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依据】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磁现象"【教材分析】"磁现象"是科教版九年物理上册第三章"电和磁"的第一节.物理概念比较多,内容包括磁性、磁体、磁极、磁场、磁化等还有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做好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通过体验来感知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由学生熟悉的事物进入物理知识的探究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概述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磁现象,知道了磁体具有两性──吸铁性和指向性,并以此规定了磁体的两个磁极──北极(N)和南极(S).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为了形象而方便地研究磁场,引入了磁感线.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实际上并不存在,但它的引入,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建立起生动、形象而直观的物理图景,使我们可以借助磁感线去研究磁场中各点的磁场的大小和方向,分析在磁场中磁体的受力情况,并能结合有关定则解决有关电磁现象问题.应知…  相似文献   

3.
这部分知识包括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是学习后面无线电通讯常识和有关电能知识的基础。现将主要知识内容概括如下。 1.简单的磁现象 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磁场、地磁场和磁感应线等,是应知的主要概念。 正确理解磁场,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学好此部分知识的关键。 2.电流的磁场 奥斯特的实验,不但表明了通电导体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称之为电流的磁场,而且还表明了,电流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4.
电和磁(一)     
考测点导航《电和磁(一)》包括磁现象和磁场两方面内容,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是知道磁体的吸铁性、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知道磁体周围的磁场、电流周围的磁场及磁感线,知道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相似文献   

5.
用顺口溜总结物理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惯例 ,教师每上完一章都要做个总结。采取的方法基本上是 ,把全章的要点如概念、定律、公式、单位及结论提一下 ,强调理解应用 ,然后举例讲解 ,以求巩固。笔者已连上几届初中物理 ,有些章节的内容如《电与磁》 ,若按老办法进行总结 ,觉得太单调。因为这一章的知识点多 ,内容抽象难记 ,学生往往抓不住要点。笔者从 1999年开始 ,用顺口溜为学生总结物理知识要点 ,学生觉得新颖 ,有趣好记。  笔者在教授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电和磁 (一 )》内容后 ,综合这章要点用顺口溜总结如下 :①磁体磁极有作用 ,通过磁场来发生 ;同名磁极相排斥 ,异名磁…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苏科版初中物理§6.2《电流的磁场》一课教学中,学生课堂中一个"小动作"竟然让我突发奇想,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一个教学难点.《电流的磁场》这节课难点之一是让学生掌握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看似"简单"的操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使学生不知所措,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磁化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和实验观察使学生感知物质的磁性、磁化现象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1磁场与电场的对比 相同点:磁场与电场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都是传递力的媒介,都具有强弱和方向. 不同点:磁场存在于磁极、电流的周围,它对放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力的作用;电场存在于电荷周围,对放入其中的电荷具有力的作用.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一切磁场起源于运动电荷,一切磁现象都是运动电荷间通过磁场发生的...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电磁现象中有一些抽象而易混淆的知识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 ,往往难以把握 .如果能把相关的知识集中起来“对比”学习 ,那么就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电”和“磁”的对比1 “带电体”和“磁体”特性的对比 :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磁 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说明 :由于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所以说磁体具有吸铁性 .2 “电荷”和“磁极”相互作用规律的对比 :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说明 :“电荷”和“磁极”的相互作用规律相似 ,只是要注意“…  相似文献   

10.
电与磁这一章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性质、电流的磁场、电磁铁的特点与应用、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等.为便于同学们系统掌握本章知识,现将其归纳、分类,同学们可根据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酌情分配复习的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一些基本的磁现象,了解磁性的广泛应用; 2.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磁感线是形象表示磁场的一种方法; 3.通过了解磁体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我国古代对磁学的伟大贡献,体会物理知识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1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1)通过对磁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知道磁体的基本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磁化现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及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重点难点]磁体的基本性质和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3.
编者:《电和磁奖初中物理第二册比较重要的内容,通过本文知识要点的复习,抓住3个对应问题:(1)知道永磁铁与电磁铁的异同点;理解电磁铁的原理及应用.(2)磁场(包括地磁场)、电流的磁场都可用磁感线来描述它们的特性,因此要会准确画出磁感线的形状、特点;知道确定磁极的方法.(3)知道电动机和发电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关系.找出这3个对应问题的异同点,就能牢固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通过典型题例分析的阅读,主要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可帮助我们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本领.一、知识要点(一)简单的困现象1.磁性——磁…  相似文献   

14.
在苏科版初中物理§6.2《电流的磁场》一课教学中,学生课堂中一个"小动作"竟然让笔者突发奇想,解决了困扰笔者多年的一个教学难点。《电流的磁场》这节课难点之一是让学生掌握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看似"简单"的操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使学生不知所措,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三个方面:①螺线管的绕线的可变性("正绕"或"反绕");②"电流方向"特指  相似文献   

15.
学生:老师,学习《电和磁》(一)这章,我们首先应该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呢?老师:首先应掌握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性、磁体、磁极及磁极的相互作用、磁化等知识.学生:磁性就是磁铁吸引铁的性质,磁体就是磁铁对吗?老师:应该说.磁铁吸引铁、钻、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像磁铁这样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学生;那么,磁极又是什么呢?老师: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条形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故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学生;条形磁铁的两个磁极有什么不同吗?老师;不同,这两个磁极一个叫做南极(S极),另一个叫做北极(N极…  相似文献   

16.
【知识要点】 一、简单的磁现象 1.物体具有吸引_、_、_等物 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_的物体叫做磁体, 其中永磁体分为和 2.磁体上_的部分叫做磁极,每个磁 体都有且只有~—个磁极.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 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 南的磁极叫_极,指北的磁极叫_极.这 说明磁体具有_胜. 3.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名磁极_ ,异名磁极 4.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_的过 程叫做磁化.磁性材料分为_和_两类. 二、磁场和磁感线 1.磁体的周围存在着一磁场的基本性 质是它对放人其中的磁体产生_的作用磁 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而发生的. …  相似文献   

17.
初三物理电和磁主要讲述了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现象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及其应用。本文就这部分重点知识简析如下。 一、磁现象 磁场是存在于磁体周围空间的一种特殊物质,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客观存在。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当一块磁铁靠近或接触铁、钴、镍等物质时,这些物质在  相似文献   

18.
倪佳燕 《教师》2019,(7):74-75
随着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的深入,物理教学方法也有所加强。教师通过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和案例分析,可以使得学生明确物理学习的必要性,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自主地进行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更加充分。文章将以初中物理中“磁场的方向性”这一节课的教学为主,进行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与案例分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知识结构二、知识要点(-)磁现象1二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钻、镍等物质的性质,口H磁性.磁体———一具有磁性的物体.2.磁极磁体_L磁性最强部分.有南()北(N)两极.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钢被磁化后,能保持磁性,称为硬磁体或永久磁体.铁、钻、镍被磁化,外磁场撤消后,磁性消失,这些磁体m软磁体.现代科学已制造出多种硬软磁性材料.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生活和科学技术上.(二)磁场1.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磁…  相似文献   

20.
磁场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内容,该部分教学内容严重影响着学生后续的物理知识学习,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对其进行反思,确保学生能够对该知识技能有更好的掌握和了解,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该知识内容解决物理问题和物理现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