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闪光的部分,主张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不论学生的出身、地域、年龄以及天分、种族、品性、都能受到教育,并能因材施教。这在当时具有计划时代的意义。今天,重新认识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将对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平等思想的落实,具有深远的启示,也有助于架构21世纪我国新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思想史和政治哲学视域内对孔子“有教无类”思想进行重构,可以论证“有教无类”并不会因为过于理想化而缺乏对现代多元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教无类”不是关于受教者的事实判断,而是关于施教者的价值判断,要求施教者平等对待具有不同个体背景的受教者。“有教无类”既不属于精英教育,也不能被解释为平民教育,而更接近一种公民道德教育,其目标不是站在统治者维度的“化民成俗”,而是培养“君子”。将“君子”和“君子之德”借以解释为“良好公民”和“公民道德”,在思想史和政治哲学视域内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也揭示了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在公民道德教育层面对于现代社会可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卫卫  冷泽兵 《文教资料》2010,(16):119-12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多,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也因此蓬勃发展。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扩大了人才来源,给现代教师以启示。  相似文献   

4.
仁爱观是孔子最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孔子在爱亲的基础上将其发展到泛爱众的层面,这本身是对当时族类的一种突破。孔子的仁爱观是"有教无类"产生的理论基础;同时,"有教无类"又是对孔子仁爱观的具体化实践。本文将"有教无类"置于孔子仁爱观视野下,探讨"有教无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真实内涵,并进一步论述二者的关系问题,以期给予其正确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5.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闪光的部分 ,主张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 ,不论学生的出身、地域、年龄以及天分、种族、品性 ,都能受到教育 ,并能因材施教。这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今天 ,重新认识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 ,将对教育观念的更新 ,教育平等思想的落实 ,具有深远的启示 ,也有助于架构 2 1世纪我国新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孔子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基于全民教育、大众教育和教育公平的时代背景,通过对"自行束脩以上"的争辩、对"类"的争辩、对"有教"的争辩三个方面的辨析,研究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及其哲学内涵。在阐释"有教无类"之平等、正义价值理念的基础上,针对当下择校热与补课热、高收费与乱收费、高考加分与自主招生中的不正之风等教育不公平现象,从法律与政策支撑、亟须倾注全社会之力和对教育品质的追求三个方面,分析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温孔子的"有教无类"对现代教育有重要启示,践行"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有利于实现大众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哲学史上,义利问题一直是儒学的首要议题。关于一代儒学大师孔子的义利观,多数人认为孔子重义轻利,义利对立。笔认为,孔子承认人们对利的欲望和追求的正当性,他强调义利的统一,但由于社会环境所限而“罕言利”。孔子义利观对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格教育是人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第一个系统提出并实施人格教育的教育家,莫定了儒家的人格教育理论,并深刻影响了二千多年来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走向。在塑造“四有”新人的今天,有必要重新探讨孔子人格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理想人格的标准和特征、历史影响及其现代价值等问题,批判地吸取孔子人格教育思想的智慧和精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孔子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最重要的贡献莫过于他创立的仁学。“仁”是孔学的最高成就,也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对仁的考察和剖析,是理解孔子思想的关键。在孔子的论述中,仁智是统一的,仁是核心,智是实现仁的前提,由智而仁,仁智高度统一是他的为人之道和理想人格。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仁智统一学说的本质是“爱人”与“知人”的统一,人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一致,进而包括道德理想与人的知识、智慧的统一以及道德情感、信念、意志的统一。仁智统一学说奠定了儒家主体人格修养论的基础,它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不仅是传统教育的典范,而且也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意蕴,与民主自由教育思想异曲同工。孔子"仁"的思想彰显了以自由精神为旨要的仁的思想,其多样启发式教育,"践行式"、"尚真式"的道德教育思想具有时代超越性,对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理论与先秦人本主义教育哲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孔子以其"绘事后素"的教育本质观、"仁"为核心的诗教内容论、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论、君子成人的底线教学评价思想构成了一个朴素而完整的素质教育的理论体系。在课程与教学变革的今天,重新解读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地分析并澄清目前课程与教学变革过程中出现的本土与西方、继承与创新、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使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更加科学有序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庸”之道之根本方法论形成了儒家的入世精神。入世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理的处世观、取财有道且寡欲的义利观,其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将人植根于其生活于中的自然界和人际间,从而为现世的人营造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和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入世精神对于当今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孝”是儒家伦理学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道德范畴 ,其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子女、晚辈对父母、长辈的孝养、孝敬、孝谏和尊老的孝行为 ,又有子女珍惜自己生命以慰藉父母的谨言慎行、建功立业以彰显父母的孝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紧密结合当代社会实际 ,批判地继承孝传统 ,努力实施孝教育 ,积极倡导孝行为 ,不论是对于促进人际和睦、社会安定 ,还是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全民教育思潮是伴随着教育民主化进程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而出现的,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直接推动下,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了全民教育运动。这种思潮,正影响着我国教育理念的重塑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对当前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在注重修养的人格平等、强调社会和谐发展、重义轻利、追求精神完美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方面值得后人学习、借鉴、升华。  相似文献   

17.
简论孔子的"和合"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命题之一,追求"和合"、崇尚"和谐"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孔子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历史上的"和合"思想,并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形成了主要包括"天人和合"、"群己和合"、"人人和合"、"身心和合"在内的丰富的"和合"思想.继承和光大孔子的"和合"思想,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促进世界和平等,都是富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我国古代以儒家教育为代表的一整套教育理论和方法 ,它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教”与“学”统一 ,教的方法即学的方法 ;二是以学生个体学习为基础的教育方式 ;三是学生学习有一个自然的流程和较为稳定的方法 ,这种学习过程和方法有一种反刍的功能 ,即对儿时所学习内容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些特点对我国近代以来形成的以班级体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具有良好的补充和纠偏的功能。在揭示我国传统教学法发展历史和发展特点的基础上 ,具体分析评介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庸是孔子思想范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孔子思想体系的始终。中庸精神赋予了孔子的仁、礼等思想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透过中庸精神,孔子天人贯通的圣人气象得以呈现。孔子的中庸精神在两千余载后仍值得我们细细体味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