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逵考研     
驻外干部鲁智深回梁山述职,阮氏三兄弟前去看望。阮小二说:“鲁大哥,你知道吗?李逵要考研了。”  相似文献   

2.
<正>《水浒传》里什么人给我的感动最多可以说第一个就是鲁智深,鲁达。你说这个人物可爱不可爱他为什么使我感动他不过就是搭救了一个唱曲的,在茶馆、饭馆卖唱的,旧社会专门有这个。鲁智深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中鲁达的名号是花和尚鲁智深,与其他好汉名号相比,显得非常特别。鲁达原本是提辖官,出场时并无绰号称呼。花和尚鲁智深是他在五台山出家后才有的名号。这个名号对成功塑造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创作者匠心独运,通过花和尚的“花”,鲁智深的“智”,赋予了名号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深层解读。  相似文献   

4.
离歌     
<正>一林冲刺配沧州,行至野猪林,被董超、薛霸绑在树上,要加以杀害的时候,只听得松树背后雷鸣一声,一条铁禅杖飞将出来,把薛霸的水火棍一隔,飞出九霄云外,松树后面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林冲睁眼一看,正是他的兄弟鲁智深!原来,鲁智深"忧得你苦"、"放你不下",特地暗里护着林冲一直相随,简简单单的结  相似文献   

5.
鲁智深的绰号叫“花和尚”,这是众所周知的。《水浒传》对此也表述得非常清楚。但这个绰号是在鲁智深出家之后才有的。在鲁智深出家前,他有没有绰号,假若有的话,绰号又是什么,《水浒传》中没有明确的表述。研究《水浒》的著名学者何心先生认为鲁智深出家前的绰号叫“镇关西”。他在《水浒研究》一书中说道: “元明杂剧中鲁智深另有个绰号叫做‘镇关西’。《梁山泊李逵负荆》剧李逵唱《醋葫芦·么篇》云:‘谁不知你是镇关西鲁智深,离五台山便落草,便在黑影中摸索也应着。’  相似文献   

6.
信仰问题     
王国华 《学习之友》2013,(11):11-11
明朝万历年间,思想家李贽雇用了一个和尚名为常志的。帮自己抄写《水浒传》。常志抄,李贽点评,刊为流传后世的李评水浒。 这个常志也算是妙人,擅书法,先为书吏后出家。李贽跟他聊过几次,深觉其志向远大,便高薪聘来。李贽评水浒,激情满怀,击节拍案,常发惊世之语,尤其赞赏书中的鲁智深,以为鲁智深是真修行,而不肯吃狗肉的诸位长老迂腐不堪。常志深受李贽思想的影响,举手投足皆仿效鲁智深。开始李贽还没当回事,后来常志跟同辈们争论,一时兴起要放火烧掉屋子,李贽数落了他几句,常志反问道:“我看你还不如五台山上的智证长老呢,智证长老能客鲁智深,你就容不下我吗?”  相似文献   

7.
新年的事     
2007年的第一轮太阳好像闪耀着特别奇异的光彩。新年里,编辑部两刊的绘图作者中又加盟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今年初中版杂志封面图画就是他的大作,他准备每一期都让你爱不释手;今年中考版杂志第一期封二的“名著人物画廊”栏目,第一个登场的是《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他倒拔垂杨柳的雄姿,也会让你有兴趣记住“伦鹏博”这个名字。说起鲁智深,  相似文献   

8.
开发商     
“林头领,有你的信!”喽罗在门外喊。豹子头林冲接过信一看,上面写着:“诚意邀请林冲先主光临现代文物拍卖会……”“什么是‘现代文物’?”林冲不懂,“去问问鲁大师。”林冲找到花和尚鲁智深,鲁智深说:“贤弟来得正好,我正有一事不解。”  相似文献   

9.
古时候,有个说书的说到“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一节时,说:“你看那花和尚,将袖子一挽,身子朝下一躬,双手象铁钳一样钳住了树干。一运气,‘呼’的一声,树根带着辗盘大的土块,被拔离地面三尺……”书场里有个小孩子听了,瞪大眼睛问:“那花和尚的脚站在哪里?”听众顿时哄堂大笑。说书人面红耳赤,连忙朝大家拱拱手,说:“好好好!那和尚反正有的是力气,我让他再拔一回!”鲁智深再拔垂杨柳@佚名  相似文献   

10.
因为大闹五台山,鲁智深被智真长老打发下山,去到东京汴梁的大相国寺里安身. 寺里的智清长老是五台山智真长老的师弟.他看了鲁智深带来的师兄的介绍信,心里不舒服了:“你那里安他不得,却推来与我!待要不收留他,师兄如此千万嘱咐,不可推故;待要着他在这里,倘或乱了清规,如何使得?” 正在为难,身边的都寺(统管总务的执事僧)出主意了:酸枣门外菜园子那里经常有些小混混捣乱,守在那里的老和尚管不了.不如让这个鲁智深去看管菜园子!  相似文献   

