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机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去创设一定的刺激环境,展示事物的危机因素,促使学生形成危机意识。所谓危机意识指的是主体从刺激环境中认识或体验到危机,准备接受挑战的一种心理。中学的危机感教育就是要学生体验祖国面临的危机,从而产生相应的紧迫感,接受挑战,激发起为中华崛起而努力、而拼搏的战斗豪情。  相似文献   

2.
要有点教育危机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机感是一种心理素质,它是人们经常地从外在环境中体验到危机或挑战的心理习性。危机感教育,就是运用教育手段,创设相应的刺激环境,展示事物的危机因素,以促使主体危机意识的形成。危机感教育不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它所包含的首要因素就是在现实中必定存在危机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应包括开展危机感教育,因为它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方面。危机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刺激环境,展示事物的危机,促使学生产生“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4.
危机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刺激环境,展示事物的危机,促使学生产生危机意识。在当今世界,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和对资源利用的不断深入,相应的出现了人口膨胀、全球性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珍稀物种灭绝、土地贫瘠化、生态平衡失调、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给大自然造成了不可愈合的创伤,还直接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危机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能从中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产生学习的紧迫感。下面是我的…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物学教学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物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以实验教学为主要特点的一门科学课程,通过中学生物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心理等素质,使学生了解人、自然和社会之间和谐统一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与人类未来的关系,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爆炸、环境污染、食品短缺、资源危机等许多严重挑战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生物学教学通过对一些生物问题的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6.
生物新课标启发我们必须在生物课中探讨什么是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方式,就是从尊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特点和情感需求出发,寻求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生物教学方式,使学生从学习生物科学知识过程中,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体验解开生命之谜的快乐、感受生命科学迅速发展对人类进步的重大影响,在生物教学中的实现自然科学教学和人文科学教育的和谐统一.下面就生物课中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总的目的要求理解和掌握生物科学的发展概况。国内外中学生物教育进展和我国中学生物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和掌握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生物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教学内容的原则并作出教学安排;中学生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理解和掌握中学生物的教学过程和中学生物教学的基本技能。理解和掌握中学生物复习课的教学;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和评定;中学生物课外活动的地位、作用、活动内容和组织指导。第一讲中学生物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考核内容一、生物科学的发展概况和现代进展;二、国内外中学生物课的发展概况;三、中学生物课程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8.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学政治课要重视对学生的危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危机意识,了解国情,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对时代和社会的挑战,抵御意外风险,为升学或就业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9.
黄家敏 《教育评论》2007,(5):156-157
在《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宗旨。科学教育应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及科学价值观作为整体的体系,是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物课本为适应这一需要,对内容作了全面的调整。教材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社会,更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时代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对科学的本质和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设探…  相似文献   

10.
危机教育是新世纪我国高校面临的新课题。高校危机教育存在危机意识教育薄弱、认识存在偏差、教育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加强危机意识教育、重新审视高校危机教育、健全危机教育体系等是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于生物课来说,生活的课堂是指生物课应该落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整合的教育理念,让课堂成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课堂。《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堂标准》多层面、多角度地强调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要“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教师应该重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教学的生活化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正>纵观我国各方面的生态问题,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危机感教育成为生物教学理应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学生进行生态危机教育有其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危机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严酷的现实环境,受到触动和教育,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情,唤起学生的生态良心,增强环境意识,使他们感到自己身上从未有过的压力,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激起他们为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而  相似文献   

13.
高考不考生物,会考要求又不高,95%的学生会考都能通过.学生对生物课不重视,上课看课外书,不注意听讲,做别科的作业.生物教师心灰意冷,感到没有奔头,纷纷要求调离教学岗位,严重影响《九年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和实施,中学生物学教学又一次陷入了低谷.作者认为,当前搞好普通中学生物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高度认识生物科学的重要性,加快中学生物教改步伐生物科学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科学.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教育思想的改革和教育实践的探索并没有同步,认识模糊,阻力很大.因此,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宣传: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渗透最广、作用最大、涉及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中学生物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将来从事生物科学工作及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等工作必备的基础,也是他们了解自然界,搞好自我保健,适应现代化生活,成为合格的公民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生物学与其他自然学科联系紧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产生出许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前沿科学。生物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环境四大危机的解决都有待于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它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青少年树立…  相似文献   

15.
目前教育的模式和内容急需改革,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得到了社会和教育界公认的教育改革理念.当然初中生物课的改革也应如此. 1.初中生物课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生物新课程中新增了人与生物圈和谐共处的体系,新课程将环境理念融入生物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环境道德和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分析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感受和体验,以及诸多成长的烦恼、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诱惑,茫然、甚至不知所措等方面,就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世界,认识自我等方面论述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如何从中学时代来培养孩子具备自我调节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在中学生物课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以及本地环境现状开展环境教育的基本措施,进而提出中学生物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必要的环境知识、科学的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环境保护与建设行为的环境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中学生思想实际,在中学生物课中结合教材有关内容进行国情教育,不仅能生动地传授课本相关知识,而且还能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其中。一、结合我国生物科学的巨大成就,进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物课教学不仅要为将来可能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学生在态度观念、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打好生物学的科学基础,更要使广大受教育者养成较高的生物科学素质。尽管生物科学的研究有完整的方法和技能体系,中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掌握,然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品质,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技能,却是十分必要的。一、积极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推动的作用。在教学中首先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1.重视设问,引导…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的教学是学校教育学生的核心环节,如果要提高该校的教学质量则必须要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并且如何在有效教学的前提下,使中学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是针对“如何使中学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为话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的策略,来使课堂在有趣的情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引导学生的对加强自我评价的认识。极力打造学校的教学质量,让家长和学生放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