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晚唐诗人赵嘏,20世纪80年代后学界始有关注。二十年多来,学界对其生平事迹、诗歌艺术、诗集整理等皆有论述,赵嘏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另外,对敦煌残卷本《读史编年诗》的关注,成为赵嘏研究的一个亮点。但赵嘏研究整体上处于零散状态,学界投入力量有限,论家较少,有待学者们进一步发掘探索。  相似文献   

2.
赵嘏的省亲诗在晚唐颇具代表性。从赵嘏省亲诗的创作原因入手,通过探究赵嘏省亲诗中对自己不第的感叹和对他人落第的慰藉,来分析其省亲诗的情感特质。从而发掘晚唐士子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3.
略论赵嘏的科举活动与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嘏是晚唐一批才华横溢而久困科场的诗人的代表。科举吞噬了他,也成全了他。在近二十年的赶考生涯中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按题材,可分为四类:科举诗,思乡思亲诗,写景诗和咏史怀古诗。赵嘏的诗歌格律谨严,情思婉转,意境清空幽美,常用白描手法,疏朗流畅,清通圆熟,在晚唐别具风格  相似文献   

4.
因"长笛一声赵倚楼"闻名的诗人赵嘏是个才情四溢的诗人,但纵览其诗歌及其强烈的悲情意识。而其诗中悲剧意识的产生是晚唐混乱的社会、以及赵嘏的家世与坎坷的求第、求宦经历等原因互相作用使然。  相似文献   

5.
王飞 《语文天地》2014,(1):33-36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是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文学样式,学好诗歌是进入文学的重要一步。而学好诗歌的关键是诵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诵读对于品味诗歌情感的重要性。本文以赵嘏的《长安晚秋》为例,尝试探索古典诗歌的“五读教学法”。  相似文献   

6.
"抛砖引玉"故事:唐代进士常建十分仰慕赵嘏的诗,便想了一个办法:当打听到赵嘏要到吴地游览灵岩寺的消息后,自己便先到灵岩寺前墙上题了诗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以引起赵嘏题诗的兴趣。当赵嘏来此,见有一未完成的诗,便  相似文献   

7.
诗有“诗眼”,正如王国维所说,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极为平凡的“横”字,在诗歌中使用得当,也能创造出非凡的意境和盎然的情趣。以“横”字写景,则景物更自然逼真。如赵嘏《长安晚秋》:“残星  相似文献   

8.
诗作和别号     
唐朝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赵嘏《长安秋望》诗有“戏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的句子,深得杜牧赞许,并称嘏为“赵倚楼”。宋朝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张先,以善于用“影”字著名,他本人特别欣赏“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嬾起,帘压捲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三句,自称为“张三影”。清代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王士禛的《漱玉词》云:“凉  相似文献   

9.
抛砖引玉     
唐朝有一位叫赵嘏的诗人,他的“长笛一声人倚楼”的诗句,得到诗人杜牧的高度赞赏,因此他又被称为“赵倚楼”。当时还有—位叫常建的诗人,他非常欣赏赵嘏的诗,总想找机会与赵嘏切磋一下。  相似文献   

10.
在历代流传下来的浩如烟海的诗篇中,歌咏青海的诗歌缕缕不绝,青海地区的历史轨迹,多被文人雅士以诗歌的形式记载了下来。本文仅以清代咏青诗歌为媒介,采用“以诗证史”的方法,勾勒出清代咏青诗歌中农耕文化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1.
余珍是贵州毕节大屯土司之一,文武兼备,诗艺兼擅。他曾壮志凌云,投笔从戎,以都司身份组织围剿反清势力;他的书法、绘画水平在余氏家族中首屈一指,所著《四余诗草》清朗疏淡、闲适宁静,或寄情山水,或咏史怀古,充分体现了其“四余”之意。余珍深受余家驹影响,更多地继承了余家驹诗歌的闲适疏淡风格,色调烂漫,柔中见刚,情景交融,意境创造独具特色。余珍诗歌创作成就稍逊于余家驹、余昭和余达父,但在全国少数民族汉语古诗创作中仍占有一席地位。  相似文献   

12.
张佳胤是明代嘉靖七子之一,以功业文章彪炳史册。其对诗歌本质的论述很有特色:一是在复古主义盛行的时期力倡性情说,认为诗歌当以情为本,缘情与言志兼重;二是三次以性灵论诗,以"雕拟不施,性灵洞见"为纲,即以性灵为本,重视独创与自然本色,反对复古模拟。他先于公安三袁而标举性灵说,成为这一学说的首倡者。  相似文献   

13.
赵鼎臣是北宋后期的一位文学家,所著有<竹隐畸士集>二十卷传世.其人当世即有文名,后世却寥落无闻.<四库全书·<竹隐畸士集>提要>对其评价颇高,而各种史籍、文献对赵鼎臣籍里、家世的介绍或众说纷纭,或付之阙如.文章从赵鼎臣<竹隐畸士集>原文入手,并辅以相关的资料,对赵鼎臣的籍里、家世予以廓清,以纠正史籍之误;同时也可以使后人更好地了解赵鼎臣其人其作.  相似文献   

14.
在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讲解语言知识,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能力,还应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吴伟业的一生可谓憾恨繁多,其历经宦海沉浮、国破家亡、仕清失节等痛苦。面对痛苦,吴伟业采取诗书遣愁、戏曲遣闷、逃禅清悟、翠微忘忧等方式进行解脱。可是他无法超越自己所看重的价值尺度,最终仍是抱愧而终。  相似文献   

16.
鲍照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地位,使其乐府诗的创作.以强烈直露而又流畅自然的抒情特质,最终完成了诗歌由醉心玄理的阐述到真情的抒发的转变,在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郑观应的《罗浮待鹤山人诗草》洋溢着变法自强思想,他用诗歌凸显“古今之变局”论和“春秋战国”说的历史观和时局观,作为亟言“变法宜决断”的依据,他在吟咏中所表达的变法自强思想,始终把“改科举”、“设学校”、“育人才”放在首位,在主张“练兵将”、“制军器”的同时,强调“决胜于商战”。其又一特色是明确主张进行以改官制为中心的政治改革,并有抨击“专制”、向往“民权”的吟咏。“此际朝廷求变法,可如俄日合经营”,郑的这种心声与维新派同调,但他缺少实践维新的献身精神和主体意识,故只是维新论者,还不是维新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黄遵宪诗歌题材内容的六个方面论述了黄遵宪诗歌的人民性 :(一 )谴责侵略、维护主权。 (二 )反对封建科举、反对封建文化。 (三 )宣传日本、西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四 )同情同胞疾苦 ,维护侨胞正当权益。(五 )戊戌维新 ,探索“真经”;与时而进 ,奋斗终身。(六 )日常生活题材诗 ,出乎自然而富于生活情趣 ,具有审美价值和人性美。文章还从用典过多过滥等方面 ,指出其诗歌创作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高适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人们一提到高适,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边塞诗,并常常将他与岑参并列。实际上高适的诗歌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因为他是沧州渤海人,历史上属于燕赵地区,他的诗歌相应也表现出燕赵地区独有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20.
张含年谱     
云南明代文学家张含,出身官宦,少年得志,二十多岁获得诗名。中举后却七试春闱不第,退居家乡云南永昌;将一生精力放在诗歌创作和文化传播上,为云南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