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新课标中首次体现“大观念”的英语教学概念,“以学科大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大观念视域下,英语教学迎来了新的阶段,在英语阅读设计方面注重分级阅读,使阅读成为探索文化内容的过程,将碎片化的英语阅读进行整合关联,构建系统性的英语知识框架,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本文简要分析了大观念视域的内涵及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重点阐述了英语分级阅读中大观念的应用及英语分级阅读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作用,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概述深度学习和思维品质的内涵。结合教学实例,探究深度学习视角下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即课前依托单元主题意义,制订语篇深度学习教学计划;课中关注教学过程与方法,聚焦思维品质提升;课后加强读后拓展,实现迁移和应用,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关注知识的内在关联、学生的实际运用、由浅层阅读走向深层阅读,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计算思维与问题解决过程近乎等同。外延如此之广,势必会给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造成困扰。为了使计算思维稳妥落地,文章以“知识与思维内在统一”为理论前提,规避了动态思维过程固有的复杂性和易逝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缜密的逻辑演绎,最终从静态知识视角,明确了两种角色下计算思维各自之边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计算思维指向程序性知识(非陈述性知识);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计算思维指向策略性知识体系(非技能性知识)。在信息技术学科语境下,厘清计算思维之边界,将其明确指向策略性知识体系,一方面,可确立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另一方面,进一步厘清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目标指向,有利于形成系统、稳定的学科知识体系,促进学科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美学观念的早期形成,是中国关学史发生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中国美学史的历史生成而言,早期美学观念的发生因缘涉及很多方面,但以巫术文化的影响最为直接;在思维特征上,宇宙论思维是商周至两汉根本的思维方式,它从总体上规定了美学观念的生成路径和内容;最早形成的“天”、“人”概念,从客体和主体指向酝酿了美学的观念内容,并由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奠定了早期美学观念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5.
<正>回顾梳理近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努力围绕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行探索,但在推进过程中又始终在观念—行为这一连续体上徘徊,无论是“为何教(学)”“教(学)什么”,还是“如何教(学)”“教(学)得如何”,都限于表层的水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对“浅层”教学的现象剖析,构建了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深度教学路径,并从琢磨常态课开始进行了深度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结构化”是新课标的高频关键词之一.以结构化的视角,明确函数的结构,进行二次函数概念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厘清函数概念的内在关联,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直接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某所示范性高中一、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回答“(1)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对思维能力培养的关注和重视情况如何?(2)学生的读后续写学习及教师的教学情况如何?”两个问题。从思维品质的内涵着手,结合调查结果,呈现与分析指向思维品质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现状,并探究在读后续写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及提高其读后续写能力的策略。认为在课改深化发展背景下诞生的读后续写教学及题型训练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强调整体规划,加强学科关联。整体思维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是必要的,也是意义重大的。应用整体思维设计语文教学,目标要指向语文育人,知能情合一;目标要照应知能体系,前中后贯通;内容要凸显语文本体,科德艺交融;方法要聚焦语文文本,多样解读;训练要对接课后习题,“教—学—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回答中国人的思维是什么思维以及中国人如何思维这两个问题。都必须“究天人之际”。帝舜的“神人以和”与儒、道的“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归属处,也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核心。这一哲学思想是中国人在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思维结构情景下创造的有别于西方思维方式的另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是体悟、隐喻思维,也称为一元化的思维。这是一个将超越与内在、价值与事实(方法)构筑起来的相对稳定、融突、和合的体系,也是舜文化基础论理研究的重大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作为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内容载体,设计好学习任务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关键。一线教师虽然开始关注学习任务设计,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任务指向单一知识点的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在思维水平上不一致、任务之间缺少内在关联。如何解决学习任务设计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抓好核心知识、思维水平、内在逻辑这三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1.
