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来,作者的籍育对作品并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随便把作者的老家搬来搬去,我们也没有这个权利。然而— 杜甫:湖北省襄除人。(初中文学裸本第一册,第41贾) 杜甫:柯南省巩县人。(初中文学裸本第三册,第16叉) 艾青:浙江省金华人。(初中文学裸本第三册,第181夏) 丈青:浙江省义.斋人。(初中文学蹂本第三册教学渗专‘,第141夏) 这是“百家争噢”各抒己晃呢,还是某些编斡同志工作上的粗枝大叶? 服我们的爵人有个抗一的籍贯吧!作者“搬家”@唐云生 ~~  相似文献   

2.
正排列组合中的分组及分配问题常困惑学生,现在就探讨一下这类问题的解法例现有9本不同的书,按下列要求处理,各有多少种分法?(1)分成三组,各组分别有1本,2本,6本(2)分给甲乙丙三人,甲1本,乙2本,丙6本(3)分给甲乙丙三人,一人1本,一人2本,一人6本(4)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三本(5)均分成三组(6)分给甲乙丙三人,甲乙各2本,丙5本(7)分成三组,各组分别有2本,2本,5本(8)分给甲乙丙三人,其中两人各人2本,另一人5本  相似文献   

3.
桓(huán)玄是东晋(jìn)时代有名的将军。一天,他和朋友顾恺(kǎi)之、殷(yīn)仲(zhòn’)堪(kān)在一起闲谈。殷仲堪忽然心有所感地说:“很多人都说我们三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相上下,到底谁最好呢?今天,我们是不是在这方面比个高下?”“可是用什么方式来比赛呢?”顾恺之问  相似文献   

4.
上一讲我们讲了运笔的步骤,那只是学会如何运笔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让写出的笔画有"质感"。什么是"质感"呢?简单地说,就是要让人感觉线条有力度。我们形容一个人的字写得有力时,常会用一个成语:"入木三分"。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王羲(xi)之写新的祭祀(ji si)祝版(木板)前,让人将旧的祝词削掉,结果削了三分厚才不见墨迹,可见王羲之笔力多么雄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入木三分"呢?这就要求我们写字时要做到"中锋运笔"。我们把毛笔的笔毫分为笔根、笔腹(笔肚)、笔尖(笔锋)三部分。中锋运笔的要点就是"令笔心常在  相似文献   

5.
曹津蕴 《学语文》2002,(4):39-39
当代作家贾平凹的哲理散文《地平线》(见卷首)积淀着几十年的人生感悟,含意深邃隽永,耐人品读,催人奋进。如从哲学角度切入,我们可从下列三个方面把握:  相似文献   

6.
三年前,儿子以优异成绩考取英国著名学府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凭借着中国人血液里固有的勤奋、节俭、聪颖、坚韧、自尊,他苦苦攻读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拿下了博士学位,还幸运地获得剑桥大学马德林学院“FELLOW”(院士)的荣衔。不久前,我们夫妇二人到英  相似文献   

7.
有个中篇小说 ,题目叫做 :《饲养在城市的我们》(作者丁天 ,《钟山》1991年 3期 )。其中的一个小标题 ,动词“抚养、赡养、培养”的对象是人 ,“饲养”的对象是动物。既然说的“饲养” ,这“我们”应当是动物。但只有童话中 ,动物才能会说话的。如果“饲养在城市的我们”这句话是动物说的 ,那么这个“我们”指的就是一群动物 ,这种用法叫做拟人化方法。小说中有个标题是“我们是谁” ,作者写道 :“我们指我、齐明、刘军、黄力、冯苹、江彤和林雪这些人。我和黄力、刘军、齐明以及林雪是中学同学 ,冯苹和江彤是中学同学 ,她们比我们小三届。…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初中《代数》第二册第184页有这样一个“想一想”问题.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1)属一漓;人兀_厅,_、人万厅,.、八牙_厅火乙少丫d百一j勺万’气“少丫住丽一坷瓦’以少丫j百~叫了 经过验算可知:(1)、(2)、(3)三式成立,而(4)式不成立. 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1)、(2)、(3)三式有些什么特点呢?能否找到普遍规律?我们发现有两个特点:(1)左边被开方数都是带分数,它的分子和整数部分相同;(2)分母是比分子平方小1的数. 那么具有这样特征的带分数的开平方是否都能写成(1)、(2)、(3)式右边的形式呢?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即要证明下列等式成立: 厂.…  相似文献   

9.
我的家庭由三个人组成:爸爸妈妈和我。要讲讲我的家庭,就自然离不开我们三个人了! 爸爸在我们家年龄最大,个子最高,也最爱劳动。我一直不明白,爸爸为什么总有干不完的活,他特别勤劳。不光勤劳,他还有很强的事业心。常常别人都回家吃饭了,他才从办公室出来,而且爸爸老出差,所以我们家三个人“共进晚餐”  相似文献   

10.
不论语文教材还是报章杂志,误将“截止”作“截至”,时有发生,试举三例:①北京图书馆……现有(截止1991年)藏书1598万册,工作人员1680人。(初五册《语文》第121页)②截止1996年底,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有1人担任国家副主席,1人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1997年5月12日《报  相似文献   

