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汉王朝建立后。咸阳北阪成为京城长安的京畿重地和帝王陵墓区,并按照“事死如生”的葬制进行规划和建设。西汉王朝共经历了十一个皇帝,除文帝葬于霸陵,宣帝葬于杜陵外,其余九个西汉皇帝均葬于咸阳塬上,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的顺序是: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义陵、惠帝安陵、高祖长陵、景帝阳陵。其中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均建有陵邑,设立县治,进行供奉祭祀和管理,故咸阳塬又称“五陵塬”。《关中记》记载:“……五陵邑在咸阳塬上,咸阳塬亦称五陵塬”,可见五陵塬主要因五陵设邑而得名。五…  相似文献   

2.
陕西关中地区初步确定的帝王陵墓有六十五处,关中东部有十二处,时间跨度从远古帝喾时期至唐末,以唐陵为主,包括帝喾陵、北魏孝武帝元修云陵、西魏文帝元宝炬永陵、唐睿宗李旦桥陵、唐玄宗李隆基泰陵、唐代宗李豫元陵、唐顺宗李诵丰陵、唐宪宗李纯景陵、唐穆宗李恒光陵、唐文宗李昂章陵、唐懿宗李氵崔简陵等,多分布在富平县和蒲城县境内,为关中东部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生于624年,死于705年,享年82岁,葬于乾陵。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陵,位于西安乾县,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墓。其陵立有两块碑,"述圣碑"记载了唐高宗文治武功,而武则天"无字碑"却没有字。  相似文献   

4.
161号陪葬墓应为西夏“10号”帝陵,即神宗遵顼与献宗德旺的合葬陵。历史记载为遵顼、德旺陵的客观存在提供了诸多信息和可信的理论依据。而161号陪葬墓世所罕见的盗坑,形制特异的山形陵塔,凸现帝陵特征的形制等遗址特征表明它就是遵顼与德旺的合葬陵。一陵葬二主是西夏亡国前不得已采取的特殊葬制,反映西夏了亡国前真实凄惨的一幕,造成了帝陵无法封号,史书不能记载,后人难以破解的千古谜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死”、“葬”、“墓”、“坟”、“陵”这些字的形体分析,探讨了华夏葬制的因革与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史料及前人研究的成果,肯定麦积山第43窟即西魏文帝的文皇后乙弗氏寂陵(即魏后墓),并从洞窟建筑及造像题材、艺术等方面对该窟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六朝陵区多由两个以上陵墓构成。陵地的选定 ,除聚葬和风水因素外 ,还要考虑墓主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陵区内各陵之间 ,以及每个陵园中主从墓之间 ,按照墓主生前尊卑有规律分布。陵园内有陵门、陵垣、神道石刻、玄宫、寝殿等建筑。六朝特别是南朝陵墓有比较严格的等级差异 ,明显反映墓主生前身份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邯郸市赵王陵二号陵曾出土有三匹青铜马、一件透雕夔龙纹金牌饰、一件青铜铺首和200余片葬玉。具有完全写实风格的蒙古马的出土是我国同时期考古的首次发现,代表了这个时期青铜马造型艺术的最高成就;透雕夔龙纹金牌饰是先秦服饰金器之精品,青铜铺首具有独特的地域和时代风格;玉片属葬玉。它们都具有特别的历史、艺术价值,分别为国家一、二级文物,是赵国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9.
梁清标为清初汉族重臣。康熙二年六月,时任兵部尚书的梁清标在参加清世祖顺治皇帝会葬仪式后写下了《六月会葬孝陵恭纪》一诗,以微言的形式指出历史真相:孝陵墓中并无顺治皇帝遗体,仅是空葬衣冠。梁清标能够了解并敢于将这一点揭露于人前,与其家族——真定望族梁氏在顺康之际的政治态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太昊伏羲陵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位于黄淮平原中心的淮阳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历史,我国“三皇”之一的太昊伏羲就曾建都于此。伏羲死后就葬在淮阳(古宛丘)——今天伏羲陵所在地。  相似文献   

11.
《鲁迅:从越文化视野透视》从越文化背景下的鲁迅成长切入,探寻鲁迅的文化之根、精神渊源及其文学创作的越文化底蕴.论著将有关“原鲁迅”的思考,从日本留学前期推前到鲁迅青少年的绍兴生活,并凸显了越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及现代性价值.论著体系架构清晰,视野宏阔开放;研究注重学理,新见并呈;且展示出颇为自觉的创新意识,可贵的问题意识与责任意识.堪称越文化视野中对鲁迅的全面纵深透视之作.  相似文献   

12.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死因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事情真相却一直扑朔迷离。通过考察岳飞与宋高宗、秦桧和张俊的关系,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岳飞之死,是由宋高宗在幕后导演,以配合宋高宗为主、并持有个人目的的秦桧和张俊亲自操刀上演的一出历史悲剧。对于历史中的重大政治事件,通过考察其中关键性人物的关系以得出相应的结论,虽然会有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隐忧,却往往能始终围绕研究对象的核心不至于偏离,最终得出较为贴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汉武帝利用汉初以来积累的巨大财富,开展了拓边活动,平南越、东越,使西南夷,定朝鲜,更主要的是击匈奴、通西域,最终取得了成效,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史记》以其独特的视角,从营造强烈的辩论氛围、显见匈奴之干系国家财政的盈耗、表现汉武决策的缘由与成效、衬托年轻军事外交人员的胆识与才能,到蕴含着对拓边陲"非常之功"的赞誉等多方面,记述了汉武的拓边行动,并总体上给予了充分肯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荀子的思想一直不被正统的儒家所接受,因此他儒家大师的身份也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特别是建国后的五十多年,在荀子的学派属性问题上,产生了儒家说、法家说、黄老说和自成一家说四种观点。然而,一向被人们忽视和误解的杂家,其实更能体现荀子的学术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在身前还是身后,鲁迅总是难免受到一些人的非议,这源自鲁迅刚硬的文化人格、特立独行的个性气质、反传统的思维方式以及独特的审美追求等因素,即所谓"异端"。若细加寻绎,可窥察出越文化传统对鲁迅独特的文化人格形成所产生的深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何逊一生仕途蹭蹬、怀才不遇。何逊仕宦不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 ,何逊出身在不同于寒门的次门之家 ,这种出身给何逊从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其二 ,何逊耿介不拘的性格也影响其仕进 ,导致他直接失意于梁武帝 ,只好辗转于诸王藩邸 ,郁郁而终。  相似文献   

17.
鲁迅对盛唐气象非常神往,曾打算取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来进行创作。他对唐代文学的各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包括诗歌、散文、小说以及佛经翻译等。鲁迅关于唐代文学的研究和评论,值得再三领会,并作出必要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荀悦从“性情相应”的人性论出发 ,强调“法教”对人性的改造作用 ;在国家政治结构关系中 ,主张君臣民三位一体 ;在治国方略上 ,把道视为总纲 ;在治民方面主张“德刑并举”。他的思想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魏晋政治思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苏洵《上皇帝书》从表面上看仅针对朝政缺失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意见,但穿越表面,可以窥探到苏洵精神层面上诸多宝贵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生活于唐高宗至玄宗时期的裴巽,两次尚主,本应地位显赫,却在史书上几近失载。其墓志较为含蓄地记述了裴巽与二位公主的婚姻状况,也从侧面反映了皇亲宗室在经历皇位变更时期的择配标准和姻亲情况,这对于了解当时的婚姻制度及其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