狼图腾》、杨志军的《藏獒》,这些都是名噪一时的长篇“动物小说”。至于写动物的中短篇小说那就更多了。不过现在人们一般不把它们叫做“动物小说”,而是换了一个新的说法,叫“生态小说”。好在这并非换汤不换药,因为和“动物小说”相比,“生态小说”中确实出现了某些新的精神质素。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析本课共安排了“动物SOS”“、快乐寻访”“、猜猜我是谁”“、动物小百科”“、明星一族”“、小小饲养员”六个活动。这六个方面的活动由兴趣入手,注重实践体验,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时主要是学习前面四个活动。活动目标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2.行为与习惯:通过快乐寻访以及饲养小动物等活动,养成自觉保护动物的良好行为习惯。3.知识与技能:通过制作“动物明星卡”和开展“动物小百科”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习性,增长有关动物…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教学》(1999·5)刊登了短文“给有益动物和有害动物一个简称”。该文认为,可以用“益虫”作为“有益动物”的代称;用“害虫”作为“有害动物”的代称。对此,我不能苟同。理由如下: 把青蛙、黄鼠狼等称作“有益动物”,既合乎习惯,读起来也很“上口”,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实在没有必要改称它们为“益虫”。 该文引《大戴礼·曾子天圆》:“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认为“虫就是泛指动物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这是不恰当的。因为这些古籍并非生物学的专著,引文不过是古人对动物分类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设计思路 在开展大班“神奇的动物”主题活动中,一篇呼吁让野生动物回归自然的新闻引发了孩子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班上开展了“我最喜欢的动物朋友”、“我是保护动物小卫士”、“我是小小讲解员”、“给野生动物安家”等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6.
动物在库切的小说《耻》中扮演着重要地位。“耻”不仅涉及人类社会,而且笼罩于小说中的动物。库切使用大量的动物隐喻以展示主人公卢里的“动物性”,并通过动物的遭遇折射卢里的命运,反映“耻”的主题。该文从动物批评研究的角度,探索动物在《耻》中的文化功能,研究动物与卢里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文中有一些用动物名称作修饰语的短语和成语,如“鼠窜”、“牛饮”、“狼吞虎咽”、“龙腾虎啸”、“猴急”、“蚕食”、“鲸吞”等等。英语中也有一些从动物名称衍生而来的修饰语。我们仔细研读下列修饰语会发现,这些修饰语不仅与动物名称直接相关,而且还具有动物的特性。使用这些修饰语会使你的表达更简洁、更生动。  相似文献   

8.
“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这是意大利修道士坚·弗朗西斯的倡议。弗朗西斯为人类与动物建立正常文明的关系做出了榜样。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世界动物日”的宗旨是宣传饲养伴侣动物所带来的乐趣,让公众意识到动物对人类社会所做的贡献,推动人们以负责任的态度饲养伴侣动物.  相似文献   

9.
人与猴     
动物园里,大人指着笼子里的猴.对小孩说:“你知道这种动物叫什么名字吗?” “不知道。”小孩看着上窜下跳的猴回答。 “记住,孩子,”大人说,“这种动物叫猴.是专门供咱们人类开心的动物。”  相似文献   

10.
深圳狗教授与孩子共庆“世界动物日” 2013年11月3日,首次“狗教授”亲子嘉年华在深圳开幕。来自亚洲动物基金的“狗教授”们,用“扮猫扮狗趣味涂”、“猫猫狗狗伴你行”、“安全相处我知道”等有趣的课程,让大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生命教育公益活动。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也有丰富的语言,它们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都能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这就是动物的“语言”。不仅如此,有些动物的“语言”还会长距离传递,与人一样也能“长途通话”,  相似文献   

12.
(1)百分之五钱钟书说:“牛是最谦虚的动物,别的动物可以吹牛,但是牛不能自己吹自己。”韩寒说:“马是最诚实的动物,别的动物可以拍马屁,但是马不能自己拍自己。”我说:“人是最古怪的动物,别的动物不可以杀人,但是人能自己杀自己。”  相似文献   

13.
新修订的《德国民法典》关于“动物不是物”的规定,是指动物既不是物,也不是人,动物就是动物。这一规定是民法(特别是大陆法系的民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大变革,它宣布了当代民法的一种新理念,是对传统民法理论中“人、物二分法”、“主、客二分法”的研究范式的突破。“主、客二分法”在法学中的经典表现是,世界仅由人与物组成,不是人就是物,不是物就是人,人永远是主体,物永远是客体。这种“主、客二分法”有许多弊病。环境资源法学主张“主、客一体化”,“动物不是民法中的物,也不是民法中的人”的观点一直是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动物既区别于人又区别于物,法律可以确认动物享有权利,但动物权利不是人权,享有权利的动物也不是人。  相似文献   

14.
动物间谍     
马冬梅 《中学科技》2008,(12):43-43
据报道,美国科学家正试图将精密电子仪器植入动物体内,以“培训”出神出鬼没的“动物间谍”。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突出的是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按照动物生存的环境,本章分为“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动物”三大板块。本章的内容和以前的教材相比,减少了知识的容量,增加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这就意味着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态度和情感很大部分是通过探究性学习来获得的。  相似文献   

16.
章从中信息处理的角度探讨了“从小”的语义指向,得到了“从小”语义指向的流程图。“从小”的语义指向与全句的[ 动物]体词有关。[ 动物]体词都在“就”前,“从小”指向“就”前,[ 动物]体词有的在“就”前有的在“就”后,与前后体词的辈分有关:前是后的同辈、小辈或辈分不明,“从小”指向“就”前,前辈分高于后,“从小”指向“就”后。  相似文献   

17.
中文中有一些用动物名称作修饰语的短语和成语,如“鼠窜”、“牛饮”、“狼吞虎咽”、“龙腾虎啸”、“猴急”、“蚕食”、“鲸吞”等等。英语中也有一些从动物名称衍生而来的修饰语。我们仔细研读下列修饰语会发现,这些修饰语不仅与动物名称直接  相似文献   

18.
人类有自己的语言,生物界许多动物也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叫声。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人的语言有2000种左右,而在动物王国里,动物的叫声远不止2000种。对于各种动物的叫声,汉语称谓较简单,虽有狗“吠”、狼“嚎”、狮“吼”、虎“啸”之说,但我们可以笼统称之为“叫”。可  相似文献   

19.
大学动物福利联盟于1926年成立,并正式将“动物福利”作为科学概念提出,初步在实验动物领域实践与发展了与此概念相关的科学与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集约化养殖方式下的动物福利问题日益突出,科学界展开了关于“动物福利”科学定义的热烈探讨,呈现出多元化的察思与研究方式。至20世纪90年代,统一的“动物福利”定义得以形成,并在广泛的领域内被逐渐认可,成为动物福利科学建制化的重要基础。“动物福利”源于伦理关切,但最终成为一门独立、完备的科学,这反映出其概念与定义的“元范式”内涵,并展现了该范式历经演变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曾几何时,我只是一普通的低级动物,整天四处奔波——为寻觅食物也为逃避高级动物的捕杀,可是现在,我却成了重点保护对象,被成百个高级动物侍候着。多么奇妙的事情!高级动物——也就是自称人类的那些动物,给我制作了一大片“树林”。林中有“山”,有“瀑”,有“花”,有“鸟”,还有满枝头的“果实”。可是,山不巍峨,瀑不壮观,花不芬芳,鸟不歌唱,更不用说,果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