11.
当大地回暖,2005年春天的脚步翩跹而至时,一个个熟悉亲切的身影——具有海外求学背景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再次来到北京,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他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聚首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5月4日~12日)和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5月5日~14日)“两会”,把15亿中国人的心愿和意志,凝聚成了祝福祖国灿烂前景的强大和音。  相似文献   

12.
“二”是数词;“两”既可以作数词,又可以作量词;“俩”则是“两”和“个”合成的数量词。现在谈谈这三个词的用法。一、序数一般用“二”,不用“两” (“两点钟”例外)。例如:(1)第二天我起得很迟。(2)他的二女儿小兰,踏着地上的积雪,……在这里,我们可以比较两个句子:(3)我住在三楼上,二楼就是他的卧室兼工  相似文献   

13.
英美年龄的说法比较多。大致归纳如下:英美人把人的一生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1.三十岁前叫做 youth(青少年时期);三十岁至五十岁叫做 theprime of life(壮年时期)。五十岁之后叫做 old age(老年时期)。英美人表示年龄,说一个人多少岁,可只用数量,也可只在数词后加years(year)old 或 year(years)of age 来表示,如:He is forty.  相似文献   

14.
从“2”学起     
今天上午,我在院子里骑了一会儿自行车,就回到家里翻(fān)看上学期学过的数学书第三册(也就是二年级上册)。看着看着,我心里突然产生了一个疑(yí)问:为什么书上的乘法一开始就编(biān)写5的口诀(jué)呢?难(nán)道(dào)是因为人的每只手都有5个手指头?可是有的人却(què)长了6个手指头啊!我认为编写乘法口诀应该从2开始。因为人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两只脚……瞧!生活中2也比5用得多,2比5更接近我们。例如:2比5靠(kào)前;2比5简单;人吃饭要用2根筷子……所以,我真想对编者说:先学2的乘法口诀比先学5的乘法口诀简单,更容易学…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道考题: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1)不说类人猿,就是猿人的脾气,我们大约就很难猜得着的,则未来的人恐怕也未必会明白我们的脾气。 (2)不说类人猿,就是猿人的脾气,我们大约就很难猜得着的,则我们的脾气,恐怕未来的人也未必会明白。  相似文献   

16.
苏轼的《赤壁赋》(或《前赤壁赋》)是一篇名作,为各种文学选本所必收。高中《语文》第三册也选入了这篇作品。其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文中的名句。但“渺沧海之一粟”的“粟”指的是什么,有些费解,但教科书未作注释。我们试看一些权威性的书籍中是如何解说的。(一)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4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314页注释18是这样解释“渺沧海之一粟”句的:“这是说人在宇宙中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小米粒。”(二)郭锡良等编著《古代汉语》(下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56页对“渺沧海之一粟”句及“粟”字均未作解释。(三)《古…  相似文献   

17.
【案例叙述】(“小导游”活动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但我们在教学调研中发现“错位”现象十分普遍,下面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长城》一课时,开展的“小导游”教学活动。)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当一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介绍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先在小组内练一练,等会儿请同学们上台来表演。(孩子们以四人为一组围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叽叽喳喳地当起了小导游。)师:(三分钟后)好!请同学们静下来……,哪个愿意到前面来当小导游?(举手者寥寥无几,于是教师请了一位女生上台。)生:(这位女生好像不太乐意,走…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孩子们十分"耳熟"的歌曲。例如:《我有一只小羔羊》、《闪烁的小星》(人音版第一册)、《数鸭子》、《粉刷匠》(人音版第二册)、《时间像小马车》、《小红帽》(人音版第三册)、《卖报歌》、《蜗牛与黄鹂鸟》(人音版第四册)、《嘀哩嘀哩》、《剪羊毛》(人音版第六册)……几乎每一册中都有2—3首这样学生们十分耳熟的歌曲要学习。  相似文献   

19.
我们这群男孩,整天无忧无虑,对待朋友侠肝义胆,对知心人可以无所顾虑地敞开心扉……总之一句话,大家的微笑成了我们友谊永恒的见证。我们的结义由于快小学毕业了,所以,一日,我们这群男生会聚于厕所(由于老师不让拉帮结派,我们这群捣蛋鬼便来到此地)。“众‘好汉’们,而今咱们各有所长,何不义结金兰,日后可相互帮助。”话音未落,众“好汉”曰:“行!”于是我们这二十二个人成立了“水泊小小梁山”,二十二人自称为“梁山好汉”。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何况这是二十二个人,起码顶三又七分之一个孔明,我们这群男孩可不得了呀!我们的欢乐…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对于线段的和(差)、倍(倍数关系)、分(分数关系)的相关结论或证明都比较熟悉.但我们在数学学习中,也常常会遇到线段的"倒数"及其相关的和(差)、倍(分)的证明(必须指出,这里所说的线段的"倒数",是指该线段长度的倒数,它是一个数).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是:任意三角形的三条高能否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以任意三角形的三条高的"倒数"为长度的线段能否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很容易举出一个反例来,例如,对于两腰很长而底边很短的一个等腰三角形来说,它的三条高显然不能构成三角形.但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却可以十分肯定地讲:任意三角形的"三条高的倒数"一定能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即这个新三角形的三边,就是由原三角形的"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