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建党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与优势、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才能在实践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了"政治发展道路"命题,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新概念,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概念的形成。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践的探索,经过了准备奠基、探索形成和发展创新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政治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探究其行之有效的实现方式。一方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应坚持多层次、多角度推进;另一方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能急于求成,而要稳中求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总体来说,中国道路是党中央和社会各界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一种高度概括,而中国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模式和发展模式。二者是密切相联和精神一致的不同用语,其现实内涵和话语的可用性,都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模式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当前,需要在落实"四个全面"中不断完善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来自于对苏联模式的突破,表现在发展道路、具体内容和民族形式三个方面,是相对于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理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理,主要体现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价值等基本原则的坚持上。中国特色与普遍原理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中国特色对普遍原理的某些内容有所突破,但仍然坚持了普遍原理。所谓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都是不可取的,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政治模式的改造视角看百年党史,可以清晰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中国文化的整体价值取向体现在政治领域是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政治共同体模式。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扬弃传统共同体政治模式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发展阶段,通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进一步巩固、优化现代共同体模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谐社会等发展道路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体现了我们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选择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探索中发展和创新。这些发展和创新主要表现在对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与政治道路统一体的新揭示,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历史地位的新概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科学内涵的新阐述以及将基层民主自治纳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新思想,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新举措,并在新形势下作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新部署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政治发展是20世纪40、50年代兴起的一个新的政治学研究领域。政治发展理论有其明确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它以政治发展问题,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为研究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它表明我国的政治发展道路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同于西方模式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方向的形象化表达,是切合中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发展之路,是中国现实社会性质同中国现实国情相契合的特殊发展之路。改革开放、求实创新的现实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的政治学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其发轫、开拓、新进展等政治发展的心路历程,有其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执政政绩、领袖魅力等政治法理性特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的主体批评即处于主体地位的中国文学批评本质上是一种权力话语。由于存在历史、理论基础、基本范畴和权力表征的不同 ,依次表现为道德批评、政治批评、人本批评。道德批评是存在于先秦至清末的以孔子儒家思想为基础 ,以正与邪、善与恶为基本范畴的伦理型权力话语。政治批评是存在于新文化运动至 2 0世纪 80年代的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 ,以革命与反动、进步与落后为基本范畴的政令型权力话语。人本批评是存在于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以准马克思主义为基础 ,以人性和主体性为基本范畴的知识性权力话语。审美批评虽然作为非主体批评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但是存在于中国文学批评的整体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12.
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力.时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思政课发展提出新方向和新要求,文章以此为依据,分析了思政课教学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方式和模式,以增强新时代成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达到新目标新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为国民提供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在指导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质与气派的新鲜经验。随着中国政党的介入与定位,中国社会发展出现了结构性调整与范式转向,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呈现出优良排序和相互增权的发展趋势。面对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政党要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实现治理再造,实现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带领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在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内生性与开放性的特点。所谓内生性是指它的形成有着独特的历史逻辑,植根于中国国情的深厚土壤,有着独特的文化渊源;所谓开放性是指它的形成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汲取了"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参考了发展中国家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德国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变迁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德国政治文化实现了从传统的纳粹权威政治到现代民主政治的巨大变迁,其中德国政治教育的重构与发展在改变、创造、维系政治文化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主要从政治教育理念转变、政治教育目标的更新、政治教育内容和主题的转换、政治教育体系的重建与发展等方面来分析研究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变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模式"成为海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海外学者深入分析了毛泽东在建国后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艰辛探索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他们认为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为"中国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强大的物质基础、明确的前进方向。毛泽东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在改革开放后被继承下来,并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毛泽东时代存在过于注重政治而忽视经济,过于注重意识方面的功能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毛泽东对中国道路的探索为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一条最基本、最成功的经验,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与时俱进地对民主党派的政治价值做出科学精准的定位。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到"参政党"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对民主党派科学的价值定位,极大地提升了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发挥了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实践表明,只有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科学地定位民主党派的政治价值,彰显民主党派的政治价值,才能顺利推进我国政党制度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已经成为指导中国发展的重要思想和原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也成为历史必然。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概括来说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展人。提倡和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要求,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还是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贯彻以人为本,必须实行对话式教育法、实践教育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  相似文献   

19.
政党的产生及其在实践中的功能和发展证明政党是现代国家建设的领导者。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国家现代化的成功领导者。它不仅体现在领导人民完成了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而且体现在开辟了一条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