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众化是社会转型期受众的显著特征。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任何一个媒体都不可能占据整个市场。当大众传播进入分众传播时代,分众化的受众成为媒体争夺的起点和落点。作为"分众"的听众与广播媒体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听众作为传播活动的起点和落点,其转型期分众化特征对广播媒体有着怎样的影响,广播面对分众化的听众如何更理性、自觉地进行传播,这是当代中国广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破圈     
《中国记者》2021,(2):5-8
以侠客岛为品牌的IP化运营是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分众化传播、构建分众社群的重要尝试。——路畅主流媒体产品要实现"破圈",互联网思维是必不可少的法宝;尊重、了解和依靠年轻力量,可以让"破圈"之路更为顺畅;而始终保持突破创新的理念,则是使"破圈"不断成功并最终成为常态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3.
推进媒体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是宣传文化领域重大改革创新之举,也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涉及全方位各环节方方面面的变革.加快建设广播电视新型主流媒体,重点要顺应媒体深度融合和全媒体的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融合.要积极适应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高清化.要积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推进广...  相似文献   

4.
一、分众化的电视媒介电视媒介的传播发展一般经历这样的过程:大众化传播——分众化传播——个性化传播。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的转化,是社会和媒体发展的第二次进步。电视媒介以细分受众市场为基础,进行专业化的、分众化的传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全媒体时代,传播格局分众化、差异化,传播方式多元化、可视化,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着极大压力和挑战,尤其是在舆论监督方面的工作,由"领跑者"变成了"跟跑者"。媒体自身的功能定位,决定着主流媒体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舆论监督报道的方式方法,更好地发挥引领导向、凝心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巨伦  雷敬祥 《今传媒》2023,(11):30-3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也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高度重视。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基于互联网媒介技术叠加更新,传播关系发生分众化、差异化改变等新情况,将多种媒介类型融合后形成的全新媒介形式和媒体结构,以其覆盖面广、跨平台和立体式全方位的传播特性,实现与受众之间交互式复合传播。十年来,媒体融合从行业探索上升为国家部署,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传播效果变得数据化、可视化,受传者对媒体内容的兴趣、态度和看法一目了然,由此推动了传播的载体、风格、工具发生巨大转变。传播方式从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变,传播渠道从传播者到受传者的单向传播转变为相互传递的双向传播。本文以“账号化、人格化、个性化”的制作实操手法,试从主流媒体传播者角度,解析如何重塑对传播内容的认知、传播符号的定义、传播技巧的打造,以实现主流价值观内容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的今天,受众明显分化,媒体也随之精确定位,越来越“分众化”。这种做法在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同时,也带来某种隐忧,其中存在诸多的弊端。分众传媒的成功给分众传播这一传播形态点火加温,越来越多的人也在据此误读分众传播这一概念,认为分众传播是媒体成功的王道。分众传媒的成功在于其独特定位,即它开发了一片信息传播的“蓝海”。这是特定商业实体的特定做法,而不应该由此就对分众传播趋之若鹜,从而淡化大众媒体的公共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
金晶 《东南传播》2011,(9):82-83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受众越来越高的观看需求,电视媒体从大众化向分众化传播已是必然趋势,电视传播的内容由合到分,目标受众由广到窄,观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电视分众化时代的到来,满足了观众差异性多层次的需求,同时保证了长期稳定的收视群体,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传播专业性更强的信息。但是我国的分众化传播还在初步发展阶段,在传播...  相似文献   