11.
水浒趣谈     
甲:中国古代有四大名著,你知道吗?乙:知道,《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甲:你读过《水浒》吗?乙:读过。不就是武松打虎,时迁偷鸡,燕青打擂,宋江杀惜,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真李逵碰上了  相似文献   

12.
钟晓霞 《青海教育》2014,(11):17-17
《水浒传》一书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但在其流传和接受过程中,因读者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价值判断的变化,不同时代的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李贽评《水浒传》,将鲁智深解读为有着完全佛性的真和尚,金圣叹对鲁智深的理解更多从其豪侠性格角度着眼,之后的读者对这一形象各有合乎自己习惯的理解,但总体上始终沿着李贽、金圣叹等人的评论思路。  相似文献   

13.
开发商     
“林头领,有你的信!”喽罗在门外喊。豹子头林冲接过信一看:“诚意邀请林冲先生光临现代文物拍卖会……”“什么是‘现代文物’?”林冲不懂,“去问问鲁大师。”林冲找到花和尚鲁智深,鲁智深见了他便嚷嚷:“贤弟来得正好,我正有一事不解。”他把手里的信递给林冲看,和林冲那封差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等。请你准备一段水浒故事参加班级的擂台赛。比一比,看谁讲得生动、精彩。——这是苏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这道交际训练题最难的地方大概不是讲故事本身,  相似文献   

15.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鲁智深充当了一位除暴安良的英雄,向来被给予很高的评价。但我认为鲁智深难担英雄称号。一、鲁智深脾气暴躁,缺乏英雄沉着冷静的品质,具有严重的暴力倾向。他与李忠、史进喝酒时,听到有人啼哭,便大发雷霆,扔了碟儿、盏儿,对店小二大声斥责。护送金氏父女离开时,伙计受人之托,阻拦了两句,他便将伙计暴打一顿,丝毫不知当伙计的苦处。二、鲁智深滥用职权,知法犯法。他去找郑屠户,打着公干的旗号,百般刁难殷勤招待他的郑屠户,故意激怒他人,借正当防卫的名号,进行攻击。此手段不是英雄所为。三、鲁智深虽嫉恶如仇,但…  相似文献   

16.
鲁智深形象源流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唯一有着两个名号的英雄:鲁达和鲁智深。鲁氏僧、俗两形象是来自两个不同的素材系统,、而俗人鲁达形象很可能是较晚进入《水浒》文本的。这一莽和尚形象的塑造,最初大概受“杨家将”人物杨五郎的启迪,并借鉴参考了“董西厢”、“王西厢”中法聪、惠明等形象。宋洪迈《夷坚志》也为花和尚的故事提供了不少素材。鲁智深出奇寻沽、大闹禅室、醉打山门、倒拔垂杨等情节,都与《夷坚志》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李超智 《初中生》2006,(4):12-15
读过《水浒传》的同学一定不会:意记其中的一个情节:鲁智深在五台山酗酒闯祸,智真长老把他荐到东京大相国寺,大相国寺的智清长老知道此人不好管理,便支他去守菜园子,让他与那些泼皮打交道。智清长老对他说:“我这敝寺有个大菜园,在酸枣门外岳庙问壁,你可去那里住持管领。每日教种地人纳十担菜蔬,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里什么人给我的感动最多?可以说第一个就是鲁智深,鲁达。你说这个人物可爱不可爱他为什么使我感动?他不过就是搭救了一个唱曲的,在茶馆、饭馆卖唱的,旧社会专门有这个。鲁智深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由此走投无路,被好人介绍到佛寺剃度当了和尚。有没有剃发?我闹不清了,应该是剃发做和尚。可是戏台上的《鲁智深醉打山门》还是戴发修行,戴着一个月牙箍,京戏里边都是这样,又像没有剃发。他手中有一根禅杖,耍起来如同旋风,不要说直接挨上,就是沾上个边,大概性命就完了。他是个真正的英雄,不顾个人安危,可以舍身为人。  相似文献   

19.
某法院。一法官大喝一声:“带被告鲁智深!”被两个小吏押着的鲁智深反剪着胳膊,一脸凶相“哪个不怕死的贼兀鸟,腌媵匹夫,敢来告俺!”第一回合一个满脸血污的人嘟嘟囔囔道:“俺要告他鲁智深!”走上来的正是原告郑屠。鲁智深的罪名:浪费他人时间,伤害他人。  相似文献   

20.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他身为和尚却并不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最终却修成正果,似乎不可思议。鲁智深的成佛,既有佛教的理论依据,又是由其本身的佛性所决定的。佛教的理论依据,如佛家的“禅非坐卧”、“呵佛骂祖”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等思想。“率性而为,不拘小节”、“无性”大境界和“侠骨佛肠”等,则是其佛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