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持久收入消费理论为理论模型,用1987-2003年期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农村和城镇的消费行为分别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城镇消费 行为基本符合持久收入假说,而农村消费行为不符合。在此结果基础上,分析了城乡消费行为的差异及原因,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26)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政策也一直被较好地贯彻与落实,从2018年10月1日起,新个税政策开始顺利实施,主要是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极大地减少人们的税收压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地勘单位作为我国公共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勘察这一方面不可替代,国家实施新个税对于地勘单位工作人员来说具有非常广泛的积极意义,其能够降低员工的税收负担,随之员工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促进个人消费,进而提升国家内部需求,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地勘单位在新个税改革的背景下,部门内部的税务规划,薪资发放等方面都需要改动,本文从新个税概述、改革要点,其对于地勘单位的影响以及进行财务管理的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收入层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与可支配收入进行分析,利用协整分析及误差修正模型测度消费性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偏离长期均衡时不同收入层的调整力度,总结出不同收入层的调整特点及原因,为当前我国刺激消费的政策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君萍  王玉龙 《软科学》2011,(10):69-73,83
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合西北五省区新农村建设投资、农村居民收入及消费的相关数据,对新农村建设投资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贡献率及省际异质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论表明:西北五省区新农村建设投资通过农村居民纯收入、收入结构以及收入外因素三种途径实现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三种途径在各省际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而这种异质性对新农村建设投资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出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徐晶 《中国科技信息》2005,(21B):12-12,15
本文以持久收入消费理论为理论模型,用1987-2003年期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农村和城镇的消费行为分别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城镇消费行为基本符合持久收入假说,而农村消费行为不符合。在此结果基础上,分析了城乡消费行为的差异及原因,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成为众多学者讨论研究的焦点。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异要远远大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地区差异,而地区间收入差距正是导致地区间消费差异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根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全国31个省份分为四大类,并引入虚拟变量建立计量模型对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函数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些相关的结论和启示,为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增幅较大,收入分配基本上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钣”,逐步形成了以刺激率,激励创新,促进增长的分配方式,但同时也出现了三大公认症结:“大”、“斜”,“乱”,由此导致了收入差距迅速拉在,且日益悬殊,这种收入分配格局的异动无疑会对启动消费需求产生直接的逆向影响,因此,进一步启去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扩在内需,还必须从调整收入格局入手。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沂  胡日东 《预测》2003,22(2):3-6
近年来我国城镇内部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不同地区、行业的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不断上升。通过建立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消费需求的小型联立方程模型,揭示出现阶段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降低了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影响了国家的内需拉动政策。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着力启动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力度,增加城镇困难群体的收入,减少低收入人口比例,增加居民的购买能力。  相似文献   

9.
消费对GDP的贡献及影响我国区域性消费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运行的多年实践表明,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本文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分析出发,阐明消费与GDP的互动关系,并分析影响我国区域性消费的主要因素,包括收入因素与非收入因素,进而提出改善消费条件的措施,对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凯 《预测》2001,20(6):73-74,47
消费倾向是判断消费需求的主要依据,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有助于制定拉动消费需求的政策。本文以江西省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江西省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扩大消费需求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个税的基本概念、个税的征收对象、个税起征点改革历程,以及从实现收入分配方式公平等阐述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演变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孟繁盈  许月卿  张立金 《资源科学》2010,32(7):1333-1341
以1995年-2006年我国各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统计数据为基础,从食物消费量、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地域差异等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各省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演变特征,并应用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收入消费模型,对各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发展动态进行了预测,由此得到一些保障我国食物消费安全的结论与政策启示。结论表明:①近1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对粮食消费有所减少,鲜菜消费基本稳定,而猪牛羊肉、禽类、水产品等动物性食物消费在增加;②城镇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只有粮食消费高于城镇居民;③我国食物消费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食物种类均存在消费地域性;④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后,动物性食物消费尤其是家禽类和水产品的消费将会显著增加,而粮食消费将会明显减少,鲜菜消费趋向稳定,其中农村居民对动物性食物消费需求增长幅度大于城镇居民。政策启示:①确立"大食物"新观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扩大食物来源,满足居民食物需求;②根据城乡居民不同的食物消费阶段,制定相应的食物安全策略,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其食物消费水平;③针对不同地区食物消费趋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区域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3.
农民收入结构对消费结构的总体影响与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2004-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地区农民收入结构对其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农民各项收入对各项消费作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其分项消费支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虽然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构成中占比远远低于其他各项收入,但其边际消费支出倾向却最大,而转移性收入则主要影响农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消费需求.(2)从各地区看,东、中、西三大区域农民的各项收入与各项消费的相关性和影响力均存在显著差异;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农民的“心理账户”现象更加明显.据此,本文认为,在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同时,要尽快增加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而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引导消费结构升级的侧重点也应因时因地而异,切勿全国上下实行“一刀切”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增长缓慢,农村消费不足的问题尤其严重。山东是农业大省,对山东农民消费的分析有利于山东省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为其他省市提供借鉴。本文选择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分析山东省农民消费问题,并运用山东省农民的消费数据进行了计量经济学分析,最后从增加持久性收入和提高持久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方面提出政策性意见,以增加山东省农民消费。  相似文献   

15.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心理规律,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本文根据深圳市居民的消费收入统计数据,利用Eviews统计软件分析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得出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得出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力较强,因而在经济发展中为促进消费可以从收入方面来考虑政策的制订.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CHIPS),运用二次几乎完美需求系统(QUAIDS)模型和补偿变量法,实证分析了食品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家庭消费行为与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对食品价格上涨,低收入家庭倾向于维持原有食品消费数量而减少其它商品消费数量.而高收入家庭倾向于减少一些高档食品消费而维持其他商品消费数量.另外,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福利的影响程度高于高收入家庭,以食品价格上涨20%为例,低收入家庭福利损失9.05%,而高收入家庭福利损失仅仅为5.91%.因此,政府要充分考虑到低收入家庭在面临食品价格上涨时所表现出的脆弱性进而制定相应的福利政策,以帮助低收入群体抵御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当前我国买方市场的特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的买方市场是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形成的, 具有其特殊性, 即: 它是低收入水平上的买方市场; 是建立在由二元经济结构所产生的消费断层基础上的买方市场; 是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的买方市场; 是源于体制性因素的需求压抑状态下的买方市场。鉴于我国买方市场的特殊性, 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是不够的, 必须运用收入政策、消费政策、产业政策等与之相配合  相似文献   

18.
消费是市场的目的,是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动力,如何增强消费动力目前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近几年的相关数据对宁波市消费需求的现状以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为宁波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依据。最后,提出了扩大宁波市消费需求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析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个税实施条例已于2011年9月1日正式实施了。但关于个税改革与税制完善问题的讨论并没有停止。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正视个税改革存在的问题,对个税改革与完善加以分析和探究,笔者认为,此次上调个税免征额和调整税率结构,只能是当前个税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切入口或是一个基点,而并非个税税制改革与完善的最佳举措。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EIES模型对两个年度江西省城镇居民主要食物的消费需求特征进行了边际预算份额分析、边际消费倾向分析、基本需求支出分析和需求的收入弹性分析等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镇居民食物需求的变化趋势是在外饮食、奶及奶制品食物的消费增长较快,其他食物消费相对较稳定,并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