10.
网络情境下,电视栏目品牌传播方式发生新的变革,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助力营销产生了电视栏目品牌传播"长尾化":电视、广播、手机客户端匹配不同诉求的受众,有针对性的分众窄化传播,品牌传播的形态呈现出一渐渐拉长的"长尾"。文章以四川电视台《吃八方》栏目为例,论述"长尾化"传播中呈现出两种方式:一是分众传播,重在不同媒体特征与受众诉求的匹配;二是聚众传播,各媒体合作式的品牌传播意识有助于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消费者的需求变得多样化、个性化,产品与市场被不断的细分,常见的大众传播广告模式已不能达到预期的广告效果,传播活动也由大众传播逐渐走向分众化传播。此间,大量的分众化媒体迅速崛起。DM杂志继承了传统DM广告分众传播、免费投放、直达受众的优势,加上其广告针对性强、可测性高、反馈机制良好和价格低廉等特...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新闻媒体的发展起到了绝对的影响,就现阶段而言,传统媒体已经逐渐过渡到网络媒体,出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并存的现状。网络媒体传播形式的出现,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广泛,由此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已经成为现代媒体竞争的主要手段,而新闻媒体传播的分众化倾向则成为必然趋势。就当下新闻媒体的发展来看,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已经在分众化方面进行了尝试,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国内外几家报刊与其他媒体为核心,进行新闻媒体传播分众化倾向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戴元初  刘一川 《传媒》2022,(2):80-82
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优势的新型主流媒体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目标。然而,面对当前传播生态中年轻受众圈层传播与"信息茧房"效应日益增强的局面,转型过程中的传统主流媒体常常穿透乏术,极大地影响了主流价值的传播效果。本文认为,在全新的传播生态下,新型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拓展应当有"破圈"意识,由大众传播、主流圈层向分众传播、亚文化圈层拓展。在实践过程中,新型主流媒体应当在坚守专业化的内容生产品质的基础上充分拥抱新技术、新应用,并选择性嫁接市场化运作方式以优化自身的内容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就电视媒体而言,传统的旧有传播模式面临挑战,已经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收视需求,“分众”传播成为电视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分众化、对象化”为出发点,倾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电视频道,是电视媒体突围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用小角度讲大道理、用妙故事化硬题目、用好文笔活泛题材、用深融合破难触达。光明日报深耕内容、创新表达,多维探索“破圈”传播之道,做到了一次采集、差异化分众化加工、多平台分发,在中央媒体大合唱中找准了“光明”声部,奏响了主流媒体冬奥宣传强音。  相似文献   

16.
主流媒体要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宣传中要注重接地气、求实效,要讲策略;用群众听得进、听得懂的语言;用好新媒体平台,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的宣传,以期达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大化传播。  相似文献   

17.
什么叫舆论引导能力?我的理解就是掌控主流媒体的舆论宣传来引导社会公众舆论的能力。现在媒体众多,而且各种新媒体,边缘媒体,甚至也能传播信息的非媒体在不断地出现。信息繁杂,信息爆炸,接受信息的对象也在不断分众化,不断个性化。在这样的形势下,研究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我认为,像广电媒体、党报等仍然是党和政府能有效掌控的主流媒体。特别是广电媒体,它的受众人数,它的影响力和传播能力仍然是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8.
关键 《新闻前哨》2023,(8):30-31
新媒体技术重塑了媒介传播新格局,催生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衍变。在互联网舆论主阵地的争夺战中,主流媒体如何抢占舆论制高点?本文提供了一些参考模式和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传者与受众的互动看媒体的分众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粗放到集约、由宽泛到专业的过程,新闻传媒行业作为带有浓厚时代色彩的一个产业,也不可避免地走上市场细分的道路。随着大众文化成为文化主流,进而由大众化走向小众化、分众化,媒体在受众需求和同业竞争的双重压力下,正在实现从信息发布者向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需求的方向转变。本文试图从传播过程中传者与受众的互动关系入手,分析媒体分众化的成因。一、处于主导地位的传者通过细分市场和自我定位来影响受众从本质上讲,新闻传播过程是一个功利性过程,解决的是知与不知、欲被人知与欲知的矛盾。在这个过程中,传者…  相似文献   

20.
李红旗 《中国广播》2012,(11):95-96
读者群体的转型:以中老年人群为目标读者。在分众化时代,媒体竞争日益激烈,走小众化、差异化竞争之路是广播电视报唯一现实的路径。中老年人群体一向不为主流媒体所重视,作为非主流媒体,广播电视报面对中老年人群体开拓市场,可有效地规避与主流媒体的竞争压力,更容易在市场上生存发展。如果广播电视报把版面资源集中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