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内涵建设其核心是人才的培养。专业内涵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内容。汽车维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是高职院校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依据,怎样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为企业培养综合实用型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建设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引进校企合作建设单位来共建汽车全程一站式服务基地,为汽车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硬件支撑,并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社团的建设和创业实习等方面对汽车服务高技能创业人才的培养进行探讨和尝试,为我国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服务。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汽车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解决目前校企合作培养面临的困境,充分发挥了校企合作的优势,本文针对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重点围绕汽车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建设、跨学院和跨专业汽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汽车工程相关职业技能认证双导师培养体系建立、校企合作工程实践课程开发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为汽车工程类专业校企合作共建可行性及方法方式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汽车维修人员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学校教育而言,现有员工的培训、优化课程设置、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实习和实验设施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汽车维修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构想一种全新建设模式.对现有校企合作实践模式和运作流程进行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基于功能建设、师资管理与培养、设备运作、培养环境和矛盾调构想汽车专业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模式.与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校企合作项目实践应用表明,构想的模式既创新汽车专业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模式,又符合学院、合作企业、学生多方共赢需求.  相似文献   

6.
高职汽车类专业是为汽车行业的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由于汽车类专业的特殊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如何建设高职汽车类专业实践教学是目前高职汽车类专业建设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文中主要对汽车实践教学建设有关方面探讨,为高职汽车类专业实践教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职业经理人"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专科生培养提供培养目标,汽车保险与理赔是汽车服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与时俱进地进行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建设,对汽车售后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现状及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从市场环境、人才需求、课程定位、课程设置、教学策略、师资培养、教材选用等方面提出针对新时期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建设方案,以期培养出符合新时代汽车保险领域的职业经理人。  相似文献   

8.
汽车实训基地作为汽车技术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实践教学、职业技能鉴定和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提供了良好环境,为教学活动开展、实习实训、技能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从建设思路、建设内容等方面出发阐述了我院汽车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9.
黄清 《成才之路》2011,(22):61-61
中等职业学校的汽车专业,只有重视汽车实训中心的建设,重视校企合作,重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再借助于"做中学、做中教"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复合型汽车专业的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0.
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方向。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被纳入国家顶层规划,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需求也将呈现井喷态势,高职院校亟需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专业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背景、国内外车企产业布局、人才需求分析及专业建设现状出发,对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入的探究,为职业院校如何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职业资格相衔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职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对此人们已基本形成了共识,但“应用性人才”怎样进行培养,如何实现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对接,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问题很多,中仅就高职专业设置,课程职业特性,职业能力,职业资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昌吉州的职业教育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他们在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及所遇到的问题,在全疆都具有普遍性。本文对此予以分析,以便更好地推进全疆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从课程设置,实训等几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职业能力教育是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对职业能力及其结构的理解是创新和完善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关键。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的基本构成,二者相辅相成,在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A significant histor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ence-based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in England and Wales is customarily ascribed to the 1985 to 1986 Review of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RVQ), the body which invented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NVQ).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VQ's internal debates.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RVQ proposed only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a structure and an administration for a reformed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system. The RVQ did not address in detail either the definition of occupational competence or the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models to be embodied in the NVQ. In the light of this analysis, the paper re-evaluates the role of the RVQ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ence-based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and suggests some potentially fruitful area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合作教育是美国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具有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提供实践平台、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实践条件、为企业考察和选择未来的员工提供机会等明显优点,可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等职业教育(简称“中职”)理论课在补充专业技能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在专业领域有更好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中职教育办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其独特性进行,本文就高职院校的独特性及为什么要彰显其独特性进行探讨,为高职教育体现其独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依靠传统标准来批量生产工具人的方法已难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需要,新的智能化社会对职业教育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人工智能技术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学习空间、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三方面对智能职业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剖析;进而展望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智能职业教育的呼唤:推动智能职业教育向人才培养复合化、教育模式智能化、学习形式终身化和校企合作一体化方向发展,进而促进"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转变以及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多年的顶岗实习探索中,通过顶岗实习前的系列教育,缩短了顶岗实习的不适应期.通过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实践,严格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等措施,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培养了面向生产实践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