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实现教学过程“教学做”一体化。即在教学中实现学习过程与将来工作过程一体化,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师与学生多重角色一体化。对于高职国际金融实务课程而言,基于“工学结合、素质本位、能力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从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与运行保障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要想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育人效果,须以思政教育为引领,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一体化”“学科建设—实践教学一体化”“素质教育—实践育人一体化”等四个不同层次的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探寻将思政教育融入四个层次创新培养模式的有效路径。以此提高学生应用、工程、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强化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科学求是品质和政治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卓越教师”计划作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备受国际、国内各大高校的广泛重视。“卓越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坚定的教育信念、敦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育思想、娴熟的教学技能、敏锐的实践与反思能力、自主的专业发展以及过强的创新能力。实施“卓越教师”计划应构建职前、入职、职后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参照的人才培养规格,修订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蓝本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借鉴学习CS和UGS优秀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建设“双师型”和“双导师”的师资队伍,制定政策吸引优秀生源,重视提高“卓越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呼声越来越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历史背景下,教师教育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弊端愈加凸显,构建教师教育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构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从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校校合作育人体系、校园教育教学和文化活动一体化育人体系、师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体系几个关键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5.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的角度出发,构建“准工厂化”人才培养实训共享平台,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学科建设及企业四者共赢的路径。建立“准工厂化”医学生物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开发实训项目,专创融合教学资源,使教学与科学研究一体化;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实训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对社会开放,开展科技服务,增加平台的教育附加值。形成学生+教师+高校+企业联合培养的“准工厂化”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工学一体化教师兼具专业工作者和教育实践者的双重身份,其教学能力的发展必然建立在作为专业工作者所具有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与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教育实践能力和教学技能的双重基础之上。技工院校教师正是通过参与专业与教育跨界实践活动的“做中学”和“行动中反思”,获得了关于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发展了教学能力。一、做中学:工学一体化教师的三类主要实践活动技工院校教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工学一体化教师,  相似文献   

7.
探索以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为突破口,遵循一体化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一体化设计各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教学标准体系的基本逻辑,衔接贯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面对专业人才贯通培养方案开发路径不清晰、课程体系衔接不到位、实践教学体系对接不紧密的问题,需要实践深入进行基于类型教育的人才需求调研、创新与类型教育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类型教育相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完善紧密对接类型教育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组建结构化“双师型”高水平专业教师团队的职业本科专业人才贯通培养方案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8.
对棉花实验班在课程体系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构建应用型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棉花实验班四年的改革实践表明,通过建立专门管理机构,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方法,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应用,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实现教学模式创新;加强校院、校企合作力度,形成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培养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总结了棉花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以期为农科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分析“本硕一体化”职教教师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现状,以机电类“本硕一体化”职教教师培养为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通过校企共建创新联合体——基于“三元制”构建“四层次、六阶段”的科教产教双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以期完善职教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职教教师复合能力和岗位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是探索并构建电大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基于此,教师就要“变教为导”,要由“教师、教本、教室”为中心向“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转变,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好教学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围绕“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校本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以及教学管理等要素出发,系统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根据各专业的行业背景和专业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如何构建能够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关系到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例,在明确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提出“三步走”的实践教学体系及相关配套支撑,希望能为高职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开放教育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施中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理念;二是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内涵,把握人才素质标准。树立全面素质、综合素质意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妥善处理素质与质量、教学与管理的关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事业发展的不变主题。嘉应学院把握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探索出多学科交叉培养、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为地方培养"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和企业"定单式"培养人才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举办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创新,近年来,职业技能竞赛已成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教学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尝试。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讲,参加、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不仅能提高参赛学生的动手实践等能力,还可以促进各参赛学校对教学管理成果的交流,体现了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而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的建设等都要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来构建、实施和组织。通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探讨和实践体会,论证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从"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转向"应用型或操作型高技术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地方本科院校要承担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就必须主动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形势,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怀化学院从2007年开始进行"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理论探索,2009年全面实施"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在教学思想观念更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实施、实践教学新体系建立、课程考试改革探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实践和"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了一条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取向和地方高校面临就业压力日渐严峻的大背景下,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实践证明,借鉴、超越高职,探索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材料类人才培养机制;搭建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新体系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三证”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主要立足点,是材料类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9.
本科教育教学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高等学校建设的基石。教育专业是高等师范学校的基础性和代表性专业,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改革为例,探索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改革思路。提出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打破单一封闭的专业定位,探讨和建构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课程结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培养目标,形成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李山  贺晓蓉  郭燕 《高教论坛》2011,(7):12-14,54
结合我国工程教育的实际,针对高校教育中专业设置过细过窄、学生工程训练严重不足等主要问题,以"大基础、大工程"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电气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即"2+1+1"分段培养模式。文章详细论述了"大基础、大工程"的教育理念以及"2+1+1"分段培养模式的含义,并重点就该方案中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校企合作模式等几个主要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