高阶思维发展“沉浸”在不同学科课堂教学情境中,呈现出具有学科思维特点和学科活动特征的内在结构与发展规律。文章以语文学科为例,基于思维结构、高阶思维结构等基本理论,结合对学科思维的深入剖析,建立了认知要素与情感要素协同作用、思维过程与思维品质动态发展的学科高阶思维结构模型;进而以模型为理论框架对学科课堂教学视频进行质性分析,挖掘课堂情境中高阶思维活动发生与发展的表现与特征,构建了以复杂问题解决过程为主线、体现思维活动阶段性特征、高阶思维内在要素协同发挥作用、高阶思维外在品质不同程度提升的学科高阶思维发展规律模型。以期为探析学科高阶思维结构与发展规律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为高阶思维发展取向的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思维品质是指个体思维活动中表现出的智力特征差异。语文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1.深刻性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它反映一个人思维活动的深度与广度。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具体表现在善于思考、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等方面。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强调以下几点:(1)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不仅要知阅读内容的“然”,还要知阅读内容的“所以然”,借此培养学生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2)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能听懂对方语言的表层内容…  相似文献   

13.
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离不开内在的逻辑关联,基于推理、质疑、辩驳、完善的论证恰好构成了概念整合的阶梯。以大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为单元主题,尝试构建基于论证的单元教学,推动零散概念的形成及概念体系的整合,加深对单元的整体理解,有效发展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4.
杨楹 《重庆师专学报》2000,19(1):5-10,24
本文主要对解释学思潮中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关于“思维方式”的研究进行一番分析,文章认为: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对“思维方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他们关于“理解前结构”“和成见”,“传统”的学说中,他们通过对理解的前提,视角,本质予在历史的说明与规定,具体地论棕了“理解前结构、和“传统”,“成见”在理想,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凸现了传统,先见的地,人而映现出民 人们思想活动的内在(精神)结构,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主体思维方式的研究成果,使我们对人的理解活动,思维活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研究“思维方式”之主要特色,即在于突破思维方式研究的传统认识论框架,将这一问题的研究置于生存论的架构中,强调主体思维的历史性,予我们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的水平和智力的差异。因此在智力的培养上,往往要抓住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个突破口。本文试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探究“地与理”、“人与地”、“文与图”、“知与行”和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关系,以求找到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16.
哲学的习惯思维只是把人的思维活动简单地等同于人的认识活动,因而把更为重要的建构实际支配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观念的思维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混为一谈。在马克思哲学唯物辩证的思维观看来,人的思维活动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思维与建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观念思维的内在统一,即既要解释世界也要改造世界的内在统一。任何把人的思维所内在的这种区别和统一关系割裂开来或重合起来的做法,不是导致形而上学的旧唯物主义,就是导致形而上学的实用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从主体思维生产的角度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借鉴和检讨西方科学哲学关于科学发展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马克思研究物质生产发展内在机理的独特方法论和黑格尔“逻辑与应用”相统一的思想,从“思想生产”的角度,对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思维工具,思维方式,研究范式等的变革和转换及其相互作用是社会科学进化发展的主要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2017,(5):60-66
计算思维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正在引发人类思维与教学的深刻变革。基于此,文章梳理了国内外计算思维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计算思维的内涵和外延,指出计算思维的内涵更倾向于问题解决、外延则指向一系列概念和问题。同时,文章从计算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双重视角,依托思维的三棱结构建构了计算思维的三棱结构,在此基础上又结合六组思维主题观,进一步建构了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思维的三棱结构。对计算思维意蕴与结构的认知,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计算思维,并为其导向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夏青 《英语教师》2023,(8):184-187
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以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提出教师可以在“走近”教材环节设计指向逻辑思维发展的问题,在“走进”教材环节设计指向批判思维发展的问题,在“走出”教材环节设计指向创新思维发展的问题。认为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问题,使学生高效参与思维活动,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张琪 《小学教学研究》2022,(19):69-70+73
新一轮课改明确指出,语言学习必须承担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任务。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研究实践的重心放在while-reading阅读阶段的教学环节上,认为有效设计while-reading指向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分析、评判、质疑、提问,就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高阶思维导图的建构。也有教师认为,精心设计post-reading(读后活动)语言任务和情境,也可在巩固和运用阅读信息过程中提升学生阅读高阶思维能力。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阅读前充分做好信息的维持、整合和建构加工,有利于语言与大脑思维活动交融,为阅读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架。因此,本文将解析pre-reading(课前阅读)的品质内涵,探究在该阅读教学活动环节中,搭建阅读高阶思维“脚手架”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